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连连损兵折将。1946.6----1947.2:歼敌70多万。
在全面失败进攻失败后,蒋介石转入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解放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
我军的作战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集中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立之敌,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一、挺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为什么在解放区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刘邓大军要千里跃进大别山?
国民党对陕北、山东发动重点进攻以后,陕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严重破坏,解放区的供给都发生严重困难,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既可以缓解解放区的军事和经济压力,又可以对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进攻。
大别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三路大军逐鹿中原
陈谢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1947年8月22日开始
陈毅、粟裕大军发展豫皖苏解放区——1947年8月开始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 ...
二、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发起了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关内的退路。图为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东北敌军卫立煌集团共55万人,分别被我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共30万人,防守沈阳地区,作为防御中枢集团,以确保沈阳并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万人,防守长春的有10万人,锦州、锦西地区有15万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敌军企图集中兵力,重点守备,以牵制东北我军于关外,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当时,国民党军既想撤出东北,又不甘心丢失东北,正处于举棋不定。
2、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了。解放军首先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图为华东野战军突围碾庄外壕。
1948年12月初,中原野战军在东北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图为被摧毁的黄维兵团汽车防线。
1949年1月初,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几天之内,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结束。图为歼灭杜聿明集团后的战场。
3、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解放军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天津守敌发动总攻,次日下午解放天津。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图为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出城接受改编。
... ... ...
三、渡江战役
1、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22年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解放。
2、上海解放
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3、进军东南沿海、西南和西北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重庆市郊入城
... ... ...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PPT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导入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
发布于:2020-05-03 13:25:11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鲁迅与茅盾
(1)简介生平
(2)主要作品:
《鲁迅全集》
《狂人日记》(1918)
《阿Q正传》(1921)
《野草》(1927)他的杂文被誉为“匕首与投枪”
2·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 ... ...
二·齐白石·徐悲鸿
1·徐悲鸿: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等。齐白石、张大千也是近代著名画家。
2·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
他创造了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6年获得了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最拿手、最出名的是——画虾。
... ... ...
三·聂耳·冼星海
1·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溺水逝世于日本,享年23岁。主要作品:《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2·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是中国近代影响巨大的作曲家之一。作品:《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 ... ...
发布于:2020-05-03 13:25:11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识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
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内外因素,西安事变的起因以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一、九一八事变(P79-80)
(自学→小组探究)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②急需摆脱经济危机;
③国民党全力“剿共”,给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
2、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炸毁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却反诬系中国军队所为,并炮击东北军北大营,次日晨,攻占沈阳城。
3、国民党态度
(1)国民政府: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奉行“不抵抗政策”。
(2)东北军:张学良(1901--2001)按照蒋介石的旨意,下令东北军不予抵抗,退入关内。
4、结果:①完全占领了中国东北。②1932年,挟持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 ... ...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你能说一说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吗?
1.中国共产党 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抗日
2.东北人民 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
3.全国大中城市 纷纷以各种形式抗日,并要求国民党抗日。
4.部分爱国将士 坚持局部抗战痛击日本侵略军
... ... ...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p82-84
(一)西安事变的背景原因:
1、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本原因)
2、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催化原因)
3、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直接原因)
(二)事变目的——逼蒋抗日
(三)西安事变的概况(P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探究题:有没有可能不以兵谏的形式劝蒋抗日?
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在事变前夕,蒋还亲临西安对张、杨施加压力,强令进攻红军,镇压学生请原。凡此种种表明,“劝蒋”无济于事,只有兵谏才能逼蒋抗日。
(四)各界态度 (P84)
①日本:企图趁机促使中国爆发内战
②国民政府中亲日派(何应钦为首):进攻西安,以夺取蒋介石的政治权利。
③美国、英国、国民政府中的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希望和平解决,以营救蒋介石,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④: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率团去西安谈判。
小组合作探究: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解决会导致两个前途: 一是杀蒋必然激化矛盾,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二是和平解决,有利于国共和解,结束十年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利于团结抗日,有利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 ... ...
1. (2011湖北·武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正义战争中,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
A. 渡江战役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五四运动
2. (2011湖北·十堰)下列人物中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
A.领导人 B.周恩来 C. 叶挺 D.彭德怀
3. (2011湖北·十堰)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2011.四川达州)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 ...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日本东方会议确立侵略中国的政策 ②日本国内因素:急需摆脱经济危机 ..
发布于:2020-05-03 13:25:10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
3、概况: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4、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本从局部侵华扩展为全面侵华;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化为全国性抗战。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5、七七事变后的全国抗战形势
①日本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侵华
②中国全民族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 ... ...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中国共产党的倡导
中共的抗日态度:
一、反映迅速,事变第二天就通电全国;
二、观点鲜明:号召团结抗日,指出全民族抗战,才有出路。
2、国民党抗日态度的变化
变化的表现:第一、言谈表态的变化
蒋介石庐山谈话:表示要对日本的侵略实行抵抗
第二、军事部署的变化
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下达总动员令,投入大量兵力,展开淞沪会战。
3、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1)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送交《国共合作宣言》
(2)1937年8月22日,红军改编
西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 ... ...
探究:如何客观、公允的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功过?
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在淞沪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消耗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妄想迅速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
从军事角度看,国民党军队基本是全线溃退,主要原因是:1、客观因素:敌强我弱,力量悬殊;2、主观因素:国民政府片面抗战,只依靠政府和正规军,不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对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的抗日业绩要充分肯定,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 ... ...
三、南京大屠杀
1、开始时间:1937年12月13日
2、持续时间:6个星期
3、被屠杀者: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
4、屠杀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
5、屠杀总人数:30万人以上
... ... ...
曾经有一句话,大家都记得: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如果忘记了国耻,甚至可“拿民族的耻辱开玩笑”,对一个民族而言,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必须让国人明白:有些事永远不能忘记,一个民族的创伤更不容视为儿戏!
1、学习和回顾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煽动国人的复仇心理,应谨记和平来之不易。
2、做为中国人,要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从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进一步强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3、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 ...
一、填空题
____年___月___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2、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总人数有
A、3万人以上 B、将近30万人
C、30万人以上 D、130万人以上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 ... ...
蒋介石抗日态度趋向强硬。
蒋态度转变的原因:
一、日本全面侵华,亡国之危迫在眉睫。国民党政权若再妥协退让,必将会丧失民心,为千夫所指。
二、日本进攻上海,逼近南京,已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并严重损害江浙财团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蒋介石已无让步的余地。
发布于:2020-05-03 13:25:10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台儿庄战役
1.战役的背景:日本欲进攻徐州
中国军队的布防: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2.战役的经过:3月中旬至4月初,歼敌1万余人。
3.战役的影响:
①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延缓了日军推进的步伐,政治上鼓舞了抗日的士气和民心。
②但从全局看,由于徐州的失守,整个会战以国民党军队的失利而结束。到了10月,广州和武汉又相继陷落。这样,中国东南的半壁江山几乎全沦入敌手。
为什么国民党部分爱国将士奋勇抗战,也取得过一些鼓舞人心的胜利,却仍然挡不住日本的进攻而丢失大片国土?
三大原因:一、军力对比,敌强我弱;二、指导路线,片面抗战;三、各自为战,指挥失当。
... ... ...
二、百团大战
到1838年底,日军侵占了哪些中国领土?
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
从表面上看,日本貌似强大,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从深层次分析,日军已陷入困境,表现为:
第一、损兵折将,兵力不足;
第二、战线拖长,补给困难;
第三、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拖住日军后腿.
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要点:
①把进攻的主要兵力转向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加紧掠夺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人的人力物力,以达到“以战养战”.
... ... ...
2·百团大战的特点:
1、目的明确,掌握作战主动权;
2、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
3、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和敌据点为主。
3·百团大战的影响:
①打退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 的进攻;
②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③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声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抗日根据地实际上 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 ...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代背景:
远的角度:
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疯狂“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根据地军民1941——1942年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自1943年起,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
近的角度:
1945年4月,“七大”召开时,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一片大好。意大利法西斯已投降;德国法西斯四面被围,苏联军队兵临柏林城下;大会闭幕前,德国法西斯灭亡;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2、中共“七大”召开的主要内容:
一是中心任务:
二是指导方针------政治路线
3、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 ... ...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百多年来的反侵略斗争为什么到抗日战争才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
基本原因:
第一,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第二,中共领导,中流砥柱;
第三,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第四,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 ...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一、粉碎日本称霸野心,洗雪百年民族耻辱。
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二、中共领导经受考验,人民武装发展壮大。
这为后来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意义:
一、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特别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在东亚地区,承担了抗日的主要任务。
二、中国人民为抗战和消灭日本法西斯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发布于:2020-05-03 13:25:10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全民族的抗战
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政策 对内坚持“剿共”
对外一再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
后果: ①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②助长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到1941年底,日军侵占了中国的大片 ,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昌等重要城市。同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2.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学生: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东北人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自发起来抗日。
(3)国民党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当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张学良、杨虎城是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向抗日的关键,使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杨二人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说他们是千古功臣。
... ... ...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史实)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2)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四次反围剿胜利,红军长征胜利,遵义会议,建立陕北根据地。(4)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5)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改编八路军、新四军。(6)抗日战争的 胜利(7)重庆谈判、转战陕北、三大决战,度江战役(8)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9)开国大典
119页(1)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推向高潮,它顺应了 抗日形势的 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变的 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领导人因此称赞“ ”。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杨虎城置个人安危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评价很高。
(2)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把握未来。当前虽是和平时期,影响世界和平因素还很多,如日本军国正义的 复活---。我们学习这段历史一要时刻警惕悲剧重演;二要了解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的历史教训,为第三次国共合作创造条件。
... ... ...
一个新中国:1949.10.1开国大典
两位先生、两个口号: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
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洋务运动两个口号:自强、求富
两个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1924.国民党一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
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 1924.国民党一大)第二次(193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两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一二.九运动(1935.12.9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1914——1918)第二次(1939——1945)
两次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国战败《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1937——1945)胜利,收回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
三大决战:辽沈战役、潍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三个党产生 条件:
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四次学西方探索:洋务运动(学经济、技术、军事);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西方政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学西方思想文化)
四次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1894——1895)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1937——1945)胜利
... ... ...
谈一谈:了解了中国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
1、落后就要挨打!
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
中国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寻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 ... ...
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清朝统治日益腐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期。
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希望中国独立富强起来。
③结果相同:最终都失败了,都没有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 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相同:a.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b.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c.封建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等。
①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②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③中国必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等。
... ... ...
19世纪中期起,中国在饱受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1)将下图中图片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④ 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
(2)分别写出图片中各个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①洋务运动时期:奕D、李鸿章
②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
③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
... ... ...
国统区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实行特务统治。
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而且没有民主和自由。
革命根据地的欣欣向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人民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经济上,通过大生产运动,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 ... ...
根据地的发展:
①政治上:
思考:为什么人民积极参加选举?
人民得到了民主选举的权利,翻身作了主人。
②经济上:
为什么在当时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财政经济困难问题
... ... ...
一、美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蒋介石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
想一想:蒋介石既然要打内战,为什么还要搞假和平?
美国帮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但蒋介石并没有马上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宣战,你知道为什么吗?
1、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声音
2、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3、蒋介石暂时作出和平的姿态
... ... ...
1、内战初期的形式分析
根据内战爆发时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图,若仅从这些数字去考虑,战争的结果会怎样?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援,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有办法。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读图:领导人转战陕北
思考:以领导人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
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不与优势敌人硬碰硬。
... ... ...
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发布于:2020-05-03 13:25:10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及意义。
2、黄埔军校的建立、主要人物、及重要意义。
3、列举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成果。
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原因是什么。
... ... ...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两党合作的背景(合作的可能):
2、过程:
(1) 中共“三大”
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中国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内容:(1)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入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年—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时期)
... ... ...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 间:1924年5 月
地 点:广州 黄埔
创建人:孙中山
校 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创建目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 ... ...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2、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3、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是正义战争
思考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
1、国民党右派背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没有自己的军队。
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 ... ...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3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你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标志吗?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但都失败了,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联合各..
发布于:2020-05-03 13:25:09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你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标志吗?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阅读材料:
材料一:领导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的机会。……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王春良、祝允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
材料三:“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
材料四: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
根据材料你能说出国共在当时为什么要合作吗?
1、华盛顿会议后,中国民族灾难更加沉重;
2、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单凭工人阶级无法战胜敌人;
3、国民党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4、苏联的支持;
5、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决定等。
... ... ...
中共“三大”
时间、地点
1923年6月,广州;
确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作用: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创造条件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1924年 广州
1、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
2、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4、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 ...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 的 黄埔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 ... ...
阅读材料:
材料: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农民在战争中帮助北伐军抬担架、救护伤员、送情报、送粮食,有力地推动了北伐的进行。”
工人组织起来后,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洪流中去。工人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许多地方,工人运动已由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想一想: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可以材料中提取信息 )
1、国共两党合作
2、北伐军的英勇善战
3、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
4、作战方针的正确性
... ... ...
1、阅读图片结合所学回答:
①图中的“军官学校”指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____军校。
②该“军官学校”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主要贡献是:
A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
B培养了一批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C培养了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校长是蒋介石,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什么?
④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什么?
⑤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2、材料: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1)这首歌是北伐战争时广泛流行的《国民革命歌》的部分词曲,从歌词的内容上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歌词中“除军阀”主要是指除哪些军阀?“除军阀”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3)请你指出“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的取得的成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吗?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2 预习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及意义。 2、黄埔军校的建立、主要人物、及重要意义。 3、列举北伐的目的..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但都失败了,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联合各..
发布于:2020-05-03 13:25:09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共产党人怎么办呢?
一、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A、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B、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八•一”南昌起义意义
解放的光荣节日—八一建军节
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们军队的创建。因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 ... ...
1、长征的路线
请同学们先看书,然后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讲解红军是怎样在前土匪后有追兵没吃没穿的艰难环境下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A、红一方面军的继续长征及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
B、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及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1936年10月)
4、长征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①锻炼和考验了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③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 ...
创建第一支革命军队:南昌起义
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成立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遵义会议
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
... ... ...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领导人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突破湘江三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 ...
1.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
A.飞夺泸定桥.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四渡赤水
2.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A.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C.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D.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3. 阿牛在收音机里听到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历史的 转折点,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没有听完整,聪明的 你能告诉他这是什么事件吗?
A.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会宁会师
发布于:2020-05-03 13:25:09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日本“东方会议”确立侵略中国的政策
②日本国内因素:急需摆脱经济危机
③日本国外因素:国民党政权的全力“剿共,给日它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过程: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东三省全部沦陷
伪满洲国的建立成为日本殖民地
4.影响:
(1)东北的沦陷是中国民族利益的重大损失.
(2)日本侵占东北是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一步,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 ...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你能说一说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吗?
1.中国共产党 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抗日
2.东北人民 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
3.全国大中城市 纷纷以各种形式抗日,并要求国民党抗日.
4.部分爱国将士 坚持局部抗战痛击日本侵略军
... ... ...
1.事变的背景: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对蒋介石应该如何处置?
1、何应钦等人力主讨伐张、杨,并想取而代之,是出自权欲宋子文 宋美龄兄妹想救蒋介石,并紧张活动,是出自私情。双方都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我党应对两派都不支持。
2、若国民党内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互动干戈,甚至两派的后台日本和美英直接冲突,削弱的是国民党的统治力量和帝国主义的实力,对中共和其他革命力量大为有利,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对事变不要去管。
3、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大力“剿共”,并杀害不少革命战士。他被关或者被杀,正好为中共和红军出一口气。
4、“杀蒋”可能会激化矛盾,但“放蒋”太便宜了他,因此还是“关蒋”为妥,待以后事态发展再处理也不迟。
5、张学良“捉蒋”是英雄,可敬;“放蒋”太轻率,可惜;“送蒋”更是误了一生,可叹!你的意见如何?
6、有人认为事变解决后,各方面都有所得,蒋介石得到了个人安全,张、杨获得爱国名声,中共从此摆脱“剿共”围攻。也有人认为各方面都有失:蒋介石作为“领袖”被扣,威信扫地;张学良从此长期被囚,遗憾终生;中共仍偏西北一隅,未入中枢。你认为如何?
... ... ...
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杀蒋必将激化矛盾,引发内战.和平解决有利于国共和解,有利于团结抗日,有利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
蒋介石为什么会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1.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正义呼声
2.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
3.中共的团结抗日主张,合情合理合民心,不便公开反对.
4.蒋氏本人被扣,不得不顺从民意,接受现实.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 ...
一、单项选择
1.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都城是( )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南京
4.标志着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事件是( )
A.日军占领沈阳 B.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C.日军占领热河 D.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东北抗日联军的指挥者是( )
A.赵一曼 B.杨靖宇 C.张作霖 D.吉鸿昌
6.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逼蒋抗日 B.联蒋抗日
C.反蒋抗日 D.杀蒋抗日
7.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D.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 ... ...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材料二 “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拚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
材料三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各出自何人之口?
吉鸿昌 张学良 何香凝
(2)材料一中的人物为抗日进行了什么活动?
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长城沿线抗击日军
... ... ...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2 课程目标 识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 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内外因素,西安事变的起因以及和平解..
发布于:2020-05-03 13:25:09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口号及其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 ... ...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 ... ...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提倡民主与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代表人物:李大钊
代表著作:1918年《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 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 ...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领导人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
... ... ...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 ... ...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
《新文化运动》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
《新文化运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君主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
发布于:2020-05-03 13:25:08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局限性?
3、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孙中山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二次革命出现的原因,结果?
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失败的根本原因?
6、北洋军阀分化成了哪三个派系、各系首领是谁?各控制哪些地区?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阵地、内容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 ... ...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倒行逆施。这使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的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下令尊孔读经,掀起封建复古逆流;
②民主共和未能实现,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新出路。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____创办《____》杂志
(2)在陈独秀的指导下,___、____、____等人以《_____》杂志和_____为主要阵地,高举“____”与“____”两面大旗,发展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反对____;提倡___反对____;提倡____反对______;提倡_____反对_____。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______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______思想,提出了“______”的口号
(4)新文化运动是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给___以空前打击,动摇了___;它促进了___;为______.
... ... ...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及主要阵地
运动中心:上海、北京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新青年》迁到北京出版
北京大学
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 ...
想一想:“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孔家店”指的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旧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
“打孔家店”
这种思想是不是就一定全部都是对的?
“打孔家店”目的是为了打破封建礼教,反对独裁,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具有进步意义。但完全否定儒学思想是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chú]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改造旧文学为适宜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学。
口号是陈独秀提出的;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胡适;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所著。
意义: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与推广国民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 ... ...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地位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打击了专制主义和传统礼教;②促使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但它在学习西方文化和批判传统思想文化都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偏向。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
1、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新道德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民主科学
D.文化平民化
2、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倡用白话文写文章的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鲁迅
... ... ...
1、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但生肖都属兔。因此,后人形象地称他们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关于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前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实业救国”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民主、科学
3、(2016金华)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新体制的创立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工业革命的冲击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 ...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
《新文化运动》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
《新文化运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君主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
发布于:2020-05-03 13:25:08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本课学习线索
五四运动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爱国运动”
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遭到无理拒绝。
时间:1919年5月4日
运动过程:学生发起,工人参与,由北京移到上海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
意义:是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南陈北李”
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人物:李达、董必武、陈潭秋、领导人、何叔衡、王尽美、邓恩美等13人
机构:中央局、领导人物:陈独秀(书记)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换热一新。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2 一、五四爱国运动 寻缘五四爆发原因 感受五四运动过程 探究五四运动意义 传承五四五四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
发布于:2020-05-03 13:25:08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五四爱国运动
寻缘五四——爆发原因
感受五四——运动过程
探究五四——运动意义
传承五四——五四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诞生的意义
... ... ...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 ... ...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时间:1919年5月4日 开始
2、地点:北京 天安门广场
3、主力:北京学生
4、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5、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等
6、斗争方式: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总罢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
二、五四运动的发展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
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
贴出的告示
... ... ...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和意义
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1.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 ...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组织基础: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时 间:1921年7月23日
地 点:上海(先)嘉兴南湖(后)
出席人员:领导人、董必武、李达等
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革命纲领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标 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
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新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
... ... ...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其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取消二十一条”
D、“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2、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争吵与签约》
材料二: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1)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主宰巴黎和会的是哪几个国家?他们最终争吵的结果怎样?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主宰国;美国、英国、法国;(3分)争吵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分)
(2)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的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2分)
... ...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 本课学习线索 五四运动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爱国运动 导火索:第一次世界..
发布于:2020-05-03 13:25:08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但都失败了,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共同斗争。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孙中山先后领导过多次革命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
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
1、背景:
2、实现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 ...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共产党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这种形式容易被孙中山和国民党接受,并有利于改组国民党
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可以借助孙中山和国民党的社会影响公开革命活动,扩大自身力量。
共产党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中共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仍保持独立性。国共双方合作并不是合并。
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时间:1924年
地点:广州黄埔
目的:为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
创办者: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恽代英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 ... ...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北伐宣言》
必要性: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祸国殃民
目 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 ... ...
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
1、反帝反封建的正义之战。
2、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北伐军的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北伐结果和意义
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暂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 ... ...
四一二政变
政变的条件:帝国主义的扶持(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势力往往通过中途换马的方式物色政治上的代理人,蒋介石便是取代北洋军阀后的代理人)。江浙财团的支持(物质条件)。北伐军的武装(蒋介石是北伐军司令,部分北伐军被改造为反革命武装)
宁汉合流的影响
1、国民党政权走向统一
2、国民党建立专制统治的标志
3、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以国共对峙为主要特征的十年内战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 ... ...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结成联盟,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主观上,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在国民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对国民党反动派缺乏警惕,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下令制止农民没收地主土地,自动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武装,助长了国民党发动气焰。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启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3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你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标志吗?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2 预习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及意义。 2、黄埔军校的建立、主要人物、及重要意义。 3、列举北伐的目的..
发布于:2020-05-03 13:25:08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刺杀宋教仁:
原因:1912年宋教仁主张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民主政治,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起袁世凯的恐慌
结果: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宋教仁身亡
2.镇压二次革命:
原因:宋教仁案
过程:孙中山号召反袁,发起“二次革命”
结果:敌我力量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 ... ...
思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措施)?
1.下令解散国民党,大肆捕杀国民党人与民主人士。
2.查封报馆,禁止言论、集会、结社。
3.下令解散国会,撤销国务院,取消责任内阁。
4.炮制《大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将自己的职位传给子孙。
5.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 ...
二、“洪宪帝制”的失败
1.概况: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称“中华帝国皇帝、史称“洪宪帝制。
2.国人反应: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3.结果: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前后仅83天。
三、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光明的曙光
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经济下滑;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 ... ...
四、课堂巩固
1.右图是时人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却是袁家的天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复辟帝制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使自己成为终身大总统
②巩固《临时约法》的地位
③解散国会
④查封报馆,禁止言论
A、(1)(2)(3)B、(2)(3)(4)
C、(1)(2)(4)D、(1)(3)(4)
2.孙中山作“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挽联。孙中山挽联中的“公”是( )
A.谭嗣同 B.秋瑾 C.宋教仁 D.黄兴
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各派军阀共同特点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制的旗号
B.互相征战,扩从实力
C.出卖国家主权
D.以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
4.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下列内容不属于“二十一条”的是( )
A.承认日本继承帝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B.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中国聘请日本人为顾问
... ... ...
想一想;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1)袁世凯复辟和卖国违背民意,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2)革命党人的坚决斗争: 护国运动的打击,全国人民的反对。
(3)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化和帝国主义的放弃。
逆历史潮流而行,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称帝与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前情回顾 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
发布于:2020-05-03 13:25:07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节、女权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分析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平等、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 ... ...
一、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民国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命令,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装束的变化:剪发辫 易服饰
称谓礼节的变化:改称谓 废跪拜
女权的变化:禁缠足 倡女权
思考:这些装束的变化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剪发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且方便了工作,有利于个人卫生,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讲究发型的理发业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
②服装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满足了不同的审美需求。
思考:称谓礼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称谓的变化说明了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渐渐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
礼节的变化说明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的的观念所取代。
... ... ...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有等级观念的称呼。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
礼节变化:鞠躬、脱帽、握手礼代替了跪拜礼。
女权变化:废缠足,倡女权,走向社会。
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些陋习呢?
陋习: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限制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
禁锢人的思想
限制人的创新能力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 ...
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实质的是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从生活封建化向生活近代化的反映,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改变了人们思想,使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2 抢答 1.以前,有什么习俗? 留长辫、缠足、跪拜礼、翎顶补服 称呼:老爷、大人、少爷、小姐 古代的人们信儒家,男子与一样蓄..
发布于:2020-05-03 13:25:07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以前,有什么习俗?
留长辫、缠足、跪拜礼、翎顶补服
称呼:老爷、大人、少爷、小姐…
古代的人们信儒家,男子与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肩,或束于发顶,这种汉民族的风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剃掉一部分,留一部分蓄辫的。宋朝时的金人是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满人的发式就是同金人一致的,因为他们同出于女真族。
清军入关后,为了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清王朝以“天下一家,君犹父也,父子一体,岂容违异”为由,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当时这个法令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但这些反对最终都失败了。天长日久,人们剃发蓄辫成了习惯,拖在脑后的一条长长的辫子就成了清朝国民外貌的最大特点
... ... ...
称呼:先生、女士、同志、君、你我他、同学…
剪辫子、禁止缠足、握手、下跪(求婚)、
孙大总统令:革除旧有称呼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官署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称:官厅为治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来恶称
... ... ...
旗袍----旗袍是属于“长袍”类的女装,是由远古秦汉时代的“深衣”演绎而来的,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起先是指男女通用的长袍,后来到了近代就成为女子的专利了。清朝时的旗袍宽大、平直,长可至足,而且多用绣花滚边修饰。到了20世纪20年代,辛亥风暴推翻了封建王朝,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和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加之受外来服饰的影响,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新式旗袍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旗袍的长度变短,腰身收紧,领子变高并且系扣,线条分明,成为极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含蓄风范的改良旗袍。
尤其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在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和生活,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深受中国女性的喜爱, 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服饰,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
... ... ...
1.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B.新文化运动以后
C.戊戌变法以后
D.辛亥革命爆发后
2.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 )
A.先生 B.某君
C.老爷 D.同志
3.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的是 ( )
A.剪发辫 B.易服饰
C.改称呼 D.禁缠足
4.在清末民初,中山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它的服饰名称来源于 ( )
A.中山服装厂出品
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
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
D.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
5.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西服的引进
B.中山装的出现
C.女士高领服装的出现
D.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
... ... ...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辛亥革命前后,发型、服饰、称谓、礼节、女权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分析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培养分析归纳能..
发布于:2020-05-03 13:25:07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 ... ...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5 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黄浦江边。辛亥革命时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国人建设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六个特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 ...
2.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创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以后几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释放。1942年5月27日病逝。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
1910年—1916年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 ... ...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 ... ...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领导人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 ...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
《新文化运动》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
《新文化运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君主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
发布于:2020-05-03 13:25:07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 隋朝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2.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度是怎么被废除的呢?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科举制的创立,使选官的范围更广,使一些平民子弟有机会做官。
但到了明清时代却发展为八股取士,从四书五经中选题,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考中的人只懂儒家经典,没有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都是忠实的奴仆,与社会发展也极 不相称。
因而,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 ... ...
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诞生 1898年 光绪帝
地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影响——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 ... ...
民国时期教育的状况
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学堂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说说你对新学堂的看法。
新式学堂的建立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
课程设置全面,基本上与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致,具有重大的进步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封建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的过渡。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1904年)
新学制的制定——
原因:西学东渐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人才。
制定和主要内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国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学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各级新学堂的开办。
... ... ...
1、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
1926年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删去了“读经”及有关内容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并撤销了1913年宪法草案中所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 。
2、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
按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到1915年,袁世凯公布《国民学校今》中,只准许小学一二年级内男女合班上课,三年级以上,男女生只可同校,不得同班。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 。
3、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这样,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地被淘汰。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重大的改革。
4、大学的改制
蔡元培1917年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即着手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他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著名学者到校任课 ,等等的措施。北京大学的改制,引起全国高等学校的反响,有些做法当时即在北京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上议决照办。以后,各大学也逐渐按北京大学的制度办理。
... ... ...
教育完全免费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
教育经费
《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
教师薪水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 。
多样化的教育格局
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
... ... ...
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洋务运动留下的唯一结果
C.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D.他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以下不属于清末颁布的学制划分阶段的是(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中教育 D.高等教育
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北洋水师学堂
... ... ...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 学习目标 1.知道科举制废除的相关史实; 2.知道京师大学堂的发展历程; 3.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为例,理解大众传媒对大众传..
发布于:2020-05-03 13:25:06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许多同学都看过古装宫廷剧,里面大多有一个主宰天下的皇帝,那么,主宰天下的皇帝是在什么时候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的呢?你认识孙中山吗?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怎样的革命?这场革命有什么伟大的意义呢?
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
2.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3.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 ... ...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逐以“中山”名世。1894年曾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但没有回音,而朝廷在甲午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使他彻底打消了对清政府的最后幻想,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2.革命团体的建立——成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秋
地点: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奋斗目标:推翻清镇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发动广州起义
时间:1895年
地点:广州
人物: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结果: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 ... ...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檀香山 B.长沙
C.上海 D.东京
2.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享主义
... ... ...
二.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 ... ...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 ...
3.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1)清帝退位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4.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 ...
1.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阅读下列材料
福建的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厦门一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民主、民族、民生
(2)“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是谁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的?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创建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 191219161928 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 (一..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厘清概念 辛亥革命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发布于:2020-05-03 13:25:06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866-1925)原名文,字逸仙,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做的一系列努力
1、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
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革命党人组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 ... ...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 ... ...
孙中山为什么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帝制的终结
1、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在北京就职,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 ... ...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材料: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华师大旧版《中学历史》整理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发展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本材料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⑤ 革除陋习,引起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历史局限性
①革命果实被窃取
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 ... ...
一、选择题
(1)王卿在她外公的自传里看到外公早年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由于字迹模糊王卿无法看到这个政党的名称,你觉得可能是下面的哪一个(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课后作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昌起义前,流行着这样的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这首歌谣充分说明了人民对清政府的强烈厌弃情绪,表明清朝统治空前孤立,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辛亥革命胜利了。可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说明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请回答:(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 191219161928 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 (一..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厘清概念 辛亥革命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发布于:2020-05-03 13:25:06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2001年 江泽民
二十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同时也造就了三位伟人即:孙中山、领导人和邓小平。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选择了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现行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号逸仙,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最大历史贡献是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892年他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但是中国日趋衰弱的现实使他不久就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后来,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孙中山的名字由此而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因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后来为了缅怀孙中山,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 ... ...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894年秋 兴中会 第一个革命团体
1895年 准备发动广州起义----辗转欧美
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 发表革命纲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11月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
... ... ...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1、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10.10
②主力:湖北新军工程营中的革命党人
③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同时成立参议院。
同年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乘火车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午后抵达南京时,各省代表和欢迎群众,齐呼“共和万岁!”声震屋瓦。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 ...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① 时间:1912年;首都:南京;总统:孙中山
② 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 国旗:五色旗(红黄蓝白黑)
④ 纪年: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袁世凯以帝国主义为后台,北洋军队为资本:逼迫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2.12);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孙中山辞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 ...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局限 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 ...
换算公历与民国纪年法:
1、1912年1月1日,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念。
你知道1912年是民国多少年呢?
2、民国4年发生了“新文化运动”, 你知道这年是公历多少年吗?
3、2017年是小明爷爷的80大寿,请问他出生在民国多少年?
根据你对上面题的计算,你能否概括出民国年与公历之间的换算公式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 191219161928 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 (一..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厘清概念 辛亥革命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发布于:2020-05-03 13:25:06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袁世凯简介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
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他复辟帝制,当了83天的皇帝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 ...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上台: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材料: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弗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 大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十日
请概括材料中袁世凯所立誓言的主要内容。
去除专制,发扬共和精神。
袁世凯独揽大权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 ... ...
袁世凯的独裁措施
刺杀宋教仁;
镇压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逃往国外;
解散国民党,捕杀国民党人士与民主人士;
查封报馆,禁止言论、集会、结社;
解散国会,撤销国务院,取消责任内阁;
炮制《大总统选举法》,使总统成为终身制和世袭制。
思想上:大造复辟舆论,举行复古、尊孔、祭天等活动
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
投靠日本,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 ...
“洪宪帝制”的失败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二十一条”损害了哪些国家的利益?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
... ... ...
袁世凯复辟帝制
时间: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袁世凯帝制失败的必然性(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2、“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的利益;
3、护国运动的开展;
4、欧美列强的不满。
结果:他复辟帝制,当了83天的皇帝、袁世凯集团垮台
... ... ...
二、军阀混战
数一数,民国初期的主要军阀派系有哪些?然后在地图上指出各军阀控制的范围。
皖系军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直系军阀(湖北、江西、江苏及直隶)、奉系军阀(奉天、黑龙江、吉林)、滇系军阀(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山西军阀(山西)、桂系军阀(广东、广西、湖南南部)。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军阀林立、四分五裂、动荡不安。
军阀混战出现的原因:
直接原因(背景):1916年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三部分内部矛盾凸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同的军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 ... ...
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统治措施: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它们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
《袁世凯称帝与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PPT课件2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
发布于:2020-05-03 13:25:06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①传教士欺压百姓(直接原因)
②民族危机严重(根本原因)
2、爆发:赵三多冠县起义(1898)
3、口号:扶清灭洋
4、发展:蔓延到山东、直隶许多州县
... ... ...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剿灭→招抚
为什么清政府会改变对义和团的态度,进行“招抚?”
清政府认为:如果镇压,这一强烈的爱国运动将转变为反抗清朝的运动;改变政策是为了“因而用之”,采取缓兵之计,一方面使义和团不把矛头对准它,“徐图挽救”最终仍要消灭义和团;另一方面把义和团推到同外国侵略者作战的第一线上,控制利用义和团,直到最后将其出卖,来保住清政府的统治。
义和团运动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义和团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辛丑条约》 签订
5、《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四、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失败呢?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 ... ...
《辛丑条约》
①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本息合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③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⑥修订商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性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从而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 ...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B、清政府腐朽,黄河泛滥
C、帝国主义宗教侵略加剧
D、清政府实行“袒教抑民”政策
2、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A、反封运动 B、反资运动
C、反殖运动 D、反帝运动
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
C、《天津条约》签订
D、《南京条约》签订
... ... ...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PPT 第一部分内容:本课时要点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辛丑..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2.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 3.理解《辛丑..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2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成员:失业民众和下层百姓为主体 兴起地点:山东 斗争目标:帝国主义 口号:扶清灭洋 ..
发布于:2020-05-03 13:25:05
0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2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2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3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PPT课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