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6
0
学习目标:
1、把握感情线索,用自己的理解、激情大声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优美语言, 理解诗歌对比手法。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
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其《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和代表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这首诗写于1942年,是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
... ... ...
摸索:寻找,探索。
灰烬:jìn 物品燃烧后的剩余物。
堤上:dī 河堤
锦幛:zhàng 锦:一种丝织品。幛:丝麻织品。
荇藻:Xìng zăo水生草木。
1、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
诗人在狱中,想像祖国广阔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这种虚拟,强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
2、对祖国各地的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堤上的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发出的芬芳,以及长白山的雪峰,夹着泥沙的黄河,岭南的荔枝花等。这一些细节描绘正透露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3、运用了对比手法。
诗歌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的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 ... ...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1、戴望舒,____派诗人。因创作了一首诗歌《____》被称为“____”。
2、分析下列比喻句的作用。
(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比喻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表现了对解放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以“太阳”“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热切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 ... ...
【巩固检测】
阅读下面的节选诗句,回答问题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1、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诗人如同身临其境的?
2、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
3、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诗人往往把自己抽象的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其具有可感性。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
1、背诵这首诗歌。
2、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四人一小组,制作一期手抄报:历史不能忘却。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9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杭州市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又称雨巷诗人。 诗歌特征: 诗境的蒙胧美、 语言的音乐美、 诗体的散文美。 ..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8 学习目标 1、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3、感受作者高尚的民族气节 4、有感情背诵这首诗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7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