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 ...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 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本诗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合作探究:
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的雄伟气势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比喻、用典)
... ... ...
赏析全诗: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q,和岸上几乎平接。 (天光映入湖面)湖水仿佛涵融着整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浑然一气的天空。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翻译:水气蒸腾,弥漫整云舸笤蟆2ㄌ涡谟浚几乎要撼动了@座岳城。
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 ...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 ...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思 想 主 题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的 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 ... ...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朗读课文,补充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 ... ...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03 11:34:28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本文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 ... ...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
欧阳修江西永丰人。他4岁丧父,家境贫寒,母郑氏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
... ... ...
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环滁 林壑 蔚然
琅琊 潺潺 伛偻
酒洌 野蔌 觥筹
宴酣 颓然 阴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环绕)(全,都) (山谷)(尤其,特别)
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茂盛的样子)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拟声词,形容水声)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n.作状语,象鸟的翅膀一样)(靠近)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 ...
研读第一段
1.醉翁亭的位置?
环滁皆山—琅琊山 —酿泉 —有亭翼然
2、“醉翁”是谁?谁给亭子起的名字?用什么做亭子的名字?
3.请从文中找出说明“醉翁”由来的语句?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这段有一个名句,请将它找出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 ... ...
研读第三段
1.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人的活动:——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3.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 ... ...
《醉翁亭记》写作小结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小结成语:
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2、[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彼。
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
... ... ...
判 断 句: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体会“也”的不同语气
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酿泉也
醉翁亭也 太守也 庐陵欧阳修也
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重点) 3.理解文章中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思..
《醉翁亭记》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
发布于:2020-05-03 11:34:27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永丰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 ...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山水之乐 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快乐”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繁茂
... ... ...
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意动用法)“以……为乐”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起别号
... ... ...
判断句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环滁皆山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状语后置
本文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请在文中找出这21个“也”字,并归纳其用法。
... ... ...
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
... ... ...
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相同: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却“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 ... ...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比较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结构技巧、表述方式、语言运用 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可谓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结构技巧有别 这两篇佳作篇幅不长,400字左右,但却蕴含着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见结构技巧之高超。《岳阳楼记》开头扼要的记事,中间生动的写景,最后精辟的说理,作者把这三者巧妙的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呆滞,条理清晰而又有波澜。且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的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意已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写的虽非要旨,也非闲笔,正儿八经道出的似正确,却又以否定。然而《醉翁亭记》却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近的写法。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呵成,形成了谨严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 ... ...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重点) 3.理解文章中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思..
《醉翁亭记》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
发布于:2020-05-03 11:34:27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诵读指导
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
1、我能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岱 崇 祯 更定 毳衣
雾 凇 沆 砀 长堤 一芥 铺毡
2、我能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天与云与山与水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我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语气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不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补”:补出省略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 ... ...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1、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强:尽力,文中指痛饮。我痛饮下三大杯而后告别。
... ... ...
一、看雪景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写作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运用白描,由远及近,写出“湖上”雪后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2)写景的方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不用形容词加以修饰,只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可写景,可写人。
... ... ...
2、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重点) 2.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
发布于:2020-05-03 11:34:27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 ... ...
毳衣( ) 沆砀( )( )
雾凇( ) 更定( )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一芥( )
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翻译课文,并记住重点字词的含义。要求:
1、读一句自己翻译一句,可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然后对照参考书检查自己的翻译情况;
2、字词一一落实,尽量做到“落实到字,语句通顺”;
3、用铅笔在书中圈点出不理解的字词;
4、同桌或前后桌可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 ...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①余:我。
②俱绝:全部消失。
③是:代词,这。
④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⑤拿:撑(船)。
⑥拥毳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 ... ...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 ... ...
1、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形象的词语。
2、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形象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舟子理解作者的痴吗?从哪些句子可看出?
不能。如(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孤独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审美倾向。
... ... ...
二、赏景 写景技法
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本文写景的方法是什么?折射出人物怎样的情感?
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 ... ...
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哪些不是?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4、他留着浓黑的胡子,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1、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手法:《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表达情感:《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湖心亭看雪》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重点) 2.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
发布于:2020-05-03 11:34:27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一、白、绝、俱、余、大、是、绝、更、客、而已、焉得、及。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 ...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 ... ...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 ... ...
一、品读 心灵探密
1.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孤独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审美倾向。
2.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本以为自己的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是无人理解的,但遇到知己时的欢欣只有自己明白。
3.最后一部分中舟子小声说作者寒夜独舟看雪的行为是“痴”,谈谈你的看法。
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水合一的山水之乐,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肯定和赞赏,也肯定了作者的品位、人格。
... ... ...
二、赏景 写景技法
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本文写景的方法是什么?折射出人物怎样的情感?
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 ... ...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叫作白描。请你用白描手法写一处景物。
《湖心亭看雪》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重点) 2.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
发布于:2020-05-03 11:34:27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 ... ...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 ... ...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2.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1. 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水天交接,浩瀚无涯。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3.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气势。
4.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比喻、用典。
... ...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 ... ...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 ... ...
多情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 ... ...
朗读课文,补充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的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03 11:34:27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结合课下注释大声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3、翻译一二自然段,
要求:划出不解、疑惑的词句.讨论解决。
尽量翻译出每一个字;补足省略成分。
... ... ...
读准通假字
具 通“俱”,全都
要 通“邀”,邀请 yāo
晋太元中 缘溪行
便舍船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纷纷。他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 ... ...
翻译重点语句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桃花纷纷落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互相通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4、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中间,人们来来往往,在田间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 ... ...
1、说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交通、妻子、绝境 、无论、
鲜美 、不足
2、解释一词多义:舍、志、乃、寻
3、同义词:悉、咸、皆(都)
缘、扶(沿,沿着);
要、延(邀请)
... ... ...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一(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二(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三(4)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发现桃花源 学习第一段
讨论: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
人物:渔人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 ... ...
1、文章中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词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
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
3、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源人是躲避战乱才来到这里的,他们对这里的生活很满足,想永远保住这个“绝境”,不想让外人打扰现有的生活。
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又带人寻找桃花源,这说明人们心中有怎样的愿望?
人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憎恶。
5、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诗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 ... ...
文章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同时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 ... ...
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对村民现场采访。
1. 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
2. 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3. 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
4. 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
5.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作业本,大小作文均可,结构完整。)
《桃花源记》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探究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示例: 1.我是武陵郡的渔人,那天,我顺着溪水打鱼,忽然(遇见桃花源) ..
《桃花源记》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俨然的俨、间隔的间、诣太守的诣、遂迷的遂等字的读音;熟记垂髫叹惋骥等字的字形;理解豁然开朗要延扶寻等词的意思..
《桃花源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家作品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
发布于:2020-05-03 11:34:26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 ...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邑人(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缘( ) 诣( ) 遣( ) 要( )
刘子骥( ) 落英缤纷( ) 郡下( )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田园诗人。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 ... ...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 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2.土地 平旷,屋舍 俨然. 有 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 相闻. 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 垂髫,并 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 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 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
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 遂迷,不复得路.
... ... ...
文言知识归纳
重点实词理解
为业:靠……谋生。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走到尽头。
舍:舍弃,放弃。
... ... ...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类判断)
2.省略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句前省略主语“渔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句前省略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应为“问之所从来”,省略宾语)
⑤便要还家(应为“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
... ... ...
特别文言词语
一个意动用法
异:感到诧异
二个借代
黄发:代小孩
垂髫:代老人
三组同义词
咸、悉、皆(都)
缘、扶(沿着)
要、延(邀请)
... ... ...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出自本文的成语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 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 ...
发现桃花源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进入桃花源
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 ...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 ... ...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 ...
1、桃花源美在哪里?
景美——优美的自然风光
人美——淳朴、热情友善
社会生活更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
2、结合历史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 ... ...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形成性测试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下列内容的语句
桃花源环境优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人生活安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
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探究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示例: 1.我是武陵郡的渔人,那天,我顺着溪水打鱼,忽然(遇见桃花源) ..
《桃花源记》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俨然的俨、间隔的间、诣太守的诣、遂迷的遂等字的读音;熟记垂髫叹惋骥等字的字形;理解豁然开朗要延扶寻等词的意思..
《桃花源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家作品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
发布于:2020-05-03 11:34:26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4.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桃花源记》。
... ...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①为:作为
②缘:沿着
③鲜美:鲜嫩美丽
④缤纷:繁多的样子
⑤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惊奇、奇怪
⑥穷:尽,穷尽。这里作动词,走完,即走到尽头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繁多。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 ... ...
鲜美
古义:鲜嫩美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 ... ...
课文是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写作。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一、发现桃花源
二、访问桃花源
三、离开桃花源
1.想象桃花源之“美”。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_______美,你看___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2.理解桃花源之“乐”。
请你试着分析桃花源中男、女、老、幼、渔人快乐的原因。
(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花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 评读桃花源之“奇”。
请你以“____奇,那是因为_____”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 ...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桃花源记》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探究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示例: 1.我是武陵郡的渔人,那天,我顺着溪水打鱼,忽然(遇见桃花源) ..
《桃花源记》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俨然的俨、间隔的间、诣太守的诣、遂迷的遂等字的读音;熟记垂髫叹惋骥等字的字形;理解豁然开朗要延扶寻等词的意思..
《桃花源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家作品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
发布于:2020-05-03 11:34:26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复习“记”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 ... ...
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谪守zhé 属予zhǔ
浩浩汤汤shāng 霪雨yín
霏霏fēi 樯倾qiáng
楫摧jí 朝晖huī
岸芷zhǐ 汀兰tīng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越明年,政通人和,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
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把唐代和当今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
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 ... ...
第一部分(1):
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1.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贬放邓州(今河南邓县)。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2.这段文字前两句写了什么?第三句写了什么?第四句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重修的背景;第三句概括了重修时的盛况;第四句交待了写作缘由。
3.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 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 ... ...
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空 间 角 度
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
思考: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 ... ...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 “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 “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 “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范仲淹的这句话,尽管包含了“忠君”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强调心怀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斯人”,指“古仁人”,实际上也指滕子京,希望他成为这样的人。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 ... ...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了解作者的基本构思和文章的特色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之情,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文章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在一起,以叙事作引子,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2.本文在语言上骈散句交错使用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三大名楼。你们知道是哪几个地方吗?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
《岳阳楼记》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岳阳楼记》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
发布于:2020-05-03 11:34:26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朗读,正音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朗读,正音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朗读,正音3: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 ...
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做州郡的长官;做太守
(2)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都,皆
(3)增其旧制。
增:增加,扩展
(4)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嘱托
... ... ...
翻译下列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作者怀着赞赏之情概括写出滕子京被贬后政绩的语句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文中哪句话交待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重修岳阳楼的盛况?
答: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的“今人”指的是:
答:北宋的文人
... ... ...
阅读前四自然段
被贬,总不是什么好事,范仲淹在文章一 开头便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否让老朋友难堪呢?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还重修了岳阳楼,这是对他的政绩的赞扬,也是为他的被贬鸣不平。
也暗示他“不以己悲”。
第二自然段写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哪两个字最有气势?
“前人之述备矣”呼应前文哪一句?“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
呼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 ... ...
阅读第五自然段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研究,探求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思想感情
然则何时而乐耶
(既然)这样,那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 ... ...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 ...
本文借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段 落 大 意
一.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一段) 。
二. “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第二至四段) 。
1.写洞庭湖的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段)。
2.览物之悲(第三段)。
3.览物之喜(第四段)。
三. 抒发自己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第五段)。
... ... ...
第二课时: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 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有广阔胸襟的人,是一位有能力,贤明的人!从“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以看出来。
3.二三四段。
4.“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是说它交通便利,所以迁客骚人很容易来。
当他们看到阴沉沉的天气和萧条的景色时,心情就很坏,文中用“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来概括。
当他们看到春和景明的景色时,就“喜气洋洋”,端起酒杯喝起酒来了。
第三课时:
学习第四段。
2.理解第四段的内容。
(2)春和景明
(3)引出第五段议论。
... ... ...
你知道岳阳楼上有哪些“唐贤今人诗赋”吗?
1.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
2.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3.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4.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
... ... ...
《岳阳楼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三大名楼。你们知道是哪几个地方吗?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
《岳阳楼记》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字词。 2.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岳阳楼记》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
发布于:2020-05-03 11:34:26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了解作者欧阳修:
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 ... ...
庆历五年春,所谓“庆历新政”仅实行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上疏,为他们辩护,遭到反对派的忌恨和构陷,被捏造罪名,于庆历五年(1045)被贬于滁州。本文写于贬官滁州的第二年(1046) 。
滁 伛偻
壑 佝偻
蔚 携
琅 清洌
潺 凛冽
酿 山肴
辄 野蔌
暝 觥
晦 翳
... ... ...
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在哪?
滁州西南琅琊山,山行六七里的酿泉边
2、文中分别写了哪些远景和近景? 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环滁之山 琅琊山(远景)
酿泉、醉翁亭(近景)
3、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
空间顺序:
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由全部到局部,再由局部到个别
... ... ...
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分析: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明确:本段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的特点?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 ... ...
(1)滁州人民游山之乐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不绝
(1)表示他们生活无忧,心情愉快。
(2)滁人能享受闲息的生活,全因太守能好好管理滁州,政治清明。(衬托)
(3)写出作者因看见百姓生活安稳而倍感安慰。
(2)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
就地取材以供饮食
宴会中热闹之情况
... ... ...
出自本文的成语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彻底暴露。语出《醉翁亭记》。
2、[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今常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的景象。语出《醉翁亭记》。
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或是别有用心。
“而”的用法(连词)
A 表并列 B 表承接 C 表修饰
D 表转折 E 表因果
例 1朝而往,暮而归 C
2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3 杂然而前陈者 C
4 日出而林霏开 B
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A
6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E
7 临溪而渔 B
... ... ...
判 断 句: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
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 ...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环滁皆山也。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云归而岩穴暝 ,
④.至于负者歌于途,
⑤.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⑥.饮少辄醉,
⑦.醉翁之意不在酒,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看到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后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就是太守啊。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重点) 3.理解文章中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思..
《醉翁亭记》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
《醉翁亭记》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
发布于:2020-05-03 11:34:26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了解作者作品
领会文章精髓
掌握重点字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 ... ...
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
司马光 (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 ... ...
解释加点字。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 ... ...
《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
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总结全文:
本文讲述了祖逖年少时闻鸡起舞,后力举北伐收复失地的故事。教育我们应当像祖逖一样,从小立下大志,自觉培养和磨练我们的意志。
... ... ...
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词的意动用法
b. 诚 大王诚能命将出如果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c. 复 以复中原收复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再
... ...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读岳飞词,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祖逖北伐》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文。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总结人物形象。 祖逖 刘琨 司州主簿 蹴琨觉 恶声 军谘祭酒 骁健 司马睿 戎 狄 廪 铠仗 起冶铸兵 ... ....
发布于:2020-05-03 11:34:25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能正确朗读本文。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总结人物形象。
祖逖 刘琨 司州主簿 蹴琨觉
恶声 军谘祭酒 骁健 司马睿
戎 狄 廪 铠仗 起冶铸兵
... ... ...
背景介绍
从291年(元康元年)开始到306年(光熙元年),西晋王朝爆发了争夺中央统治权的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引发战争,祸及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大量的人民南迁江南 .
祖逖,晋代名将,字士稚。西晋末率亲党数百家南移,迁居京口。建兴元年(313年)要求北伐,司马睿(晋元帝)任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屯雍丘,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其时匈奴刘曜与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终于忧愤而死。虽然祖逖事业没有完成,但是他的名字却载入史册,名垂青史。而他闻鸡起舞、艰苦磨练的事迹也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一代人。
... ... ...
自读三步曲:
①初读:结合注释粗晓大意。
②速读:理清故事情节。
自学指导(2)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 ... ...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
... ... ...
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
2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
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祖逖如果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有大江作证!”
成语学习与运用:
闻鸡起舞: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自相鱼肉:比喻内部自相吞并残杀。
望风响应:风,气势、声势。看见对方的声势而积极响应,或按对方的要求去做。
击楫中流: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
... ... ...
本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祖逖年少时闻鸡起舞,后力举北伐收复失地的故事。教育我们应当像祖逖一样,从小立下大志,自觉培养和磨练我们的意志。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宋朝诗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祖逖北伐》PPT课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 领会文章精髓 掌握重点字句 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
发布于:2020-05-03 11:34:25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诵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思想;
2、理解墨子的人物形象;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4、理解虚词“为”“之”“以”的用法。
墨 子 简 介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关于“兼爱”和“非攻”
墨子思想的精髓
1、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2、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他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为此,他不惜“摩顶放踵而利天下”。
如果墨子生活在当代,你认为他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 ... ...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7
公输盘 械 郢 文轩
敝舆 锦绣 短褐
粱肉 糠糟 犀兕
麋鹿 鳖鼋鼍
雉兔鲋鱼 F楠豫章
守圉 诎 禽滑厘 楚寇
注意加点字在文中的读法
公输盘( )不说( ) 请说( )之
长木( )
胡不见( )我于王
臣之弟子禽滑( )厘
... ... ...
程序及要求: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2、齐读。(全班一起诵读,读得流利)
3、分组读。(学习小组进行诵读研讨,结合课后练习一分角色朗读,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
4、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当堂作业 18
1、对照注解,通译全文。
2、收集整理本课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
流程:独立翻译10—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5—收集问题3
提示:文言词汇整理写在积累本上(家庭作业)
... ... ...
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鲁国人,能造奇特的器械。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 “公输般”。民间称他鲁班。
云梯:攻城时用来登城的器械。云,形容梯子很高。
以:用,凭借;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
原文: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后一个“子”是一般古代男子名字后面的美称。
之:代词,代指公输盘帮楚国做云梯攻打宋国这件事。
而:连词,不用翻译;
起于鲁:“起”是出发,动身的意思;“起于鲁”即“于鲁起”,从鲁国出发。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去见公输盘。
... ... ...
点拨归纳3’
第一部分(第1节):楚国将要攻打宋国, 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节):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宋。
追问: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2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 ... ...
目标一: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0
学生分角色朗读1~12段。 思考: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问题④:墨子如何用巧妙、锋利的言辞折服公输盘的?
展示点拨 5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 ... ...
学生分角色朗读17~22段。10
分角色朗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举手展示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问题②:“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问题③: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实战演练,墨子获胜
问题②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江郎才尽、凶相毕露。威慑恐吓
问题③ :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 ... ...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哪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采用了三个步骤止楚 。使公输理屈辞穷,使楚王理屈辞穷,模拟攻宋,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禁王放弃攻宋。
劝说艺术:在劝说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方法,其语言有善于把对手陷入自相矛盾境地的机智。在劝说中,或强悍有力,或形象夸饰,或针锋相对,或直截了当,充分表现了他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 ... ...
墨子的人物形象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文言文现象整理: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译文:公输盘很不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
译文:墨子多次挡住了他的进攻。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译文:墨子守城的办法绰绰有余。
(4)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
译文:公输盘折服了。
词语的特殊用法
(1)吾义固不杀人(义:讲道义)
译文: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巧妙的办法)
译文:公输盘多次使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译文: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
... ... ...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句子的语气,看看表现了人物什么的心理?
(1)夫子何命焉为?
一本正经,抑制不住的傲慢
(2)宋何罪之有?
反问语气,理直气壮
(3)胡不已乎?
质问责备,有催促之意
(4)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狡猾推脱,仗势欺人
(5)此为何若人?
表反问,表胸有成竹
...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⒈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楚国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
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不杀一个人,却去杀更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⒊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派遣将官去攻打宋国,正和那患偷窃病的人是同一类型的。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以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逻辑性强的特色。
《公输》PPT 第一部分内容: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战国中叶为..
《公输》PPT课件8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
《公输》PPT课件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中了解墨子在文中的思想,进而了解墨子其人,初步感知诸子散文风格。 情感态..
发布于:2020-05-03 11:34:25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他就是墨子。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 ... ...
关于“兼爱”和“非攻”
墨子思想的精髓。
1、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2、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他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为此,他不惜“摩顶放踵而利天下”。
放,到。意思: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
读准下列词语读音
公输盘 bān 械 xiè 郢 yǐng 文轩 xuān
敝舆 bì yú 锦绣jǐn xiù 短褐hè
粱肉liáng 糠糟 kāng zāo 犀兕xī sì
麋鹿mí 鳖鼋鼍 biē yuán tuó
雉兔鲋鱼 zhì fù F楠豫章 pián nán yù
守圉 yù 诎qū 禽滑厘gǔ 楚寇 kòu
... ... ...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围绕这句话大做文章,让他中计。
2、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
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3、“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
没有真服,只是默认攻宋的不义,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楚王。
... ... ...
1、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心。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沉着冷静,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 ...
归纳: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请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1.舌战公输盘,使之理屈词穷;
2.舌战楚王,使之理屈词穷;
3.通过攻防演练,预留守备,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墨子劝说技巧表现在哪里?
1、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对公输激怒,义正词严责其不义,对楚王婉劝,夸饰楚国的同时使其理亏。)
2、逻辑性强,语言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类比,使用比喻、排比句,环环相扣,无懈可击;连用否定排比,感染力强,有气势。)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 ...
这篇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在舆论上威风扫地;
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译文:公输盘很不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
译文:墨子多次挡住了他的进攻。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译文:墨子守城的办法绰绰有余。
(4)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
译文:公输盘折服了。
词语的特殊用法
(1)吾义固不杀人(义:坚守道义)
译文:我坚守道义,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巧妙的办法)
译文:公输盘多次使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译文: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进攻。
... ... ...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以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逻辑性强的特色。
墨守成规 墨子善于守城
现在含贬义,用来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公输》PPT 第一部分内容: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战国中叶为..
《公输》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思想; 2、理解墨子的人物形象;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4、理解虚词为之以的用法。 墨 子 简 介 墨子(约前476~前390..
《公输》PPT课件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中了解墨子在文中的思想,进而了解墨子其人,初步感知诸子散文风格。 情感态..
发布于:2020-05-03 11:34:25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提升审美情趣。
2、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十五从军征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的最突出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在叙事艺术上的特色:
1、选材内容上贴近生活;
2、叙事技巧上多以时间为序,对事件进行简单叙述;
3、在形象塑造上多通过语言,动作展示人物性格;
4、语言朴素,而富有感情。
... ... ...
正音、句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 /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í)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 ...
情节: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 —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
情感变化为: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
主旨: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 ...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书愤》等。
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 以《诉衷情》(当年…)、《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 ...
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 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 ... ...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镜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 ...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思想内容U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
风格U豪放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3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 ... ...
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v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 ... ...
朝天子 咏喇叭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 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王磐 (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 ... ...
《朝天子·咏喇叭》,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
第一层(1、2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吹之声:腔儿大
吹之功用:全仗你抬声价
吹之恶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
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
... ... ...
朝天子·咏喇叭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诗词五首》PPT课件11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
《诗词五首》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闻官军收河..
《诗词五首》PPT课件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使至..
发布于:2020-05-03 11:34:25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西汉的周亚夫做到了,他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文帝赞为“真将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领略真将军的风采吧!
二、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于公元前110年将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嘱托给司马迁,三年后,司马迁继任父职太史令,开始收集整理史料。公元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公元前98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遭受宫刑。从此撰写《史记》成了司马迁忍辱存世的精神支柱。公元前91年,司马迁基本完成《史记》的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其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布于世。
三、《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
五、读准字音
祝兹候 棘门
吏被甲 彀弓弩
天子之诏 按辔
兵揖 介胄
曩者 嗟乎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六、朗读课文
一、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停顿)
二、同桌互读。
三、学生齐读课文。
四、对照注释自译,不会翻译的做好记号。
... ... ...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的看法。
周亚夫是位治军有方、 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堪当重任的“真将军”,文章运用正面描写(2处)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
汉文帝是慧眼识英雄的人。大敌当前,他亲自劳军,在细柳营接连受到“非礼”,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的治国皇帝。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
小结: 正面描写不多,主要是与其他两地驻军对比,重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侧面描写有力烘托了“真将军”的人物形象,让人感受其威严与风范。
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细柳”、“细柳营”、“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则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 ... ...
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课堂作业: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上自劳军(2)天子先驱至
(3)天子且至(4)持兵揖
(5)使人称谢
2. 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3. 课文标题是“ 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细柳营》PPT课件3 作品介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细柳营》PPT课件2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整体感知、了解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
发布于:2020-05-03 11:34:24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整体感知、了解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文赏析】
诗人用激情洋溢的语言描绘了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笔力遒劲、气势恢弘。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出猎时英姿飒爽,归猎时踌躇满志。景中寓情。颔联体物精细,对仗精妙。诗中隐藏着三个地名,却使人浑然不觉,运用典故而无雕琢痕迹。
... ...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101)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杰出的传记文学。
《史记》原称《太史公书》,到了唐代才称作《史纪》。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通过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从班固《汉书》起,历代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
【题 解】
本文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节。绛侯周勃是汉开国功臣。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孝文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以贤封为侯。历仕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背景介绍: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徐、周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记实。
... ... ...
1、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披着)
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横木)
2、古今异义
使之称谢(告诉)
已而之细柳军(往,到)
天子且至(将)
成礼而去(离开)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定)
... ... ...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分析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2、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题、掌握写法。
概括各段大意
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课文的中心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汉文帝劳军)
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
... ... ...
对比、衬托
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直驰入” ——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
... ... ...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的看法。
周亚夫是位治军严谨、 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文章运用正面描写(2处)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
汉文帝是慧眼识英雄的人。大敌当前,他亲自劳军,在细柳营接连受到“非礼”,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 ... ...
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A.楚国之法 B.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C.乃益爵二级 D.勿复过
2.翻译下列句子。
A.车不得至茆门。至茆门,非法也。
B.是真吾守法之臣也。
3.作者主要通过 ( )描写来刻画人物。
4.楚王是怎样评价廷理的?最终他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5.你认为文中的楚王与课文中的文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 ...
《细柳营》PPT课件3 作品介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细柳营》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西汉的周亚夫做到了,他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文帝赞为真将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发布于:2020-05-03 11:34:24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101)大约三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杰出地传记文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通过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从班固《汉书》起,历代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
《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
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叙政治上重大事件和历代帝王的本人事迹。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的表格谱列出来。
书:是记载天文、历法、水利、经济、地理、礼乐等各方面的专史。
世家:是先秦以来各诸侯国和汉初有功之臣的传记。
列传: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主要记载官吏、名人以及一部分下层社会的人物,也有少数记外国和少数民族历史。
《史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勾画出他们的真实嘴脸;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歌颂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危难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尤其是司马迁把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和项羽分别列入“世家”和“本纪”,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历代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比肩的。
... ... ...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徐、周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一路经过霸上军、棘门军,驻军将军恭恭敬敬地迎送,唯独到周亚夫驻扎的细柳军,皇帝的前卫和车驾被挡在军营大门外,皇帝不得不下诏书通报,营门才准入。周亚夫不出来迎接,见了面不行跪拜礼。皇帝走时,周亚夫不送。
这在当埘 ,实属罕见。群臣均为之吃惊,以为周亚夫目中无上,傲慢无礼。但汉文帝却不见怪,对周亚夫治军严明大加赞赏。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暴发了“七王之乱”,叛军号称五十万,近逼京都。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会集大军迎击叛军,只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 ... ...
棘 彀
弩 辔
胄 嗟
曩 被
诏 车骑
文帝之后六年(1)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公元前180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后六年即公元前158年。
匈奴(2)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由皇族担任。(4)军:驻军。霸上:古地名,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5)祝兹侯:封号。(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8)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 ... ...
第一段简明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开端,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从“至营----成礼而去”.
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小结第二段
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从正面、侧面较详细地来描述刻画细柳营威赫森严的军容,和一丝不苟的军纪。
第三部分: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 ... ...
思考与讨论
1.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规模非常大形势又非常严峻,请问汉文帝是如何来对付这种局面的?
汉文帝连忙派遣得力干将守边,同时亲自出马慰劳部队,以鼓舞士气。
2.皇帝到部队慰劳将士,部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你是驻守边关的将军你会怎么和你的将士们一起来迎接皇帝呢?
我们来看一下霸上、棘门以及细柳军营分别是如何来迎接皇帝的?
至霸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 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天子入城,壁门士吏曰:军中不得驱驰
至营:亚夫持兵揖,以军礼拜见天子
... ... ...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衬托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细柳营》PPT课件2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整体感知、了解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
《细柳营》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西汉的周亚夫做到了,他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文帝赞为真将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发布于:2020-05-03 11:34:24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重点)
2. 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重点、难点)
3. 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曾出任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通史,学术价值很高。
作品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
《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 ... ...
温馨提示: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可停顿。如:蒙/乃始就学
2、谓宾之间可停顿。如:隔/篁竹,闻/水声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可停顿。
如:奉命/于危难之间
4、句首的语气词、连词、关联词、总结
性词后面可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
翻译五字法
1、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可保留不翻译。
2、调:调整倒装句的句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文词。
4、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 ... ...
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 ... ...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吕蒙和鲁肃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1.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对吕蒙的变化感到吃惊,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赞叹。
2.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不是埋怨鲁肃,而是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自豪与自得。
... ... ...
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在此,老师借冰心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祝愿大家都学有所成!
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
《孙权劝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
《孙权劝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和重点句子。 2、能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小..
《孙权劝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词语。(重点) 2.疏通文意,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发布于:2020-05-03 11:34:24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西京洛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 ... ...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 ... ...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惫缕裼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钡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贝笮趾渭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 ... ...
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多)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 ... ...
初,权谓吕蒙曰(谓……曰:对……说):“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思考讨论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 !但(只不过)当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与……相比如何)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指从师学习)。
(译文)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从此开始读书。
讨论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 ... ...
字词句小结
一、通假字
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二、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时候王侯自称;今义:孤儿。
治:古为研究,今为治理。
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当: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3.蒙乃始就学
就:古义:开始从事;今义:作副词或连词。
... ... ...
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反问语气,带有责备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带有教导的意味,语重心长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带有自豪得意的意味
... ... ...
成语学习与运用: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 ... ...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 · 芬奇
... ... ...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思考: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活到老学到老;……)
《孙权劝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
《孙权劝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和重点句子。 2、能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小..
《孙权劝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词语。(重点) 2.疏通文意,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发布于:2020-05-03 11:34:24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 ... ...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 ... ...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孰 遂 更 岂
吕蒙 卿 当 涂 即
邪(通假字,“耶”) 涉猎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 ... ...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
先:辞-军中多务
后:就-学有小成
今日才略,非吴下阿蒙
... ... ...
人 物 形 象
1孙权:吴国国君
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
爱才,关爱部下,善劝,好学
2吕蒙:吴国名将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坦诚豪爽
3鲁肃:吴国军师
豪爽有风度 真诚
爱才,敬才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 ... ...
理 解 与 运 用本文成语典故1
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理 解 与 运 用本文成语典故2
请解释“刮目相看”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上节课,宋兴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人读书的故事:
领导人冬天在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
... ... ...
请以“由《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像,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了你的意思就行。
《孙权劝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
《孙权劝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和重点句子。 2、能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并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小..
《孙权劝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词语。(重点) 2.疏通文意,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发布于:2020-05-03 11:34:24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了解阿炳的生平及他对我国二胡艺术艺术所做出的贡献。
2、了解《二泉映月》。
3、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走近民间艺术家——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
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
... ... ...
主旋律:指音乐演奏中一个声部的主要曲调。引申为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
害煞(shà):犹言害苦。
聆听:常指仔细注意地听。
稀罕:稀奇。
清规:课文中指佛教或道教规定信徒应守的规则。今亦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含贬义)。
衣钵(bō):原指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后来引申为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如痴如醉:形容十分陶醉的样子。
不温不火:表示恰到好处。
... ... ...
第一部分(1-23)
两位教授回故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的演奏录音
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以及他敢叛逆、有骨气的性格
第二部分(24-31)
详细介绍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并简单介绍了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第三部分(32-42)
主要写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它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
... ... ...
研读与探究
1、文章标题为《阿炳在1950》,点明了人物,时间,可见时间对人物相当重要,在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使标题如此命名?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不多于100字。
提示:由文章第三部分,尤其是写到《二泉映月》的巨大影响可以看出。
1950年是阿炳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名垂中外音乐史册。所以,标题命名为《阿炳在1950》。
2、阿炳是什么人?1950年对他有什么特殊意义?
提示: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道观长大。十五六岁时,已是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叫他瞎子阿炳。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流浪卖艺中度过的。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代表作为《二泉映月》。其他作品有《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曹安和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中外音乐史册。所以说1950年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年。
... ... ...
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片“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专题片主要介绍了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年——1950年。这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中外音乐史册。这次录音也传为佳话。“阿炳”的一生是悲惨的,有很多坎坷的经历,但作者没有过多涉及,笔墨集中在他在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这一年的时间里,反映了新中国改变阿炳的命运这一主题。以事实证明只有新中国才能使艺术之树长青,才真正重视民间艺术家的创作。
迁移与拓展
1、中国名曲中,除了《二泉映月》,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两首。
提示:《高山流水》、《胡笳十八拍》、《阳春白雪》、《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寒鸦戏水》、《步步高》、《将军令》等。
2、阿炳一生坎坷,却创作出了《二泉映月》这样的经典作品。你学完本文,一定有所触动,请将你最深的感受写出来。
提示:乐观看人生。坎坷的经历是一笔财富。假如阿炳一帆风顺,他就创作不出《二泉映月》这样内涵深邃、结构严谨的作品。客观面对生活的考验,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风雨。
《阿炳在1950》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梳理全文,提炼信息,了解阿炳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2.探究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抢救《二泉映月》等珍贵文化遗产..
《阿炳在1950》PPT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炳,就没有阿炳的艺术。 2、了解电视系列专题片的文字稿属于报告文学,因此,它具有真..
发布于:2020-05-03 11:34:23
0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