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衣:品种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食:数量品种增加到讲究营养质量。
住:城市居民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农民普遍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首要的选择
行:各种运输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居民出行方便程度大大提高。
用: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城乡民民耐用消费用量迅速提高。
... ... ...
日益丰富的饮食饮料
粗茶淡饭,以吃饱为主,许多地区还吃不饱。
以科学、营养性食品为主,主食比例有很大改变,除了饮茶、啤酒外,各种水果饮料大量出现。
... ... ...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观念。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和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成为时尚。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
初步形成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保障体系。
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
发布于:2020-05-03 13:24:20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二十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主要成就:
一、“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1、1960年,我国设计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
2、1964年10月16日是,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1966年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4、1967的,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
5、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
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依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 ... ...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文革”10年的教育事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臭老九”
“反动学术权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停课闹革命”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十年文化革命”使中国教育遭到严重破坏,那么中国教育的希望在哪里?
中国教育的希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随着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完成,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这是中国教育的春天。
... ... ...
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什么?
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措施?
1、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2、1995-2000年,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3、1989年10月实施“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通过社会集资,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资助贫困地区那些品学兼优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让他们重返校园。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这项充满了希望的事业就命名为“希望工程”
... ... ...
新的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怎样?
1、恢复高考。1977年冬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除的高考制度。
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3、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战略措施是什么?
(1)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2)1995年,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 ... ...
三、推进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
人经过教育培养获得的思想、文化、技能等素养和体力、智力的发展。
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
重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999年6月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 。
... ... ...
思考: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教育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3、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党和国家把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
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
4.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5.《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的颁布
6.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就
7.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 ... ...
1.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
A.增加教育投入 B.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C.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D.实施希望工程
2.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 )。
A.邓小平 B.领导人 C.周恩来 D.刘少奇
... ... ...
科学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材料中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国家采 取了哪些措施?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1985年起,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2)依据材料说明发展经济、科技、教育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发展经济靠科技,而发展教育又是发展科技的基础。
... ... ...
发布于:2020-05-03 13:24:19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时间:1949年至今
内容:文化事业的硕果
体育事业的发展
卫生事业的进步
文化事业的硕果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阶段)新时期文学成就的辉煌(文革结束后)
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事业。领导人就文化事业指出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景,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 ... ...
“双百”方针
1.1956年4月28日 领导人提出科学、文艺都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2.改革开放后及时提出了文学艺术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1914—1995),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20世纪30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杨沫的其他作品还有《东方欲晓》、《芳菲之歌》等
... ... ...
体育进步的原因:党中央国务院、毛主席等对体育事业的重视
1952年领导人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
1995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健康是一.其它的都是一后面的零
同学们,你们的身体强健吗?健康吗?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麻腮风)
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数据)
探究思考:
请你说说你身边的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实例。
... ... ...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文化、体育和卫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我国各民族的努力,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业:请同学把这一课的同步练习册一、二大题完成,并预习下一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3 一.文化事业的硕果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2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创业史》《红..
发布于:2020-05-03 13:24:19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创业史》《红旗谱》
诗歌:《将军三部曲》《雷锋之歌》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
戏剧:《十五贯》《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体育事业的发展
指导方针:
1952年领导人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体育成就:
①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②竞技性体育的发展
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立完善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性体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体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体育事业开始全面走向世界。
... ... ...
三、卫生事业的进步
1、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
20世纪50年代,因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居全国人口死因中的第一位。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下降到第九位,并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
2、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这三大指标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最高水平。
3、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现在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30万个,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来。药品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民众的医疗卫生需要,此外,我国已经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 ... ...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2、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人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是:(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林海雪原》 D、《平凡的世界》
3、下列作品中获矛盾文学奖的有①《班主任》②《李自成》③《许茂和他的女儿们》④《冬天里的春天》(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是射击运动员:( )
A、容国团 B、许海峰
C、邓亚萍 D、李宁
5、列举: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人:陈镜开;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
6、简答:中国是为什么能成为体育强国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提供了保障;群众性体育运动保证了后备力量;科学的管理训练,以及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个人努力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3 一.文化事业的硕果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时间:1949年至今 内容:文化事业的硕果 体育事业的发展 卫生事业的进步 文化事业的硕果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
发布于:2020-05-03 13:24:19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文化事业的硕果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阶段)新时期文学成就的辉煌(文革结束后)
二.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成就: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许多反映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项文化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三.20世纪80年代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①文艺创作和演出呈现出繁荣局面。
②广播影视工作者创作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新闻出版事业成就显著。
四.思考:我国文化事业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事业。
②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③改革开放后,及时提出了文学艺术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 ... ...
知识小结:
文化事业的硕果
体育事业的发展
卫生事业的进步
... ... ...
1.为发展我国的文艺事业,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B.百花争艳、推陈出新
C.百家争鸣、共同发展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是在( )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3.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今天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我很荣幸地在奥运会的第一天把第一块金牌发给中国选手。”这一天指 ( )
A.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
B.第23届奥运会开赛第一天,许海峰第一个荣获奥运金牌
C.27届奥运会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
D.中国申奥成功
4.1956年,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人( )
A.容国团 B.陈镜开 C.李宁 D、刘翔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2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创业史》《红..
《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时间:1949年至今 内容:文化事业的硕果 体育事业的发展 卫生事业的进步 文化事业的硕果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
发布于:2020-05-03 13:24:19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分析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3、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
1、生活水平的提高
2、就业观念的转变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 ...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衣:品种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食:数量品种增加到讲究营养质量。
住:城市居民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农民普遍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首要的选择
行:各种运输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居民出行方便程度大大提高。
用: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城乡民民耐用消费用量迅速提高。
... ... ...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观念。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和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成为时尚。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
初步形成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保障体系。
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 ... ...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2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水平 衣:品种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食:数量品种增加到讲究营养质量。 住:城市居民向比较宽敞..
发布于:2020-05-03 13:24:19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1、阅读课本P80页,总结和平共处五原则。
(1)1953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________。
2、阅读P80-81页,总结出席亚非会议:______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提出_________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确定:1954年,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出席亚非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概况: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 ...
同: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寻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愿望
异: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 ... ...
三、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A、重返联合国:
1、时间:1971年10月
2、地点: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概况: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4、意义: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中国重返联合国,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B、中美建交:
1、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2、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建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政府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 ...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 ...
四、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外交活动。
2、表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的关系得到发展和改善;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有力地捍卫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同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1年6月,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克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10月,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迄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通过了《上海共识》
3、影响: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 ...
课堂练习:
1.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2.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3.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 ...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 ... ...
思考与讨论题:
新中国外交是独立自主外交,旧中国外交是屈辱外交。旧中国国力弱,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对内压迫劳动人民,内忧外患严重,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而新中国是在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后建立的新政权,人民当家作主,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内依靠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参与园地:尼克松这名话是指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状态,开始了友好交往的新时代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2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联合国成立于何时?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 内容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材分析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建交 3.新时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 自主学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实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就与____、印度等____个国家..
发布于:2020-05-03 13:24:18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识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 ...
20世纪50年代外交工作成就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正式确立: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 ...
2、出席亚非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 ...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1) 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 ...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 ... ...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2、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3、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 出席APEC会议
② 出席万隆会议
③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 ... ...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2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联合国成立于何时?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
《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 内容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材分析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建交 3.新时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 自主学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实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就与____、印度等____个国家..
发布于:2020-05-03 13:24:18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两弹一星”
1、新中国遭受“核威胁”
“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戴高乐(法国军事家)
2、苏联拒绝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什么是“两弹一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邓稼先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前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唯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对于邓稼先“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他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入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他很快找到 7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的死因。
想一想:以上材料表现了邓稼先哪些崇高的品质?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 ... ...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1)1964年6月,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继苏联和美国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5)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侦察卫星--用于军事,窃取对方的军事情报。
资源卫星--用于对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研究空间的气象情况。
通讯卫星--用于广播、电视、电话等通讯,主要是同步卫星。
科学实验卫星--用于考察地球上的地质、地理、海洋地空间的现象。
天文观测卫星--用于观测宇宙天体。
导航卫星--用于导航。
测地卫星--用于地质勘测,寻矿作业。
定位......
... ... ...
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贡献:
袁隆平成功培养出的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整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3)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 ... ...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名师在线 ◆易错警示 1.两弹一星现在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最初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杀伤力..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 识记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成果。 2. 了解袁隆平及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屠呦呦的巨大成就。 ... ... ... 科..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学习目标 1.列举并..
发布于:2020-05-03 13:24:18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什么是“两弹一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45年8月6日,美国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原子弹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面对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 ... ...
1、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我国的核政策:
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 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政策: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3、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1)、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 ... ...
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导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3、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4、我国对使用核武器作出的承诺是( )
A.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
B.没有受到明显威胁时,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C.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D.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中国受到战争威胁,都会考虑使用核武器
... ... ...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名师在线 ◆易错警示 1.两弹一星现在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最初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杀伤力..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 识记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成果。 2. 了解袁隆平及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屠呦呦的巨大成就。 ... ... ... 科..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学习目标 1.列举并..
发布于:2020-05-03 13:24:18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两弹”的成功研制
1.我国的“两弹元勋”是谁?“两弹”是哪两弹?
“两弹”是指原子弹、导弹
2.第一颗原子弹是由哪国制造成功的?
3.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的情况是什么?
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成功
1945年7月16日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左右,美派两架B-29飞机飞临日本广岛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弹重约4100公斤,爆炸威力约14000吨梯恩梯当量;8月9日上午10时30分,美又派飞机向日本长崎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弹重约4500公斤,爆炸产生的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
4.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防御、打破核讹诈
... ... ...
邓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省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委员。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他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 ... ...
“两弹”的成功研制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2.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3.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发展
4.我国核武器成功研制的重大意义
1.导弹核武器研究推动航天技术进步和航天事业发展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3.我国航天试验飞船的四次成功发射
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及其意义
杂交水稻技术
1.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培育成功
2.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3.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的提出、实施及其结果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影响
... ... ...
学习与探究
1.了解高新科技成果
2.调查杂交水稻的推广情况
超级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是近20多年来不少国家和研究单位的重点项目。
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在15年内把水稻的产量提高50%。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2000年育成产量比当时最高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但他们的计划至今未实现。
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为,第一期(1996~2000)亩产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亩产800公斤。
... ... ...
1.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
2.下列不属于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是( )。
A.原子弹爆炸 B.人造卫星 C.载人航天 D.一箭多星
3.我国是世界上第( )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3 B.4 C.5 D.6
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大珩
5.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
答: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为了进行核战争,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研制和掌握核武器是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消灭核武器。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名师在线 ◆易错警示 1.两弹一星现在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最初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杀伤力..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 识记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成果。 2. 了解袁隆平及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屠呦呦的巨大成就。 ... ... ... 科..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学习目标 1.列举并..
发布于:2020-05-03 13:24:18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能记住港澳回归的史实,并说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意义。
台湾问题的由来,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展望。
闻一多的诗句中说香港和澳门是两个离家的孩子,等待回家。邓小平提出的极具魅力的“一国两制”,照亮了在外百年的游子回家的路。台湾,徘徊在家门口的最后一位游子,怎样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
★小组讨论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60多年前,台湾也与祖国再次相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陆续收回香港和澳门,两岸往来也日趋频繁,“三通”亦已实现,统一大势不可扭转。对此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与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国力的强盛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根本保证;国家统一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符合题意即可)
... ... ...
1.展示交流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一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思考:“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首先是针对哪里而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解题思路:回顾港澳台历史上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相关史实,再结合近代被列强占领的史实,从现实的原因等多角度思考。
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两地是长期被殖民国家抢占租用的,而台湾也从甲午中日战争后长期被日本占据,现今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三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同大陆在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三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台湾、香港两地在六七十年代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发展“四小龙”之一。为了使三地能顺利回归祖国,更为了让三个地区的人民从思维、生活等方面能够逐步适应祖国,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国两制”构想是最好的选择……(符合题意即可)
2.提新问题
中国自秦始皇完成首次大一统后,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就成了历史发展的主题。我国从古至今为完成祖国统一做出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有哪些?请你试着就祖国统一问题提一个新问题。
... ...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4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又是如何形成的?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形成过程: (1)酝酿:1979年《告台湾同..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含义 一国两制 一国: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2、..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一、香港、澳门、台湾 问题的由来(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的统一大业没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邓小平..
发布于:2020-05-03 13:24:1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又是如何形成的?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形成过程:
(1)酝酿: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
(2)发展:1981年叶剑英谈话:九条方针
(3)形成:80年代初,邓小平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
这一方针是谁针对什么问题完整提出来的?
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邓小平提出的。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 ...
“一国两制”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利于港澳台的长期稳定,
有利于祖国和和民族的振兴,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 ... ...
香港回归历程与意义
序幕:中英谈判(1982年)
进展: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
回归: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
意义:①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
... ... ...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纲领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
六、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
七、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3 学习目标 能记住港澳回归的史实并说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意义。 学习重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展望。 问题导引 闻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含义 一国两制 一国: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2、..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一、香港、澳门、台湾 问题的由来(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的统一大业没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邓小平..
发布于:2020-05-03 13:24:1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人民军队的不断强大
1、海军的发展历程
2、空军的发展历程
二、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
1.第一支海军的成立------
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4月)
2.海军正式成为一个军种-----
海军司令部成立(1950.4)海军正式建立
3.海军建设初具规模-------
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相继成立
... ... ...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甲午中日战争、)而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人民空军的成立
1.1949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
2.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
... ... ...
射程小于1000公里为近程导弹
射程在1000~3000公里为中程导弹
射程在3000~8000公里为远程导弹
射程大于8000公里为洲际导弹
探讨释疑:
思考:1、中国裁军的目的是什么?
坚持走精兵之路与科技强军战略;
顺应世界军事变革与经济建设大局。
2、中国一再裁军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和平之师。
中国是维护地区及国际和平的重要力量 。
... ... ...
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解放军实现了从单兵种向多兵种合成的转变
2. 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3. 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
1.人民解放军科技强军战略的确立及实施
2.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
3.科技强军战略实施的影响
这是一套导弹车背景的,国防建设PPT模板,共27张; 幻灯片模板封面,使用了一排绿色军队火箭车作为背景图片。中间放置八一军徽章,下方填写国防建设军事演习PPT标题。界面设计威武大..
这是一套威望大气的,军队国防建设PPT模板,共26张; 幻灯片模板封,使用了坦克、步枪、飞机、万里长城以及八一徽章作为背景图片。中间填写军队国防建设PPT标题。界面元素与军队国防..
这是一套解放军背景的国防建设PPT模板,共27张; 幻灯片模板封,使用了礼花、解放军、天安门、八一徽章作为背景元素。中间填写国防建设PPT标题。界面设计大气威武。 PowerPoint模板内..
发布于:2020-05-03 13:24:1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自主学习一.人民军队的不断强大阅读课本75-77页内容
背景:1949年年,领导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宣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1950年他又指出”1950年他又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①1949年4月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为以后的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1950年4月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成立,人民海军正式建军。后来,又相继成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从此,人民海军担负起保卫祖国海疆的重任 ②人民海军组建时人民海军组建时,武器装备相当落后,主要是接受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的一些舰艇,质量差,数量也不多。从20世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研制出多种舰艇,包括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加强了人民海军的装备建设
... ... ...
自主学习二.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阅读课本77-79页内容
2.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
(1)背景:20世纪50年代,领导人就提出了国防现代化的问题,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过去较为落后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最新的战术,并发出了要“钻现代化的国防”、“要钻原子能”的号召。
(2)战略导弹部队:①组建: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7月,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这支部队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
②发展:30多年来,第二炮兵部队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功发射了100多枚各种型号的导弹。1996年,第二炮兵部队在中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进行了训练演习,展示了这支高科技部队的强大威力。目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了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装备系列,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3)科技与国防现代化: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正依托科技进步,坚持走精兵之路与科技强军之路,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从1985~1987年,中国完成了百万裁军的工作。人民解放军在精简员额的同时,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等部队。人民解放军朝着科技强军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 ... ...
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落后的新中国,接连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为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保护自己,中国需要核武器!
周恩来说:“对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拥有毁灭力量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大军事实力的标志。”
人民军队创建于何时?是怎样诞生的?在我党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所依赖的军事力量主要是_______。
新中国诞生前后,我军由单兵种向多兵种合成部队迈进。
... ... ...
中国核武器大事记表
核武发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53年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
核武急速发展期:1955-1965年
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
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
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文革滞后期:1965-1976年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 ...
1.图3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 )
A.组建导弹部队 B.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C.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D.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这是一套导弹车背景的,国防建设PPT模板,共27张; 幻灯片模板封面,使用了一排绿色军队火箭车作为背景图片。中间放置八一军徽章,下方填写国防建设军事演习PPT标题。界面设计威武大..
这是一套威望大气的,军队国防建设PPT模板,共26张; 幻灯片模板封,使用了坦克、步枪、飞机、万里长城以及八一徽章作为背景图片。中间填写军队国防建设PPT标题。界面元素与军队国防..
这是一套解放军背景的国防建设PPT模板,共27张; 幻灯片模板封,使用了礼花、解放军、天安门、八一徽章作为背景元素。中间填写国防建设PPT标题。界面设计大气威武。 PowerPoint模板内..
发布于:2020-05-03 13:24:17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能说出促进民族繁荣的一些具体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一位干部为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因公殉职后,在他的葬礼上,悬挂着这样一副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体现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就是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孔繁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有了怎样的发展?
... ... ...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也日益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仍非常突出,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近几年,甚至有些地方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请各小组就“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团结”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政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民主权利。
经济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团结的基础与保障。
文化教育上: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其他方面:加强对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符合题意即可)
... ... ...
1.展示交流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场民族历史知识小竞赛,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2.提新问题
请结合所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上不同朝代的“民族关系”,再提一个问题,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
... ... ...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基本国情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
最终目标: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西藏民主改革、“一五”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
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3 活动一:分组学习民族区域自治 1.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其内..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一、民族区域自治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域及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实现了各民族平等,满足了..
发布于:2020-05-03 13:24:16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活动一:分组学习—民族区域自治
1.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其内容是什么?
3.介绍我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或优越性?
一、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含义
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范围—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特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
... ... ...
活动二: 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
2.中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朝代有哪些?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历来汉族比少数民族更发达,并且我国是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 ... ...
练习: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1.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 . 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
B . 小杂居,大聚居
C . 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
D . 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 全国目前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 . 10个 B. 5个 C. 6个 D. 8个
3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 .民族平等 D. 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 ...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2 学习目标 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能说出促进民族繁荣的一些具体措施。 学习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工作的重..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一、民族区域自治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域及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实现了各民族平等,满足了..
发布于:2020-05-03 13:24:16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香港、澳门、台湾 问题的由来(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的统一大业没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后来成为了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有利于港澳台的长期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方案)
“一国两制”的构想
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 ...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
港澳回归的意义:
1、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极大地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3、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 ... ...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2、三国时期,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元朝加强了对台湾(当时称琉球)的管辖。
4、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日本占领台湾
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澎湖回到祖国怀抱。
... ... ...
2、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台湾回归的有利条件
(1)海峡两岸人民均是炎黄子孙,都有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着相同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道德风尚.
(2)海峡两岸的政府、民间团体、人民群众都在为两岸的沟通交流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日益密切。
(4)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
四、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②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
民间行为:
①海基会成立。1990年台湾
②海协会成立。1991年大陆
... ... ...
怎样认识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的关系?
A、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也在发展,同时外国反华势力也在进一步利用台湾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遏制。有鉴于此,我们绝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利。
B、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阴谋。从根本上说,不放弃使用武力,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相反,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化为泡影。
对台湾问题前景的看法:
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全体中华儿女要坚持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反对“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并与之进行斗争。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4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又是如何形成的?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形成过程: (1)酝酿:1979年《告台湾同..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3 学习目标 能记住港澳回归的史实并说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意义。 学习重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展望。 问题导引 闻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含义 一国两制 一国: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2、..
发布于:2020-05-03 13:24:16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国: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1981年—“叶九条”—“一国两制”基本内容已包含
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
3、意义:是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 ... ...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香港的回归(1997.7.1)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回归过程
①1982年:做出收回香港决策
②1984年: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③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中国
(3)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澳门的回归(1999.12.20)
(1)过程
①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②1999年: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2)意义
... ... ...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政治关系不断缓和
2、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1.实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段话是谁说的?( )
A.邓小平 B.领导人 C.孙中山 D.江泽民
2.根据“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我国已经成功解决了:( )
①香港问题 ②台湾问题 ③澳门问题 ④钓鱼岛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用的范围是:( )
A.少数民族地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港、澳、台地区
... ...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4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又是如何形成的?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形成过程: (1)酝酿:1979年《告台湾同..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3 学习目标 能记住港澳回归的史实并说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与意义。 学习重点 台湾问题的由来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展望。 问题导引 闻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一、香港、澳门、台湾 问题的由来(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的统一大业没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邓小平..
发布于:2020-05-03 13:24:16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1982年宪法 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依法治国方针确立的背景和内容。
2、理解“宪法至上”的原则。
3、使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
了解部分:
1、1982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时间、会议、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制定的背景、时间、会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的时间、会议、意义
理解部分:
1、1982年宪法的原则及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原则
3、对于民法和刑法的具体案例分析
... ... ...
自学成果分组展示
1、1982年宪法
背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国家政治建设的需要
时间:1982年
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法制认识的突破,是新时期中国开始走向民主法制化道路的重要里程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背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时间:1986年
会议: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时间:1997(修订)
会议: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意义:是建国以来第一部比较全面、完备的刑法
... ... ...
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2月)
焦点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渎职最高可处十年徒刑;不论是否造成中毒有严重危害即刑罚 。
焦点2:醉驾入罪 未造成严重后果醉驾也一律拘役
焦点3:死刑判决 满75岁老人犯罪并不都能“免死”
焦点4:死缓减刑 故意杀人判死缓或将被限制减刑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 ...
法律知识摆台赛
1、依法治国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是( )
A、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进行全民普法教育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是( )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3、我国的根本大法、居于我国法律首要地位的法律是( )
A 、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刑事诉讼法
4、1982年新宪法首先明确了( )
A、“类推”的原则 B、“罪罚相当”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宪法至上原则
5、( )是新时期中国开始走上民主法治化道路的重要里程碑
A、1954年宪法
B、1982年宪法把宪法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通过
D、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
6、上海市民张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争吵,王某在争吵中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如果王某要起诉张某,应该适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3 内容标准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2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在朝现代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地进行着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那么,建国以来,我..
发布于:2020-05-03 13:24:1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阅读下列材料:
这一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汕头、厦门、珠海
... ... ...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概况:国家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制定了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民主建设的曲折:
1957年之后,民主法制受到严重干扰;
“文革”中民主法制又遭到巨大的破坏。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民主有了保障,并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掀开了我国民主建设的新篇章。
基层民主建设:
城市:居民委员会
农村:村民委员会
... ... ...
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立法制度,健全立法程序,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通过《民法通则》、《刑法》、及行政法律法规,同时全面推进司法改革
在全体公民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法律观念
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概况:健全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主要法律法规: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是新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刑法。
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改革:开展普法教育:
... ... ...
做做看学习测评
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3.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 ...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3 内容标准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2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在朝现代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地进行着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那么,建国以来,我..
发布于:2020-05-03 13:24:1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
3.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并将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功绩: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 ... ...
时间:1987年10月
主持:邓小平
功绩: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①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 ...
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1.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3.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重要意义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 ... ...
学习与探究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 )。
A.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姓”的三条标准是( )。
①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②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领导人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化建设的指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2 自主学习目标 1、党的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时间及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1、邓小..
发布于:2020-05-03 13:24:1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自主学习目标
1、党的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时间及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从初步形成、逐步发展、走向成熟、完全形成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及探讨)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初步形成:
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逐步发展:
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的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①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走向成熟:
A、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a、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明确提出判断是非(经济特区姓“资”姓“社”问题)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 ... ...
1、下列不属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分三步走的战略署
2、下列不属于中共十三大内容的( )
A、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C、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确立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 ...
自主学习目标
1、党的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时间及内容。
2、总结评价邓小平理论。
3、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从初步形成、逐步发展、走向成熟、完全形成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及探讨)
2、如何评价邓小平理论?
3、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4、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得到丰富和发展的?
... ... ...
2、简要评价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如何评价邓小平?(用一句话评价)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 ...
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课 堂 总 结
奠定基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初步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特色理论)
逐步发展 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走向成熟 “南方谈话”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全形成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丰富发展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化建设的指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
发布于:2020-05-03 13:24:1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一、民族区域自治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域及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实现了各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2是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 ... ...
民族区域自治拥有的自治权
1、政治方面的自治权(依法制定自治条例)
2、经济建设方面的自治权(自主安排地方性经济建设)
3、文化教育方面的自治权(自主发展民族教育、文化)
4、管理其他事务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指: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 ... ...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
阅读思考:
1、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2、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1、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A、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B、通过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的成果
A、经济的发展:
“一五”重点工程: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
B、文化的发展
逐步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形成了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C、西部大开发战略
... ... ...
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依法治国
C.民族区域自治
D.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方针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4、“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民族地区的建设重点工程,不包括()
A.包头钢铁基地
B.克拉玛依油田
C.青铜峡水电站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 ... ...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3 活动一:分组学习民族区域自治 1.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其内..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2 学习目标 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能说出促进民族繁荣的一些具体措施。 学习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工作的重..
发布于:2020-05-03 13:24:15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 。
实质:继续文革的“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社论
... ...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内容: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意义: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大讨论的性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③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④ 坚持马列主义领导人思想
... ...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重大转折的会议: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相比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③都提出了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都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有( )。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3.改革开放决策提出是在( )。
A.1975年 B.1976年 C.1977年 D.1978年
4.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多少周年( )。
A.30周年 B.20周年 C.25周年 D.10周年
... ...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领导人
(2)材料二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都具有转折性意义
(4)从这两次会议的结果上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伟大的转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复习提问 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多少? 1966.5.《五一六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文革的开始; 1976.10.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发布于:2020-05-03 13:24:14
0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