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PPT课件
0
英文名: Vienna
别名:音乐之都
地理位置: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
面积:414.65平方公里
人口:170万(2008)
气候条件:中欧型气候
著名景点:金色大厅
·冯骥才:画家、运动代表作家
·文坛影响:“文化反思小说”
·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
·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文学剧本:《神灯》
·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电影《炮打双灯》:“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
·作品语言: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
... ... ...
冯骥才说:“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有两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一是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那场特大的洪灾;二是连续不断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这些大自然的灾难给人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人类要善待大自然。同时,也强烈地撞击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从而引发了深层的思考,把创作的视角投向了环保。”
5种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就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一般用于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一般用于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 ... ...
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1)景色美(第一、四小节)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向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
(2)面积广(第三小节)
“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
“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3)作用大(第五、六小节)
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
“中午与早晚……天气如秋。”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
... ... ...
1.作者为什么说“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2.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3.第五小节第一句话“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气地调节着气温。”起了什么作用?
4.“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互惠互助”体现在哪些方面?
1.作者为什么说“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1)放眼远望,绿海无边;
(2)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
2.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3.第五小节第一句话“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气地调节着气温。”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说明了第四小节讲述的是森林令人赏心悦目,而第五小小节讲述的是森林神奇的气温。
4.“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互惠互助”体现在哪些方面?
(1)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的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森林还美化环境,调节着气温。
(2)祖辈制定颁布了《森林法》,保护森林;维也纳人很爱惜一草一木。
... ... ...
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
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
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PPT课件3 维也纳简介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名,又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博览会的美誉。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PPT课件2 写作背景 冯骥才说: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有两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一是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那场特大的洪灾;二是连续不断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