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大气圈的组成
1.干洁空气
(1)氮:大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内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___:大气中含量次多,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3)_________
大气中含量很少
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的基本原料
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2.水汽和固体杂质
(1)水汽
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一定含量的水汽可以提高人类生活的舒适度
(2)固体杂质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作为_______利于云雨的形成
影响人的呼吸系统
二、大气圈的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密度及_________的差异。
2.大气圈分层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
右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低纬地区受热多,气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所以厚度大;高纬地区受热少,大气对流较弱,所以厚度小。
2.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答案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有了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大气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3.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流层飞行?
答案 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呈现下冷上暖的特征,是因为该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大气对流很弱,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4.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逆温及危害
(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
(2)危害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的气温值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2.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解析 高层大气(Ⅲ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2017年4月20日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解析“天舟一号”飞船运行于高层大气中,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高层大气最低气温约为-80℃。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1~2题。
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解析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
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解析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近300年里大量增加。
3.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厚度在两极处最大
B.气温一般为下热上冷
C.所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该层
D.适合飞机飞行
解析 对流层大气贴近地面,其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故其气温变化特征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
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解析 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当逆温出现时,大气层结稳定,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导致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
发布于:2020-05-03 14:13:51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2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1.大气与太阳辐射
(1)大气对A_________的吸收具有分选性。主要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只占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1/5左右。
(2)大气对太阳辐射能量集中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2.大气与地面辐射
(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辐射能量,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
(2)75%~95%的B_________被对流层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3)C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4)由此可见,_________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3.大气的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_____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_____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分别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和近地面的影响。
答案 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有保温作用。
3.据此简要分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 月球表面无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其温度很高;夜晚无大气逆辐射,无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散失热量多,使其温度很低。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北京煤改电新增18.9万户。下图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图中甲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丙是大气逆辐射,丁是地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丙),C项正确。
2.北京煤改电后,将导致
A.甲减弱 B.乙增强
C.丙无变化 D.丁减弱
解析 北京煤改电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增强,地面辐射(丁)增强,大气逆辐射(丙)减弱,B项正确,C、D项错误;
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甲)没有影响,A项错误。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图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1~2题。
1.图乙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是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解析 图中①为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其能量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A选项错误;
②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但不是根本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选项错误;
③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昼夜都起作用,C选项错误;
④是散失掉的少量大气辐射,D选项正确。
2.图甲所示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月~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解析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有伏旱天气,在此期间,降水较少,但蒸发旺盛,故这时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A选项正确。
(2019·天津市部分区期末)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④—①
C.①—④—② D.②—③—④
解析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又使大气增温,对应图中①—④—②,C项正确。
5.当地时间2月1日,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在2018年首次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和___。
解析 读图判断①表示大气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
“蘑菇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即①和②。
(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
解析 由上题分析知,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为③。
(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_____,夜晚温度不至于_____,昼夜温差会变___。
解析 理论上,“蘑菇云”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气温不至于过低,当地昼夜温差会变小。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发布于:2020-05-03 14:13:51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3课时热力环流)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绘制简单示意图,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2.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热力环流
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创建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
1.试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答案 市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2.近地面市区和郊区间的气流是如何运动的?
答案 市区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由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气流(即风)由郊区流向市区。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 不合理。卫星城镇或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受热力环流影响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高低空间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方法 技巧
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与气压的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所示)。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2019·北京市西城区期末)右图所示为我国福建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正确。
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春、秋季海陆气温差异小,风向不明显。故B正确。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B.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C.市区降水少于郊区
D.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
解析 城市热岛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错。
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B错。
市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市区降水多于郊区,C错。
绿化带能够吸烟滞尘,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D对。
2.下列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
A.增加市区硬化路面的面积
B.减少市区绿化面积
C.提高空调使用率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应减少市区硬化路面的面积,A错。
增加市区绿化面积,B错。
应降低空调使用率,C错。
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D对。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解析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可知气温是a>b>c>d>e,由此可知乙地气温高、气压低,甲地气温低、气压高,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四地气压值大小为甲>乙>丁>丙。
4.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间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解析 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乙地为高压,甲地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四地气流运动方向为乙→甲→丙→丁→乙。
... ... ...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发布于:2020-05-03 14:13:51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下载(第4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1.风的形成过程
地表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2.风的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探究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项目。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质点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请按以下三种情况,描述风向的特点并以北半球为例画出示意图。
1.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1.影响风的三种力
2.风力的判读
(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相同比例尺时,两条相邻等压线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差值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如下图)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应该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右偏,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图中③正确。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从图中看,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故风力最大。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右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
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 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即为其风向。
3.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解析 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
... ... ...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发布于:2020-05-03 14:13:51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1)冷热状况:A受热,B、C冷却。
(2)气流运动:①垂直运动。
②水平运动。
思考气流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吗?
提示:不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空气是对流运动,根据近地面的冷热情况来判断。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
温馨提示:“热低压、冷高压”仅适用于同一水平面上两地区相比较,不适用于垂直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压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链接生活为什么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提示: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陆地表面摩擦力大,海洋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洋表面的风力往往比陆地表面的风力大。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风是大气的垂直运动。 ( )
(2)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 ( )
(3)地表受热,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 ( )
(4)地表受冷,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 ( )
(5)沿海地区晚上吹海风。 ( )
答案:(1)× (2)× (3)√ (4)× (5)×
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处气压比G处高
B.E处气压比H处低
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G是市区,H是郊区
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G是陆地,H是海洋
解析:地球表面任何一点,近地面气压均比高空气压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故A项错误;相对H处,E处为高空,故B项正确。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故H是市区,G是郊区。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因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所以D项无法判断。
3.下面四种局部环流形势图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A图是局部热力环流图,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反之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图不正确;B图反映白天,吹谷风;C图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图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读北半球某地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5.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4题,依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气压的递变情况,图中甲点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乙、丙两点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为南半球风向。故D项正确。第5题,乙点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
答案:4.D 5.B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等压面图的判读
歌曲《军港之夜》中唱道:“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
结合材料探究:
(1)你认为歌词描述“海风”的部分妥当吗?
(2)根据海洋和陆地的受热状况,画出海边夜晚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提示:(1)仅从小范围的大气运动来分析,其描述是不妥当的。在滨海地区,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而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风应该从陆地吹向海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等压面的形态变化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等压面发生了如下(a→b→c)的形态变化。
温压关系是判读气流垂直运动和气压高低的依据,而风压关系是确定水平气流的关键。
1.判断气压高低
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凹凸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②→①B.①→④
C.③→④D.③→②
解析:第1题,①位于④所在等压面的上方,说明①处的气压较④处低。②位于③所在等压面的下方,②处的气压较③处高。①在高空,②③在近地面,①处的气压较②③处低。第2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气压升高,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图中①②③④处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1.D 2.C
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①B.④C.⑤D.⑥
4.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1 A.③B.⑧C.⑦D.② 解析:第3题,近地面大气运动受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第4题,高空大气运动受两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而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 答案:3.B 4.A 5.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图中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解析:首先判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因为它最好判断,该力的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次观察风向,由于是近地面图,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图中b、c、d均与等压线斜交,但b、d由低压指向高压,不可能是风向,只有c为风向,这样与c方向相反的为摩擦力(d),与风向垂直的为地转偏向力(b)。 ... ... ...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野外考察的目的和一般步骤。 2.结合示例了解野外考察的内容及步骤,撰写考察报告,..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作用。 2.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掌握识别植被类型的方法。 3.了解植.. 《生物圈与植被》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地理实践力) 2.分析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 ....
发布于:2020-05-03 14:13:50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核心素养聚焦
1.搜集资料,探究大气成分的变化及其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实验手段,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探究玻璃暖房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温室效应的联系与区别。(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基础素养]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1)干洁空气
①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的重要气体
④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被誉为“_______”。
(2)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可促进云雨的形成。
2.大气圈的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密度及_______。
(2)分层
A层:_______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层:_______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C层:高层大气
(3)与人类的关系
①A层:与人类关系密切,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B层:大气以_______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C层:有若干电离层,对_______有重要作用。
[判断] 1.宇宙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降低。( )
2.全球各地对流层的高度是一样的。( )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
答案:1.× 2.× 3.×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热源
(1)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______________。
2.两个过程
(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个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少部分太阳辐射的吸收、_______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______________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醒]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2)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始终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素养盘点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问“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综合思维)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往高处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就越少。
2.塔里木盆地腹地的昼夜温差高达40 ℃以上。试分析其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塔里木盆地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
3.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北方农民常用什么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说明其原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提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使地面散失了大量的热量而快速降温,产生了霜冻。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小温差,使地面保温,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主题聚焦]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
提示: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氯氟烃增多,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臭氧总量减少,两极地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探究2:图中的平流层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
提示:平流层的气温下低上高,空气难以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飞行时不会上下颠簸;平流层少水汽和尘埃,天气晴朗少变,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
探究3: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提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有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核心归纳]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逆温及危害
(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
(2)危害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探究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主题聚焦]
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月球上的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当月球被地球遮住时,温度会更低。在月食时,地球的阴影投射在月球上,这时月球的温度可以在瞬间下降300 ℃。月球阳面的温度比沸水高2 ℃,其阴面温度低到-243 ℃。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
提示:地球上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夜晚,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下降缓慢。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对昼夜温度进行调节。
探究2: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来说明能量在地表附近的传递过程。
[核心归纳]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8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2题。
1.“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
A.①增强、③减弱 B.①增强、④增强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④减弱
2.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地球大气的影响,辐射能是稳定的,①增强没有依据,故A、B错误;“秋高气爽”的天气云量很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增强,故C错误,D正确。第2题,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大气能见度变差。选B。
答案:1.D 2.B
3.晴朗无风的夜晚,易形成辐射逆温。下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的气温垂直分布。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日出前后
解析: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主要是由于夜晚的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使得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而形成。可推知逆温最强时即为地面降温最强之时(即日出前后),此后地面逐渐升温,逆温现象逐渐减弱并由地面向高空方向消失,直至午后完全恢复。而c显示逆温现象尚存,但近地面气温已经恢复正常,可知在日出之后、午后之前,即上午。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
发布于:2020-05-03 14:13:50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绘制简单示意图,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3.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核心素养聚焦
1.绘制热力环流图,探究海陆风、城郊热力环流的形成。(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实验手段,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3.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比较风力大小。(地理实践力)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强基础 自主诊断
一、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如图)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___________;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___。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___________;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___。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如图中箭头
标出的空气的运动方向。
素养盘点 1.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吗?(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巴山地区谷地众多,夜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成云致雨。
[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答案:1.√ 2.√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
2.风的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4.力的作用效果
(1)在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_________________,风向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
(2)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总是与等压线___________。
素养盘点 2.在高空中飞行的飞机一般不会遇到上升气流和涡旋,所以在高空飞行比在低空飞行要安全。请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高空中的气流运动由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答案:1.√ 2.√
[自主诊断]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
B.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析: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一定。
2.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解析: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D错。白天陆地增温
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A错。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区,C错。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沿坡面流向谷底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上升,B正确。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析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
[主题聚焦]
素材一 小说《三国演义》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顿时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下起了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上散落着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用热力环流知识解释上方谷下雨的原因。
提示:谷内干柴被引燃后,空气受热强烈上升,易凝结成雨。
探究2:为什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上散落着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
提示:谷内气流上升时,将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带至空中,然后随热力环流在气温较低的四周山顶落下。
素材二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量大,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热传导率很高的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2 ℃,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请总结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影响因素。
提示:①城市与郊区地表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②城区排放的人为热比郊区大。③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大气逆辐射强,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探究2:请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解释其形成过程。
提示:方向:左部逆时针,右部顺时针。
原因: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高空形成高压中心;郊区情况相反。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高空水平气流由市区流向郊区。
[核心归纳]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方法技巧] 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与气压的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所示)。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
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提能力 分层集训
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可通风降温的建筑。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1~2题。
1. “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辐合上升 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 D.辐散下沉
2. “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解析:第1题,该建筑塔下中央有一水池,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经水池降温后向四周飘散到各个房间。选B。第2题,“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然后下沉到水池。选D。
答案:1.B 2.D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4.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B.东北、西北、东南、西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故选B。第4题,根据从高压指向低压和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可知,甲位于北半球,风向为东北风,乙位于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丙位于南半球,风向为东南风,丁位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可知B选项正确。
答案:3.B 4.B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五部分内容:攻图表 精研细读
读图攻略02 等压线图的判读
1.判读气压形式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应用体验]
下图示意某区域2018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 )
A.29日14时 B.29日20时
C.30日02时 D.30日08时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闭合曲线里为一局部高压中心。M地位于高压中心东侧,该处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右偏,则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M点西侧的高压中心和M点大致相隔10个经度,与29日08时相比,风向基本逆转时,M点应位于该高压中心的西侧对称点附近,即该高压中心东移20个经度;结合图中M地纬度可大致计算出东移20个经度的距离,再结合75千米/小时的速度,可计算出约耗时24小时。
答案:1.B 2.D
... ... ...
发布于:2020-05-03 14:13:50
0
高中必修一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作用
2.大气圈的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大气分层
A代表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B代表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的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代表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
链接生活对流层的高度在不同纬度地区和不同季节有何差异?
提示: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较高,高纬度地区较低;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热源
(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链接生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高处不胜寒”。你能运用所学的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解释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吗?
提示: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高处”离地面较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1.判断题
(1)大气圈中氧气的含量是最多的。( )
(2)地面辐射是短波辐射。( )
(3)含量最多的氮气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4)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5)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更强。( )
答案:(1)× (2)× (3)× (4)√ (5)√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3.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B.bC.cD.d
解析:第2题,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是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d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第3题,结合上题的分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的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答案:2.D 3.C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题。
4.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下降(①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吸收的地面辐射(②)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③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④)在夜间增加。
5.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解析: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迅速降温,发生凝华现象,形成霜冻。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三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大气的垂直分层
2019年4月30日,天绘二号01组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结合材料探究:
(1)卫星发射升空时,依次穿过的大气层是什么?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是什么?
提示:(1)卫星依次穿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
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例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平流层的气温和大气运动分别有何特点?
(2)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有何作用?
(3)简述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原因。
(4)为什么平流层有利于飞机飞行?
素养立意:本题结合大气圈层结构和人类生活生产,体现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解析:第(1)题,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第(2)题,电离层在无线电通信中作用重大。第(3)题,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第(4)题,平流层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
答案:(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2)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4)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的受热过程
深秋和初冬的傍晚,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往往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庄稼遭受霜冻。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能够使低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热源是什么?
(2)傍晚燃烧柴草使庄稼免遭霜冻危害,为什么?
提示:(1)b(地面)。
(2)增强了c(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原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2)反射作用:受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较明显,如下图。
(3)散射作用: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光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周围散射。其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如下图。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PPT,第四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的是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Ⅰ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B.Ⅱ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C.Ⅲ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Ⅰ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
解析:第1题,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可知,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先是下降,然后上升。第2题,题干表述的是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Ⅰ层是对流层。
答案:1.B 2.A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来源主要是③
D.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
4.北方农民秋季夜晚用人造烟雾来防止蔬菜受冻,与之关系密切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3题,图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白天晚上都存在;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其能量主要被地面吸收,低层大气直接吸收较少;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因此地面的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第4题,人造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可以防止秋季蔬菜受冻。
答案:3.D 4.C
5.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会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形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
... ... ...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PPT课件(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下载]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
发布于:2020-05-03 14:13:49
0
高中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