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家由于粮食产量很低,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远远不够全国的广大农民、工人们食用,为了调节和控制国家的粮食需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国家实行对粮食以及油料计划供应和分配。所以那时候内部曾经历过的粮食的粮票和粮券.
1953年10月,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11月又对油料实行了统购统销。1955年,国家粮食部印发了第一版全国通用粮票,因全国通用粮票在购买粮食时自带食油计划,所以,粮食部没有印发全国通用油票,都是由地方各级粮食部门自行印发的。在省一级粮食部门印发的油票中,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陕西、安徽、湖北、宁夏、山西、贵州等11个地方。如:上海市从1954年3月便开始采取以人定量、计划发票、以票限供的办法,将食油票证发放到居民手中。天津市从1954年开始对食油实行凭票、凭证定量供应。
中国供城乡人口购买肉类或肉制品的一种票证。中国对肉肉食品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肉食品按计划供应所采取的一项措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肉票是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肉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肉类供应日趋丰富,肉票随之取消。
... ... ...
粮票的故事
粮票——这个伴随了我们三十年的东西,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收藏品,被放进了纪念册里。
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天灾人祸,出现了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都为吃饭发愁,一些地区甚至饿死了人。
记的1960年,当我走进中学时,老师让我们登记粮食定量。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见附件照片)。另外,对食用油、白糖、肉、鸡蛋、牛奶、肥皂等副食和日用品,也要定量供应。
在北方,如果你想吃上一次鱼,或者嗑上一把瓜子儿、花生,只能等到春节来临的时候。即使是“人人有份”,也要排起长龙,耐心等待,凭本供应。对于买到手的几条冷冻带鱼和抄得发黑的花生、瓜子,人们绝对没有挑毛病的闲心,只会当作宝贝似的收藏起来,准备用来款待前来拜年的客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