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
0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及长征的路线;掌握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
分析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和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地图、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培养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气概,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珍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 ... ...
红军长征概况
背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国民党的围剿,前四次反围剿取得了成功,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经过: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总行程6.5万余里。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俘敌2万余人。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
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精神成为鼓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 ... ...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第一次: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领导人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第二次: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领导人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四次: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领导人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 ... ...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由中国共产党所建,首都为江西瑞金。在该政权运作期间,其中央政府颁布了宪法,发行了货币,设计有国旗,同时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苏区,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宁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 ... ...
二、长征的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总结起来就是,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不是过时了?为什么?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任重道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更伟大、更艰辛的长征。 长征所播下的革命火种将继续结出累累硕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途上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所以长征精神不会过时,必定薪火相传。
... ... ...
1.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
B.四渡赤水后
C.渡过金沙江后
D.强渡大渡河后
2.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3.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肖玲同学暑假外出旅游,她想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你能为她设计吗( )
①遵义会议 ②第五次反“围剿”
③吴起镇会师 ④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的“远征”( )
A.是为了北上抗日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观察长征示意图: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A、B、C、D四处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写地名)
(3)材料一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2个即可)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领导人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是被迫进行的一场战略大转移。
(2) 瑞金、遵义、吴起镇、 会宁。
(3)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共产党内部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自然环境的恶劣;民族关系的复杂等。(任答其中两个就可)
(4)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等。(言之成理即可)
《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7 一、长征的开始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发展,敌人十分惊恐,从1930年10月1933年春,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了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说出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能够归纳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能够在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PPT课件5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