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劝学”的主旨。
2、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曲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曲的表达方法,理解文章“劝学”的主旨。理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写法。
本文选自《元丰类稿》,作者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曾巩聪敏好学,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受到欧阳修的器重。嘉v二年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做过官。
... ... ...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 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杂记的功能。因为所记事物具体可感,此类文章中便多有记叙周详、描写细致的佳作。总体来说,宋人杂记无论在结构还是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完善,成就更要高于唐人。而且宋人善于从所记事物中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曾巩于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之前,曾在家乡临川(现在江西抚州)讲学。这篇文章是他在庆历八年(1048)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成的。
本文从墨池落笔,结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完全是“以精力自致”的结果,而并非出于“天成”,进而推及学者深造道德更应该加强学习。文章阐明了勤学苦练对于事业上能取得成就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 ... ...
结构及艺术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具体分析:全文共两大段。第一段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介绍墨池的所在及形态。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第二层介绍墨池之称的由来。王羲之一向仰慕张芝,张芝在水池旁练习书法,到池中洗砚把池水都染黑了。这就是王羲之学张芝洗砚的遗迹,难道是真的吗?作者在这里特地用了一个设问句,那是因为称作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所以作者对此传说持有怀疑态度。
第三层不去追究墨池的真假,转而去写王羲之。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去做官,曾经遍游东方,直至乘船出海,自己在山水之间感到心情愉悦,但他岂能恣情任性只满足并停滞在山水之间呢?这是用设问句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随之笔锋一转而进入第四层。
... ... ...
1、你从《墨池记》中领悟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2、《墨池记》用哪些设问句来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样写有何好处?
《墨池记》PPT课件2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00,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
《墨池记》PPT课件 关于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曾巩聪敏好学,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受到欧阳修的器重。嘉v二年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做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