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PPT课件3
0
学习目标:
1.梳理全文,提炼信息,了解阿炳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2.探究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抢救《二泉映月》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沦为( ) 聆听( ) 诞生( ) 耗尽( )
糯米( ) 衣钵( ) 巅峰( ) 稀罕( )
勒令( ) 便携( ) 搀扶( ) 纯粹( )
报酬( )
比喻方式温和,不粗暴。
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 ... ...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他出身在道门,从小在道观中长大,学习道教音乐,精通音律。旧社会长期沦落街头以卖艺为生,新中国挽救了他的艺术生命。因为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
代表作品
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华彦钧的演奏技艺早在青年时期已为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他又广泛地向民间音乐学习,并且能超脱狭窄的师承和模仿,再加上他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二泉映月》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
... ...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 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 1950年的事情发生后,阿炳有什么表现?
3 事实证明,这件事情的完成有何意义?
1 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 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胡曲 , 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
2 1950年的事情发生后,阿炳有什么表现?
激动、瞪大眼、摸、抱牢、不肯放手(动作、神态).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3 事实证明,这件事情的完成有何意义?
首先,成为阿炳的绝唱;其次,改变了阿炳的人生命运;最后,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 ... ...
1、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
第二个是造诣最高的意思。
2、P147课后练习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庆幸的是什么?
这段话表面是课文所写的几个部分内容的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这些事叫好、庆幸。
但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感觉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 ... ...
文章主旨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
1.作为一篇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学),本文在叙事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
2.文章还发挥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宋体字)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3.作为电视专题片,它在报道深度上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以事实报道为基础,通过对时间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的评述,揭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
《阿炳在1950》PPT课件2 教学目标 1、了解阿炳的生平及他对我国二胡艺术艺术所做出的贡献。 2、了解《二泉映月》。 3、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
《阿炳在1950》PPT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炳,就没有阿炳的艺术。 2、了解电视系列专题片的文字稿属于报告文学,因此,它具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