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实质:姑息纵容侵略政策,以牺牲小国利益达到避战求和自保、祸水东引的目的.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
2.1939.9.1,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1941.6.22,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4.1941.12.7,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最大规模)
... ... ...
一、两大对立同盟的形成
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
①共同的斗争目标,使反法西斯各国逐步走到一起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它各国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1)《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什么背景下签署的?
答: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2)《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什么时候签署的?
答:1942.1.1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定有何意义?
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 ...
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①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同时是二战的转折点
②严重削弱德军力量,德军由攻转入防御,苏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初)——苏德战争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夏)——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3年春)——北非战争的转折点
... ... ...
几次重要会议
1、开罗会议(1943年,中、英、美)
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保证朝鲜的自由独立,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
2、德黑兰会议(1943年,美、英、苏)
确定了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年,美、英、苏)
战后德国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区占领,肃清军国主义实现民主化;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开始形成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秘密协定》)
4、波茨坦会议(1945年,美、英、苏)
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1、德、日两国要求打破“凡—华”体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3、世界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法西斯势力大大增强
4、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有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二战”反思
1)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2)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3)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5)客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胜利的根本原因
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3、“二战”胜利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加强国际合作,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
4、请你谈谈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1)力争采取非武力、非军事的平和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
(2)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 ...
1942.1.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雅尔塔会议作出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
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5.8,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结束的标志:1945.9.2,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国的团结合作
... ... ...
1、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3、下列历史事件中,不是1941年发生的是
A 德军突袭苏联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莫斯科保卫战打响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既是最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又是最先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
A 德国 B 日本 C 意大利 D 西班牙
... ... ...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顽强抵抗。
(2)举例说明英国对德政策改变后不久采取的重大行动。
答:进行不列颠之战,粉碎了希特勒入侵英国的图谋。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偷袭珍珠港 1.《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40年9月,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签订了《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了法西斯同盟。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4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盟的建立 二、二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942.101942.11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3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1、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
发布于:2020-05-03 13:25:29
0
九年级下册
一、偷袭珍珠港
1.《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940年9月,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签订了《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了法西斯同盟。
2.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利用德国在欧洲战场的暂时成攻,制定了“南进”政策,试图称霸太平洋。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由山本五十六任司令,南云中一任突击编队司令。日军共动用60多艘舰船,其中有6艘航空母舰,舰载飞机423架。在整个偷袭中,日军共击沉美军战列舰3艘,重创1艘,击伤3艘,炸沉、炸伤其他舰船十余艘,击毁美军飞机260余架。日本则仅损失了飞机29架、潜艇6艘。日本政府在袭击珍珠港后一小时,正式向美、英宣战。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1.狂热的军国主义希望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奇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2.争夺太平洋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既定方针的一部分,也是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矛盾斗争的结果。
3.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4.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壮大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胆量。
5.战争初期,美国对待法西斯主义的态度,助长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勇气。
6.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则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 ... ...
3.《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的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讨论,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法西斯主义的暴行激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普遍的反对;大战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有必要和可能。
意义: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为战胜法西斯起到重要作用;创造了国家联合和合作的模式。
4.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1)背景。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国战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意义:太平洋战争转折点,日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 ... ...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之后,希特勒于1942年夏再度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南部,试图在攻克斯大林格勒之后,进而北上包抄莫斯科,消灭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爆发。面对德国疯狂的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抗击,最终于1943年2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背景:1)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2)地理位置: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德军如果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和南方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取西伯利亚。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
意义。其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其二,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望。其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之间合作和团结。其四,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 ... ...
三、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战败
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开始)
1944年6月6日凌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下,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登陆部队,由700多艘舰艇和上千架飞机掩护,横渡英吉利海峡,向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诺曼底地区进发,很快突破了希特勒用来防御登陆部队进攻的所谓“大西洋壁垒”。一个月里,登陆的同盟军超过了100万人。动用总兵力 280万人、13000多架飞机、9000多艘舰船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该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一次美、英、苏三巨头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处置德、波兰疆界,建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和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晌。
3.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
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恶贯满盈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 ... ...
讨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
二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三是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四是大国和大国会议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 ... ...
四、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历史经验: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应卫捍卫和平而努力。
面对法西斯主义应该摒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分歧,联合打败法西斯;面对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只能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遗祸无穷;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应平等相处。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回顾: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实质:姑息纵容侵略政策,以牺牲小国利益达到避战求和自保、祸水东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4 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盟的建立 二、二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942.101942.11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3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1、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
发布于:2020-05-03 13:25:28
0
九年级下册
一.法西斯
1.意、德、日意法西斯的建立
法西斯是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危机时,为克服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反动社会思潮和运动。法西斯主义强调对内用独裁代替民主,对外实行侵略和扩张。意大利法西斯首先在1922年夺得政权。德国纳粹法西斯利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于1933年1日上台执政。日本军部法西斯则不断扩大对华侵略战争中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一词源出于意大利语,其意为“束棒”,象征权力的标志。
②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并加入了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转向战争狂热并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独裁的统治。
③日本法西斯化
日本的法西斯化是在近代天皇的框架下,由军部逐步实现的,1936年日本军部确立了对内阁的支配地位,1937年随着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国家体制明显地向法西斯专政转化,1940年日本的法西斯体制全面确立。
④希特勒与纳粹党
德国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具有特别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和侵略性。希特勒是纳粹党的党魁,他竭力宣传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利用德国民众要求改变《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束缚的心理,鼓动推翻民主政府,建立崇尚扩张的法西斯专政。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开始在德国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在国内,希特勒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取消公民的基本权利,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迫害被纳粹称为“劣等种族”的犹太人。
... ... ...
2.法西斯轴心形成
在对外政策方面,希特勒毁弃《凡尔赛和约》,积极扩军备战,同时又在1936—1937年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法西斯轴心。
轴心国形成的前提是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共同要求。1936年10月,德、意在柏林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11月,德、日在柏林签订《德日反共产国际议定书》;意大利加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 ... ...
二.《慕尼黑协定》
1.绥靖政策
1938年,纳粹德国为了称霸世界,吞并了奥地利
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
(2)参加者: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的利益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竭力保住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面对法西斯侵略,它们处处退让,企图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 ...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有何消极影响?
1.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2.希特勒占领捷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 ... ...
三、大战爆发
1.德国入侵波兰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突然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闪击战”
德国进攻波兰使用闪电战术,运用机械化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分五路高速度地实施钳型突击,迅速地分割包围波军,不到一个月就攻陷华沙。德军如此迅速地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以至人们将其战术称为“闪电战”。
观察图片,思考:希特勒为什么要到华沙去捡阅军队?从插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一是德军装备精良,运用机械化部队武装,整肃有序,服从指挥
二是德军运用闪电战术,速战速决,取得胜利
三是波兰灭亡是英,法绥靖政策的恶果;
四是希特勒的侵略愿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战争将进一步深入和扩大。
... ... ...
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多种因素,请同学们说说二战爆发的原因。
1.二战的爆发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既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同时并存的还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5.二战前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对法西斯主义扩张和侵略的残暴认识不足,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及时联合起来,制止战争。
... ... ...
2.敦刻尔克大撤退
德军动用36个师在西线发起进攻,迅速打败荷、比、卢。同时包围了英法联军主力,英、法军队奋勇突围,通过敦刻尔克港口向英国撤出了34万人保存了有生力量。
二战初期英、法军队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国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侵入法国,击败英、法军队。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比、荷军溃退至法国北部敦刻尔克地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5月26日至6月4日陆续向英国撤退,由860余艘舰船运载33万余人通过多佛尔海峡抵达英国。
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原因。
1.英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奋战,保卫国家。
2.英国空军在本土作战,熟悉环境,以逸待劳,便于补给。
3.英国飞机被击落时飞行员跳伞可获救。
4.英国已经发明了雷达探测,便于侦探敌机行踪。
... ... ...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1.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苏联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抵抗的结果。
2.面对法西斯主义的扩张和侵略只有坚决抵抗、给予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遏制其扩张势头和侵略气焰。
3.胜利宣告了德国闪电战术的失败,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势头遭到打出。
4.东西两线的作战的局面使德国处于不利地位。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
希特勒加紧侵略欧洲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冒东、西两线作战之险,欲寻求和苏联妥协,提议签订苏德友好条约。为了自已国家的安全,苏联方面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缓和同德国的关系,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德国在发动大战前争取了苏联的中立,避免了两线作战之忧,赢得了备战的时间,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希特勒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以幕尼黑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自学指导一 1.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6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3年10月,德国退出国联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5 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绥靖政策加..
发布于:2020-05-03 13:25:28
0
九年级下册
“胡佛悲观失望,罗斯福生气勃勃;胡佛认为萧条的根源在美国之外,而罗斯福则认为在美国内部;胡佛一味要求谨慎从事,罗斯福则热衷于进行改革实验。……美国人民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时,……以横扫一切之势把民主党推上了执政党的地位。”罗斯福获得的普选票超过了57%,并以选举人票472张∶59张的绝对优势而获胜。很明显,“这次投票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授予罗斯福一道进行变革的明确的命令。”
——《美国的历程》
... ... ...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 ... ...
一、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
罗斯福当选总统是“临危受命”,那么,“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前总统胡佛送给罗斯福政府的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e.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2)新政概况:
①目的:摆脱困境,复兴经济
②方式:政府干预经济
整顿银行 支持大银行开业,淘汰小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赈救济 失业救济,“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
工业复兴 《国家产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最高工作时、最低工资额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评价:罗斯福新政
积极: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生产回升,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局限性: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 ...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 ... ...
8、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最突出的区别是( )
A.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
B.完全背弃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C.未能取得垄断资产阶级支持
D.没有政党形式的法西斯组织
解析:本题旨在比较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中的异同点。A项是德日两国的相同点。B项也是相同点,既然建立的法西斯专政,当然就背弃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C项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重要条件。D项的表述是日本法西斯转折建立的特点,它是通过军部而不是法西斯政党建立法西斯专政。而德国拥有影响力较大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答案:D
... ... ...
11、评价罗斯福新政
1、进步性:
(1)直接影响: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2)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学习目标: 1.美国新一届总统是谁?之前我们学习了那几位美国总统? 2.美国面临危机采取了那些措施? 3.罗斯福新政有那些影..
发布于:2020-05-03 13:25:28
0
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美国新一届总统是谁?之前我们学习了那几位美国总统?
2.美国面临危机采取了那些措施?
3.罗斯福新政有那些影响?
4.德国面临危机是如何处理的?
5.希特勒上台如何治理国家的?
一、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二、各国不同的应对措施
... ...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 大萧条的破坏
2. 胡佛反危机的措施失败,经济形势恶化
(一)美国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
39岁患小儿麻痹症
50岁竞选总统成功
美国第34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
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 ... ...
看教材66-68页,思考新政有什么措施:
1)整顿银行业:支持大;淘汰小;恢复信心
2)工赈救济:失业救济;“以工代赈”,扩大需求
3)复兴工业: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
4)调整农业:颁布《农业调整法》
新政重点——“ 3R ”计划
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 ... ...
特点:(新在哪里?)
引进计划经济手段,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 ...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
1、原因:
1)客观原因:危机引起动荡,政府软弱无能;
2)主观原因:纳粹党欺骗宣传,扩张势力
3)历史原因:军国主义传统; 战败的耻辱,强烈的复仇情绪
2、建立: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
3、暴行:
A、实行新政
B、国会纵火案
C、文化专制
D、迫害犹太人
... ... ...
1、罗斯福新政的众多措施中,最能树立政府诚信形象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通过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推行“以工代赈”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不包括
A.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B.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C. 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的经济
D. 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
3、希特勒以国会纵火案为借口,在德国掀起
A. 反共高潮
B. 文化专制
C. 扩军备战
D. 种族屠杀
... ... ...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932 年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工厂关闭,市场鸦雀无声,银行危若累卵,车船空荡无人; 1936 年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罗斯福)
①对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也为其他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的宝贵经验。
1929DD1939年经济危机后,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
C、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D、兴建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
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
C、摧毁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关于罗斯福在美国新政期问的历史作用,错误的认识是
A.挽救经济危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罗斯福主持新政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挽救经济危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罗斯福也可能有其他人来主持新政
C.罗斯福具有远见卓识,有了罗斯福才有美国的新政和经济危机的消除
D.罗斯福具有远见卓识,他在美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重要作用
... ... ...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胡佛悲观失望,罗斯福生气勃勃;胡佛认为萧条的根源在美国之外,而罗斯福则认为在美国内部;胡佛一味要求谨慎从事,罗斯..
发布于:2020-05-03 13:25:28
0
九年级下册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的雷通车站。德国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
战争结束了,如何分享这些胜利果实呢?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一、战后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
(一)背景:一战结束,世界秩序混乱
(二)概况
1、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阅读课文P59—61,思考:
(1)时间:1919、1—6
(2)地点:巴黎凡尔赛
(3)目的:
(4)内容:《凡尔赛和约》
(两部分:国际联盟盟约和对德和约)
(5)作用: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6)中外历史: 1919年,引发五四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向国联控诉日本侵略
... ... ...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下面两段话的:
法国元帅福煦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讨论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表,本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但他们不知道,在开会之前,几大强国已经与日本商议好了,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 ... ...
1、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的真正目的是
A、缔结和约,重建和平
B、重新瓜分世界
C、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
D、建立凡尔赛体系
2、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
②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④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1)背景:美日英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2)时间:1921—1922
(3)地点:美国华盛顿 主导国:美国
(4)议题:协调在亚太的关系;限制海军军备
(5)内容:《九国公约》、《五国公约》
(6)作用:暂时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7)中外历史:提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 ... ...
二、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爆发:1929年从美国开始
2、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4、后果:
①引发各国国内政治和社会危机(国内)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②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国外)
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 间的矛盾)
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资本主义国家 与 殖民地间的矛盾)
③西方世界面临新的变革与动荡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忆 一 忆 1、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3、战争的结..
发布于:2020-05-03 13:25:28
0
九年级下册
忆 一 忆
1、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3、战争的结果如何?
一、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
1、巴黎和会(凡尔赛会议)
阅读与思考:
阅读课文P59—61,思考:
(1)时间:1919、1—6
(2)地点:巴黎凡尔赛
(3)目的:
(4)内容:《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
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5)作用:
... ... ...
2、华盛顿会议
阅读课文P61—62,思考:
(1)时间:1921—1922
(2)地点:华盛顿
(3)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关系;限制海军军备
(4)内容:《九国公约》、《五国公约》
(5)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你能否根据本课书和中国历史有关事实,说一说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及有关和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吗?由此,你有何感想?
... ... ...
二、世界经济大危机
想一想: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西方国家出现经济繁荣发展时期。为什么不久出现了经济大危机?
阅读课文P63—64,思考:
(1)时间:1929—1933
(2)导火线: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4)影响: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引发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 ...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
(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
(2)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
生产资料在资本家的掌握之中,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他们盲目地扩大生产,造成生产的“过剩”,危机就出现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 ... ...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3)、导火线:纽约股市股价暴跌
想一想,说一说
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重的是谁?
在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下,资本家做何反映呢?为什么?
... ... ...
3、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引发各国的社会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假设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918年1..
发布于:2020-05-03 13:25:27
0
九年级下册
内容标准:
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预习课本:完成下列问题答案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几点?
工业化(1926年);农业集体化(1927-1932)
五年计划(1928年起);肃反运动(1934年起)
2、“工业化”的方针和重点分别是?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大型工矿企业
3、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
基洛夫事件
4、苏联模式的特点是?
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
... ... ...
(一)工业化(重.大)
1、时间:____________。
2、方针:____________。
3、重点:____________。
4、成就:欧洲_____,世界_____,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_________。为维护苏联__________奠定经济基础。
5、弊端:____________。
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了人民的巨大的热情。(1935年发展为斯达汉诺夫运动)
(2)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
(3)大力发展教育
(4)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 ...
(二)农业集体化
1、原因: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
2、目的:力图把技术落后、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
3、时间:1929年—1932年
4、内容: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采取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
5、弊端: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 ... ...
(三)五年计划
1、特点:实行严格的_____领导和管理。
2、时间:从1928年起(1928—1933,1933—1937)
3、作用: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4、弊端: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严重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率、效益低,社会财富严重浪费。
... ... ...
二、政治:肃反运动
1、导火线:基洛夫事件(1934年)
2、时间:1934—1938年
3、特点: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
4、后果:
(1)使苏联损失了党、政、军一大批优秀骨干
(2)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3)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4)进一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5)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6)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 ... ...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
(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 ...
1、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取消灭富农政策 B、到1932年基本实现
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A.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两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D.全国展开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
3、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
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模式
发布于:2020-05-03 13:25:27
0
九年级下册
复习重要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西、东、南三条战线,最关键的是西线战场,德国是两线作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有远程大炮、坦克、毒气、攻击机、轰炸机、潜水艇。
加速战争结束的四件大事是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交战双方士兵和百姓厌战;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战争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因此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要应用科技造福人类,不能用于战争。
3、今日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所以要珍惜。
... ... ...
1.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
2.通过比较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培养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体会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二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被推翻的统治、性质、革命后掌握政权的阶级。
(2)列宁的《四月提纲》号召俄国革命应由什么过渡到什么?
(3)十月革命的概况。(时间、领导人、起义总指挥部、建立的政权等)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战时共产主义
(1)背景
(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政策——余粮收集制。
(3)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4)简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新经济政策(1921年)
(1) 背景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掌握农业方面的政策)
(3)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 ... ...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的爆发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局面:资产阶级利益的临时政府掌权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开始)
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意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性质)
(3)打破了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4)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 ... ...
思考: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得到什么启示?
不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 ... ...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
为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__________发动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内忧外患)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消灭私有制。
商业: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
分配:平均化、实物化
(1)积极:捍卫_____________。
(2)消极:在_____________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
... ... ...
三、新经济政策
1920年,由于7年战乱,苏俄的经济陷于瘫痪,粮食产量是战前的1/2,工业产量是1/3。
1921年,曾经是布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的重要支柱的喀琅施塔得基地水兵兵变,公开提出:“拥护苏维埃,但是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为什么会这样?
2、新经济政策内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消灭私有制→两个允许
商业: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自由贸易
分配:平均化、实物化→按劳分配;多种报酬
... ... ...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要及时调整政策,勇于创新。
国家制定政策要顺民心,合民意,与时俱进
... ... ...
为了对红军和紧急缺粮地区供应粮食,……现将余粮和饲料交归国家支配的条例如下:
第一条:为满足国家需求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派给各省份向居民征收。
第三条:种籽谷物、粮食谷物以及粮食机关根据粮食委员会的清单收购全部数量均列入余粮收集制。
(引自苏俄人民委员会法令)
①以上引文出自苏俄当时什么政策?
②目的是什么?
③背景有哪些?
... ... ...
归纳列宁的伟大贡献
1.领导了十月革命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4.实行新经济政策
5.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 ... ...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6日 。领导人:列宁。起义总指挥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国家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意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战时共产主义 背景:国内外反动势力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苏维埃政权陷入危急之中。主要措施:余粮收集制。特点: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全国为统一的军营)。
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抗。时间:1921年3月。措施:农业方面,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给我国的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及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
... ... ...
1.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同之处( )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 B 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产生结果基本相同 D革命性质基本相同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 1917年9月 B 1917年10月 C 1917年11月 D 1917年12月
3.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人们的不满 B 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C 在农业方面,用余粮收集制代替粮食税
D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依据国情,与时俱进调整政策
4.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 1861年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5.十月革命首先发生于下列哪个城市( )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列宁格勒 D斯大林格勒
6.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中国革命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2 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十月革命 (1)原因 一战前 经济落后 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战中 俄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 被夺去生命 经济濒..
发布于:2020-05-03 13:25:27
0
九年级下册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拒绝8小时工作制
不实施土地改革
人民要求:
要土地、要面包
... ...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时 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结 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性 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建立政府:人民委员会
思考: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由此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 ... ...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作用——打破了;鼓舞了。
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时间:1918-1920
军事上:粉碎了国外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 ...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 背景:苏俄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2. 主要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3)商贸:禁止商品贸易
(4)分配形式: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这一政策主要是对国内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
3. 目的
(1)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2)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4. 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1)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引起工农群众不满,是一种应战解危的措施,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2.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战争结束后引发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农业:固定的粮食税
(2)工业:主要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其他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3)贸易: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 ...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伤害最为直接的是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消费品供给制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它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军事上的胜利
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列宁把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
3、 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俄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 ... ...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1921—1922年收购粮食3800万担。
1925—1926年收购8900万担。
19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战前的水平。
1921—1924年国有大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一倍,保存了工人的基干力量。
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到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要及时调整政策,勇于创新。
国家制定政策要顺民心,合民意,与时俱进
... ... ...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6日 。领导人:列宁。
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国家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意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战时共产主义 背景:国内外反动势力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苏维埃政权陷入危急之中。主要措施:余粮收集制。特点: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全国为统一的军营)。
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抗。时间:1921年3月。措施:农业方面,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分配制度。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给我国的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及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
... ... ...
归纳列宁的伟大贡献
1.领导了十月革命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4.实行新经济政策
5.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 ... ...
1.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同之处( )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 B 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产生结果基本相同 D革命性质基本相同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 1917年9月 B 1917年10月 C 1917年11月 D 1917年12月
3.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引起人们的不满
B 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C 在农业方面,用余粮收集制代替粮食税
D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依据国情,与时俱进调整政策
4.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 1861年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5.十月革命首先发生于下列哪个城市( )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列宁格勒 D斯大林格勒
6.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中国革命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 ...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巴黎公社(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4、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想结合的产物——
领导人思想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3 复习重要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西、东、南三条战线,最关键的是西线战场,德国是两线作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PPT课件 一、十月革命 (1)原因 一战前 经济落后 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一战中 俄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 被夺去生命 经济濒..
发布于:2020-05-03 13:25:27
0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