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2、了解“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 ... ...
蒲松龄 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1、“山市”释词
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gé li)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 ... ...
“山市”现象是谁发现的?为什么大家“相顾惊疑”?
孙禹年及其同人首先发现。因为“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而“近中无此禅院”。
在描写“山市”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内容是详写?那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
详写:如城郭:高垣睥睨……以亿万计
如危楼:风定天清……不一状
略写:其它变化过程是略写。
可以使描写更生动,富于变化,有很强的层次感。
... ... ...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传神,想象丰富,是一篇极佳的文言短文。
研讨与练习:
一、1、提示:回答此题要把握山市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同时注意时间词“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的顺序。具体参考见疑难解析。
假如此刻你正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处奇景,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怎样去做?请展开大胆的想象,描绘出你“看到的”海市蜃楼。
《山市》PPT课件6 读准字音 青冥(mng) 禅院(chn) 飞甍(mng) 高垣(yun) 蜃楼(shn) 睥睨(pn) 连亘(gn) 窗扉(fēi) 倏忽(shū) shǔ 查点、计算 数不胜数 sh 几、数目 数以万计..
《山市》PPT课件4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人。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他曾以..
《山市》PPT课件3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