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养聚焦
1.生活中体验利用太阳、手表或者地物来判别方向的方法。(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采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利用木棍、测绳等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用标向牌标示出来。(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 ... ...
判别地理方向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根据太阳升落判别方向(以北半球为例)
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极点除外
冬半年:日出_______,日落_______极昼极夜区除外
夏半年:日出_______,日落 _______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_______ 。
素养盘点 1.山东某中学一年四季正午的物影朝什么方向?(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提示:朝向北方(因为地处北温带)。
二、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北极星位于_______天空,其高度角相当于当地_______。
三、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1.利用手机罗盘定向:打开手机自带指南针,将手机_______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_______,罗盘
中显示的度数即为当前的_______。如右图白线条指示方向的方位角为 _______,即为东偏南方向。
2.利用手机导航定向:输入导航_______,点“_______”,选择_______(公交、驾车、步行),按“_______”,即显示带方位的导航界面。
四、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1.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程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1)朝_______一面积雪融化慢。
(2)朝_______一面积雪融化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
(1)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间距较_______。
(2)背阳面:树干上常有苔藓,年轮间距较_______。
3.根据房屋朝向: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建房屋多为_______。
4.根据屋顶太阳能集光板的朝向:北半球太阳能集光板一般朝_______。
素养盘点 2.还记得《名侦探柯南》中的一个镜头:少年侦探团在森林露营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幸好有柯南在,他用手表对着太阳,经过一番观测,马上找出了正确的方向,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请问你会用手表判别方向吗?怎样判断?(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自主诊断]
1.读“五大连池导游图”,判断我们沿公路从五大连池市区到五大连池农场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走( )
A.先向北,再向西 B.先向南,再向东
C.先向北偏西,再向北偏东 D.先向北偏东,再向北偏西
解析:首先,利用地图找到与题干相对应的地物:五大连池市区和五大连池农场。其次,找出两点之间的线路。最后,依据地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
2.利用手机指南针来确定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手机垂直放置
B.罗盘中的白线对准目标物
C.方位角0°为南方
D.方位角338°即为西偏北方向
解析:利用手机指南针判别方向应将手机水平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目标物),A错,B对。方位角0°为北方,C错。方位角338°与正北方向偏离22°,即为北偏西方向。D错。
3.下列有关a(30°N,11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解析:根据a、b两地纬度即可判断a地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地点,南坡是向阳坡,积雪融化快,而北坡是背阴坡,积雪融化慢;树木南北两侧的生长速度也受阳坡与阴坡的影响,北半球树木南侧向阳,光热条件较好,生长速度较快,年轮间距相对较大;北侧正好与之相反。除极点外,都可以利用太阳升落辨别方向。b地在南半球,房屋一般坐南朝北,以获得充足的阳光。
4.山东临沂市某学校张强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辨别方向的实践体验,他利用自己的手表(如右图所示)测得甲的方向是( )
A.东 B.西
C.南 D.北
解析:手表辨别方向的技巧:“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时针指太阳,时间折半指南方”。图示符合“时针指太阳,时间折半指南方”的方法。
... ... ...
判别地理方向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主题聚焦]
“立竿见影”法确定某地方向
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找一根木棍或者竖直的管子垂直固定在平地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作一下标记(比如放块石头),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大约半小时后(自己估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再作下标记。然后在两个标记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作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即为南北方向,且弧顶为北方。你面向北方,背面为南方,右手就是东面,左手为西面。此方法南北半球均适用。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方位。
提示:①为西,②为北,③为东,④为南。
探究2:北纬40°地区冬半年、夏半年的日出、日落有何规律?
提示:在北纬40°地区,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但正午太阳始终在南方。
探究3:想一想,除了太阳外,人们还常用哪颗恒星来确定方向?
提示:北极星。
[核心归纳]
1.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根据日出、日落辨别方向
①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③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正南方向落下。
(2)利用地物的影子辨别方向
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向北方(包括西北方、正北方和东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南半球相反。
2.利用手表判别方向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将手表平放,表盘向上,将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如在南半球时,这条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正北方;如果所在地区在实施“夏时制”,则先将手表拨慢一小时再进行)。如图,若在北半球,甲为南方;若在南半球,甲为北方。
注意事项:①“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1时,就是13时;
②在判定方向时,手表应表面向上平置;
③此方法在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的中低纬度地区不宜使用;
④手表显示时间应与当地的地方时相近。若手表显示时间与当地地方时相差很多,可先换算成地方时,再用地方时对应的时针指向太阳方向,确定南方。
[知识拓展] 北极星的仰角和当地的地理纬度数值相等。如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为45°,则该地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5°。南半球各地看不到北极星。
探究点二 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主题聚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强大的功能日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某日李明同学正在乘车回学校(35°57′N,118°52′E)的路上,他的手机界面显示的部分定位信息如下图所示。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写出利用手机指南针定向的操作步骤。
提示:打开手机自带的指南针,将手机水平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罗盘中显示的读数即为当前的方位角。
探究2:此时,汽车在李明学校的什么方向?
提示:西南方。
探究3:此时,汽车正朝什么方向行驶?
提示:西北方向。
... ... ...
判别地理方向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1.有一旅游者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到我国漠河一带旅游时迷失了方向,当他借助手表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时,看到的手表钟点如右图所示,那么钟表表盘的中心位置与南方的连线( )
①可能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②可能经过
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③一定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④一定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A.① B.①②
C.④ D.③④
解析:图中表示的钟点可能有两种情况,上午5时或下午5时。但据时间为10月1日知此时漠河昼短夜长,上午5时不可能见到太阳,因此手表显示时间只能是下午5时,此时按逆时针方向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2.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 ②太阳 ③树木的年轮 ④北极星 ⑤手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④
解析: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以太阳作为参照的手表也不能用。
3.汽车在前方左转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解析: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始终指向正北方向,汽车在前方左转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车头前进方向的右后方,即对驾驶员来说,是车头前进方向的右下方,D对。A、B、C错。
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回答下题。
4.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2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及组成。..
发布于:2020-05-03 14:13:49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学习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
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
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3.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
4.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壳加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三部分内容:互动探究
探究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材料一 2017年6月12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南部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附近陆地上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答案 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到达地面的先是纵波,然后才是横波)。
2.结合材料,印度尼西亚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答案 震源在地壳这一圈层。
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
35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解析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幔,故选B。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解析 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选D。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四部分内容:达标检测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解析 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胡安·圣玛利亚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六家航空公司的数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回答4~5题。
4.组成图里亚瓦尔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五部分内容:课时对点练
当地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迪昂高原上的西莱里火山突然爆发,造成救援人员伤亡。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层结构图”,回答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解析 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③和圈层④是地核,其中圈层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圈层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读图,回答3~5题。
3.②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解析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4.①②③④四圈层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
A.④ B.② C.① D.③
解析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及组成。..
发布于:2020-05-03 14:13:49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综合思维)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分类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不连续面
(1)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
莫霍面: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陡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圈层划分
(1)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 800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该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核
范围:古登堡面到地心之间,厚度3 400多千米。
分层:内核和外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 ( )
(2)岩石圈就是地壳。 ( )
(3)地核分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 )
(4)水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5)地球的外部圈层分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 )
答案:(1)√ (2)× (3)√ (4)× (5)√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3.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2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3题,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答案:2.A 3.D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地球的内部圈层
科学家们都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外的浩瀚太空,但观测地下却比观测太空要难得多。目前人类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千米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虽然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现在还处于科学设想阶段,但是目前人类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间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物理状况。
结合材料探究: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总是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为什么?轮船上船员的感觉与陆地上是否一样?
(2)在陆地地下约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如何变化?
(3)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和联系?
(4)上地幔的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源地,其物质状态是否为液态?
(5)在陆地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地幔和外核的物质组成有何差异?
提示:(1)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地面,陆地上的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横波到达地面,人们又感觉到前后左右摇晃。不一样。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所以轮船上的人们只能感觉到由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
(2)纵波和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但是二者的范围不同。地壳是自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是自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上部。
(4)由于横波能在此传播,故不可能是液态,推测可能为可塑性物质。
(5)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消失。说明地幔是固态,外核是液态。
1.两种地震波的比较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例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②③层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对图的辨识,充分理解地球各圈层的位置关系和相关的基本特征。
解析: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外核(④层)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答案:(1)C (2)B
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感受地球的外部圈层。
结合材料探究: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哪些?
(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3)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圈层?
(4)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吗?为什么?
提示:(1)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3)水圈由固、液、气三态水共同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因此说它是不规则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又通过自然界物质的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以说水圈又是连续的。
(4)不是。生物圈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还包括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如大气、水、土壤、岩石、阳光等)。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大陆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 )
A.33千米B.2 900千米 C.17千米D.5 000千米
解析:地壳厚度不均,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大洋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7千米,故选A。
2.岩石圈是指( )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幔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解析:在地幔中有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合在一起,物质组成为岩石,叫作岩石圈。
3.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
A.青藏高原B.死海
C.马里亚纳海沟D.贝加尔湖
解析: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33千米,洋壳平均厚度6千米,陆壳厚度远大于洋壳厚度,A错。死海、贝加尔湖位于大陆上,地壳厚度较大,B、D错。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位于太平洋,属于洋壳,厚度最薄,C对。
4.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解析: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地幔,B正确。
5.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选D。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及组成。..
发布于:2020-05-03 14:13:48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及组成。
2.理解地球内外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聚焦
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分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像资料分析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_____ ,B表示_____。
(2)特性
A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_____传播
B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_____传播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____ 的变化。
(2)界面:
①C __________: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A、B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
②D__________: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A波__________ ,B波传播速度__________。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__________ ,G为_____,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____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_____组成。
[特别提醒] 岩石圈不等于地壳。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素养盘点 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请你分析并指出这种比喻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提示: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
不合理:半熟的鸡蛋,蛋黄是内液外固或整个蛋黄都是液态,与内核是固态不相符。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大气圈:
(1)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_____和_____。
(2)作用: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__的圈层。
3.C__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自主诊断]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1~2题。
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
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主题聚焦]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提示: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探究2: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提示: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地核和内地核。地壳、地幔、内地核为固体。外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
探究3:在地幔部分发现有一个呈熔融状态的层叫软流层。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提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答案:1.C 2.C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北京时间2019年3月19日上午11点38分,位于墨西哥城东南方向约65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发生喷发。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层结构图,完成1~3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3.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第1题,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第2题,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③为外地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④为内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第3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
答案:1.B 2.C 3.A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发布于:2020-05-03 14:13:48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从宇宙看地球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______岩石和________。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______,后形成的地层______。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2)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______、遗物及______。化石是确定其所在地层的______和推断____________的重要依据。
2.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______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代、______等。
(2)地质年代表: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的______顺序表。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地球的起源:大约46亿年以前的__________________。
(1)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密度大的物质形成______,密度较小的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壳。
(2)广泛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的____________。
(3)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2.地球上生命的开始: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
(1)大约5.4亿年前,地球的生命出现了一次大爆发。此后地球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___________。
(2)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了。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1)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①从单细胞的生物到____________的生物。
②从_________动物到有脊椎动物。
③从裸子植物到______植物。
④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______。
(2)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全球
①陆生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植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②______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大量从海洋向陆地扩展,覆盖全球。
(3)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诞生、兴盛,另一些生物出现______和______。
2.海陆变迁
(1)大约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最近的一个泛大陆(盘古古陆)形成,当时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大陆周围是统一的______。
(2)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______个大陆。
(3)距今约6 500万年前,________和________的轮廓初步显现。
(4)此后又经过6 500万年的分裂和______,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
3.构造运动
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______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测评
一、判断题
1.想了解地球的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 )
2.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深海环境,页岩反映了静水环境。( )
3.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在太古代形成的。( )
4.大约38.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绿色植物——蓝绿藻。( )
5.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
二、选择题
6.2001年3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岩石覆盖的地方。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7.生物发展阶段由早到晚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植物
B.海洋藻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
C.海洋藻类、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海洋藻类、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被子植物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地层和化石
【情景导入诱思】
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珊瑚虫。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 ℃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1)从综合思维角度分析巴西东北海岸海域海水温度在25~32 ℃之间,但珊瑚礁并不多的原因。
(2)地理实践力——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
提示:(1)亚马孙河向该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不适合珊瑚生长,所以珊瑚礁不多。
(2)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的垂直移动,海洋变为陆地。
【核心考点突破】
利用生物进化演变规律确定地层时代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这样,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等。
【对点跟踪训练】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
A.增大B.缩小
C.没有变化D.前面回答都不对
2.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
A.一样老B.a层最老
C.b层最老D.c层最老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情景导入诱思】
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 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地球唯一的“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
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其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
(1)从综合思维角度,简要分析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综合思维角度,分析当时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
提示:(1)在撞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撞击所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的热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温度很高。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气温降低。
(2)撞击发生后,地球上暗无天日,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的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
【核心考点突破】
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运动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四部分内容:提升素养
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3.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和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的主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构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
B.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海洋中诞生的
C.地球上出现裸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增多
D.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
4.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发布于:2020-05-03 14:13:48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2.了解并熟悉地质年代表。
3.熟悉地球的演化历史,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在未受剧烈地壳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___,后形成的地层居___。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2)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_____。
(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化石是确定其所在地层的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依据。
2.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者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2)地质年代表:科学家依据_________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原始地球:地球起源于大约_____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2.地核、地幔、地壳形成:地球温度逐步_____,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密度大的物质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___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3.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水蒸气、_________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
4.水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_____等组成的水圈。
5.生命开始: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
6.生命大爆发:大约______年前,在相对短暂的2 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此后地球进入显生宙。
7.人类诞生:大约______年前。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1)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_____到_____的过程。
(2)分布空间上经历了由_____向_____扩展的过程。
(3)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是另一些生物的诞生和兴盛。
2.海陆变迁
(1)盘古古陆形成于大约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大陆周围是统一的大洋。
(2)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分裂成两个大陆:冈瓦纳大陆和_____大陆。
(3)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_____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4.矿产形成
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_____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等。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一 地层的判读
地质历史上各种地质事件的结果和影响,都可在地层和岩石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因此,追溯地层和岩石的各种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就可了解地壳的发展历史。
1.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有侵入地层的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据此判断右图中岩层A、B、C、D的新老关系。
2.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而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抬升或下沉,地壳抬升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侵蚀作用,地壳下沉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沉积作用。读“A、B两地地层对比图”,思考以下问题。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并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起来。
(2)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层的可能原因。
答案 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为山地,地势高,未接受沉积。
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4所在地层被侵蚀掉。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原有岩层。
探究点二 地球的演化过程
阅读教材P13表1-2-1“简化的地质年代表”,思考下列问题。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写生物的大致演化过程。
2.总结生物进化的规律。
答案 从中可以发现生物的进化有以下规律:
①从简单到复杂;
②由低级到高级;
③从水生到陆生;
④具有不可逆转性。
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恐龙于白垩纪晚期灭绝。据此完成3~4题。
3.白垩纪属于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
4.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生物化石在上,高级生物化石在下
D.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地质年代
(2019·陕西省黄陵中学期末)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食肉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复原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2.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解析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
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
3.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 B.爬行类
C.被子植物 D.三叶虫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发布于:2020-05-03 14:13:47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地层与化石的相关特征。
2.结合图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对应的生物特征。
3.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地球的演化过程。(综合思维)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
①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
②分布特征: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岩层居上。
③反映地表环境: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玄武岩则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2)化石
①概念:化石是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
②意义: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例如,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说明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年的对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
2.地质年代表
(1)概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叫地质年代;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时间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
(2)基本特征: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例如,“显生宙”的地层称为“显生宇”。
记忆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随着火山的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逐步形成了
大气圈和水圈;
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
大约5.4亿年前,地球诞生了一大批生物种类,此后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向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1)研究认为,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具有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3)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出现了另一些生物的出现和兴盛。
2.海陆变迁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最近一个泛大陆(盘古大陆)形成于大约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分裂成两个大陆: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逐步显现;此后经过6 500年的分裂和漂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
3.构造运动
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4.矿产形成
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距今25亿至23亿年前后)、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等。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岩层居上。( )
(2)在寒武纪晚期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
(3)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
(4)“中生代”的地层称为“中生系”。( )
(5)距今约6 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
答案:(1)× (2)× (3)√ (4)× (5)√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解析:“沧海桑田”会发生,A项叙述错误;世界的海陆分布今后会发生变化,B项叙述错误;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C项叙述正确;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D项叙述错误。故选C。
3.某校学生到野外郊游,发现此地的人利用当地的石灰岩建了一座水泥厂。该地岩石具有的特点是( )
A.具有片理构造
B.有流纹或气孔
C.有层理构造,可能找到化石
D.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其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可能找到化石,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故选C。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四部分内容:探究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材料一 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 ℃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材料二 世界珊瑚礁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了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
(2)巴西东北海岸海域海水温度在25~32 ℃之间,但珊瑚礁并不多,分析缺少珊瑚礁的原因。
(3)澳大利亚东北海域有大量的珊瑚礁,请评价这些珊瑚礁的影响。
提示:(1)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为陆地。
(2)由于亚马孙河向该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不适合珊瑚生长,所以珊瑚礁不多。
(3)珊瑚礁的功能很多,它对海岸具有保护作用,是弱化强海流及大浪的防波堤,守护着海岸;珊瑚和珊瑚礁可以调节海水的CO2浓度,维持海水中CO2的平衡;珊瑚礁是重要的旅游景观,可以在珊瑚礁区建立海洋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既是人们的旅游胜地,又是科研基地。不利的方面是对海洋航运有一定的影响。
1.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黏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2.珊瑚虫的生长条件
珊瑚虫生长条件主要有:一定温度和一定盐度的海水、充分的光照。水温和盐度(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盐度也低,不利于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光照(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海水较深,光照不足)。
例题下图为某种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 )
A.火山B.渔场
C.珊瑚礁D.台风源地
(2)与同纬度相比,美洲和非洲西海岸该地理事物分布少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B.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温低
C.沿岸地区经济发达,人类干扰强
D.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解析:第1题,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第2题,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等属于脊椎动物,而恐龙属于爬行动物。
答案:1.A 2.B
3.2018年3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岩石覆盖的地方。据此回答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解析:沉积岩是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一般形成在地表较低洼的地方,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4.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红海不断扩张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解析: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处曾经是陆地;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处曾经是海洋;红海不断扩张,也能证明海陆变迁的事实;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选D。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发布于:2020-05-03 14:13:47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地质年代表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层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3.了解地球形成,理解地球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
核心素养聚焦
1.识别生物化石,探究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过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野外实地考察,探究岩石类型、新老关系及古地理环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读地质年代表,梳理植物和动物演化的历史脉络,分析其演化的特征或者规律。(综合思维)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指各种__________和堆积物。地层的_______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_______。
(2)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_______遗体、遗物及其遗迹,是确定地层的_______和_______的重要依据。
[特别提醒] 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结构。
[判断] 1.地层总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
2.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深海环境。( )
3.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 )
4.玄武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
5.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即为中生代地层。( )
答案:1.× 2.× 3.√ 4.√ 5.×
2.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_______的时间单位。
(2)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_______、_______等,分别对应于_______单位宇、_______、_______等。
(3)地质年代表: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_______,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_______编成时间顺序表。
[判断] 1.距今25亿年前是地球史上一次重要的铜矿成矿期。( )
2.多细胞生物出现在距今23亿年前的前寒武纪。( )
3.石炭纪是地球史上一次重要的成煤期。( )
4.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于二叠纪。( )
5.侏罗纪是恐龙繁荣时期。( )
6.冰河时期出现在新近纪。( )
7.古生界的地层称为古生代。( )
答案:1.× 2.× 3.√ 4.× 5.√ 6.× 7.×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地球的起源:地球起源于大约_______年以前的原始_______。
2.地球的形成:原始地球温度逐步_______,内部物质出现_______,由里向外依次形成_______、地幔和_______。
3.大气圈与水圈的形成:火山喷发释放的_______、_______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地表温度_______,_______发生凝结,通过_______落到地面形成水圈。
4.地球生命的演化:大约从_______年前开始。大约在_______年前,地球生命大爆发。大约_______年前,人类诞生了。
[特别提醒] 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构成。
[判断] 1.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 )
2.大约在距今41.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海洋。( )
3.地球原始大气由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构成。( )
4.地球上最早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为距今38.5亿年。( )
5.地球上生命大爆发出现在寒武纪。( )
6.类人猿出现在新生代新近纪。( )
答案:1.× 2.√ 3.× 4.× 5.√ 6.√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1)总体趋势:从_______到_______ ,从_______到_______ ,由海洋向陆地。
(2)生物进化的历程:
①由_______生物到_______生物。
②先出现裸子植物,再出现_______植物。
③由无脊椎动物到_______动物,新生代最晚期出现_______。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主题聚焦]
夹藏于不同地层里的化石,不仅记录了它本身的生存活动历史,而且更能显示出地层的“年龄”,成为人类开启地球这一座“迷宫”的“钥匙”。它们是研究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各种学科的依据和突破口。下面四幅图为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
阅读教材P13表121,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说出图1化石的名称,出现的地质年代并推断古地理环境。
提示:化石的名称:三叶虫化石。出现的地质年代:古生代。古地理环境:海洋环境。
探究2:说出图2化石中的昆虫出现的地质年代(代、纪),其繁荣时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提示:昆虫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其繁荣于石炭纪,该时期爬行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荣,成煤期。
探究3:说出图3化石中的生物出现的地质年代(代、纪)?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提示:恐龙出现于中生代三叠纪。此时期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探究4:说出图4化石中的生物出现的地质年代(代、纪)?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提示:始祖鸟出现于中生代侏罗纪。此时期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恐龙繁荣,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荣。
[核心归纳]
1.地层和化石
主要指沉积岩层,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呈水平状态。但是,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有的地层倾斜甚至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化石,可以了解地壳的变化过程。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的,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近似的化石。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珊瑚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根据岩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所含化石的特征,可推知岩石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森林茂密的湿热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
2.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3.主要地质年代的基本特征
(1)前寒武纪(距今约5.4亿年前)
①生物特征:出现最早的生物——细菌。蓝绿藻出现,蓝藻、细菌繁盛。多细胞生物出现。生物极其稀少。
②海陆变迁:地球上出现海洋。
③成矿时期:铁矿的成矿期。
(2)古生代(距今约5.4亿年~2.5亿年前)
(3)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6 500万年前)
①生物特征:爬行动物(恐龙)和裸子植物大发展的时代。三叠纪末出现哺乳动物。侏罗纪晚期出现了始祖鸟。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找到了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证据。
②海陆变迁: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此后泛大陆开始分裂,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③成矿时期:重要的成煤期。
(4)新生代(距今约6 500万年~现在)
①生物特征:哺乳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要标志。
②海陆分布:冰河时期。地球的面貌逐渐接近现代。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形成。
③成矿时期: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成矿期。
... ... ...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2.该时期为( )
A.哺乳动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距今2万~1.5万年前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偏东,推知古时的陆地面积比现在大。这个变化可能与第四纪冰期有关,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海平面降低,陆地面积扩大。第2题,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期。选A。
答案:1.A 2.A
3.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4.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解析:第3题,①图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与现代大陆分布最相似,A对。②图中南、北美洲没有相连,不相符,B错。③④图中与现代大陆差异明显,C、D错。第4题,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两岸古时曾经连在一起,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C对。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A、B、D错。
答案:3.A 4.C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发布于:2020-05-03 14:13:47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基础梳理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______世界。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______和______。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构不成天体系统。
4.宇宙范围: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扩大到________光年。
1.太阳概况:是______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系示意图
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a水星、b_______、c地球、d_______、e木星、f土星、g_______星、h海王星。
3.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_______反应。
(2)影响
直接为地表提供_______和热能维持_____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_______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人类生产、生活的_______
4.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________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层上为太阳黑子、B层上为__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__年。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测评
一、判断题
1.人造地球卫星属于天体。( )
2.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
3.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
4.太阳活动时所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
5.地球之所以有生命,主要是因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
二、选择题
6.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④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师生互动
天体和天体系统
【情景导入诱思】
2017年12月13-14日出现了双子座流星雨划过星空的景象。双子座流星雨是唯一一个非彗星母体的流星雨,其母体是小行星3200Phaethon。峰值时每小时流量可达上百颗。
(1)从综合思维分析双子座的流星体和地面上的陨石是否是天体。为什么?
(2)从综合思维分析双子座主星及其卫星是否构成了天体系统。
(3)地理实践力——假如你身处月球,你能否观察到流星现象?为什么?
提示:(1)流星体是天体。流星体运行在太空中,存在于大气层以外,因而是天体。陨石不是天体。陨石是流星体未燃烧尽落在地球上的,不存在于大气层以外,所以陨石不是天体。
(2)双子座主星及其卫星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了天体系统。
(3)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2.主要的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1)主要的天体系统
(2)层次结构示意图
【对点跟踪训练】
1.下列天体类型与其视觉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恒星——星光闪烁
B.行星——一闪即逝
C.星云——轮廓模糊
D.彗星——拖着长尾
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宇宙
3.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银河系、太阳系
B.太阳系、地月系
C.银河系、地月系
D.太阳系、河外星系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情景导入诱思】
“蜀犬吠日”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1)从综合思维分析“蜀之南,恒雨少日”的原因。
(2)地理实践力——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在重庆市营销,其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提示:(1)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
(2)前景不广阔。因为“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重庆市太阳能资源贫乏。
【核心考点突破】
1.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直接利用太阳能:世界各国正在探索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目前利用较多的形式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2)间接利用太阳能:如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具体如下所示: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提升素养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B.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C.b系统的中心天体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北极星与c属于同一恒星系统
2.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最低的分别是( )
A.a和bB.d和b
C.b和cD.a和c
3.(2019•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期中)下列能源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的是( )
A.核能B.潮汐能
C.石油D.地热能
... ... ...
《判别地理方向》从宇宙看地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太阳、手机定向的方法。 2.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特点来辨别方向。 核心素..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
发布于:2020-05-03 14:13:46
0
高中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第3课时地球)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普通性
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_。
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_________;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
1.表现: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如下图所示: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行星地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29日“科普中国”: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会自身发光的天体,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3万倍,也是太阳系最主要的成员。如今的太阳正处于恒星演化的壮年期,其核心内用于核聚变的氢并没有被用尽,所以其稳定的光照要持续若干亿年,地球上生命演化至今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中“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示意图”,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答案 (1)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3)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读材料一,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答案 (1)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地球可以获得稳定的太阳光照。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3.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这些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金锁链条件”。读材料二,从日地距离、自转的周期、体积和质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答案 (1)日地距离: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也保证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2)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太长,昼夜交替的周期只有24小时,使白天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3)体积和质量: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层,并逐渐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1.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
(3)结构特征: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等结构特征方面与类地行星相似。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主要是针对地球所在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2.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3.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 ... ...
地球的宇宙环境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读下表,完成1~2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四颗行星最接近的是
A.质量 B.公转周期
C.体积 D.平均密度
2.表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关于图中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大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①是金星,②是火星
... ... ...
《只有一个地球》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相关资料 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只有一个地球》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只有一个..
发布于:2020-05-03 14:13:46
0
高中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