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 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 ...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2、抓人物的言行、心理分析,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画出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4、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 ...
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
第11~15自然段讲“渑池之会”
第16~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结果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
... ... ...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 ... ...
1、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
已无后顾之忧。
2、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3、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 ... ...
讨论交流:
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维护国家尊严。
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
... ... ...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1,《将相和》中的“将”指( ),“相”指( ),“和”的意思是( )。
2,《将相和》这篇课文讲( )、( )、( )这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是以( )为线索连起来的。
《将相和》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能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
《将相和》PPT下载(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给出小标题吗? ... ... ... 将相和PPT,第二部分内容:细..
《将相和》PPT下载(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