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历史PPT课件 > 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PPT课件

《三国鼎立》PPT课件

发布于:2020-05-03 13:40:59

浏览量0

模板简介:

《三国鼎立》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简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结果、作用。

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官渡,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作用: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 ... ...

三国鼎立PPT,第二部分内容:东汉末年的形势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出现了“白骨露于骨,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利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1)“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重视人才。

经济上: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 ... ...

三国鼎立PPT,第三部分内容:赤壁之战

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助他打天下。

分析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2、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 ...

三国鼎立PPT,第四部分内容:议一议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你认为鲁迅这段话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证明你的看法。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1)诗中所描述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东汉末年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难,经济凋敝的景象。

原因:州郡(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2)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壮心”: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原因:刘备和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2.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的心态等。

《三国鼎立》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官渡之战(200年) 1.曹操实力迅速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 2、官渡之战的经过 1. 东汉末年..

《三国鼎立》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军阀混战 曹操崛起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 官渡之战 1、时间:公元200年 2、交战双方:曹操 袁绍 3、结果:..

《三国鼎立》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图1是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 图2是史书上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同..

《三国鼎立》PPT课件下载长图
立即下载
  • 下载类型

    VIP免费下载

  • 文件编号

    X43125

  •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 文件大小

    1.98MB

  • 文件格式

    pptx

  • 显示比例

    宽屏16:9

  • 字体说明

    字体仅供参考,禁止商用

  • 版本要求

    PowerPoint2007及以上

相关标签:

下载了该模板的人还下载了:

关闭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博登录

vip介绍 vip开通

立即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