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作品,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表达技巧。
... ... ...
第二部分内容: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一)诵读诗韵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 当歌,人生 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 苦多。
慨当 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 杜康。
青青 子衿,悠悠 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 至今。
呦呦 鹿鸣,食野 之苹。我有 嘉宾,鼓瑟 吹笙。
明明 如月,何时 可掇?忧从 中来,不可 断绝。
越陌 度阡,枉用 相存。契阔 谈,心念 旧恩。
月明 星稀,乌鹊 南飞。绕树 三匝,何枝 可依?
山不 厌高,海不 厌深。周公 吐哺,天下 归心。
【注】“慨当以慷”“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三句的节奏从语法角度讲应该是“慨/当以/慷”“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但在朗诵时一般要处理为在中间断开。
①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
②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
(二)初步理解
2.《短歌行》一诗的诗眼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相关链接——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答案 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才难求。
3.这首诗每8句为一个部分,可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案 第一部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第二部分:渴望贤才,礼遇嘉宾。第三部分:渴盼人才,忧思难解。第四部分: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任务活动二 赏析技巧,体悟情感
1.《短歌行》一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的抱负,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决心。请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答案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从而表达了自己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原句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曹操借用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礼遇贤才的态度,意在告诉贤才们,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原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无论治国还是治学,都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曹操化用了这几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周鲁公世家》,书中记载,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引用此事,是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2.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用到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答案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 ... ...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风格慷慨悲凉,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代表作品有《龟虽寿》《蒿里行》《观沧海》等。
(2)曹操爱才惜才故事两则
①陈琳原是袁绍手下,在袁绍征讨曹操时袁绍命其写了一篇檄文,檄文通篇都是说曹操的不是,罗列了大量的罪证,并骂曹操的祖宗三代。后来陈琳为曹操所俘,很多人提出要杀他,但曹操认为他是一个人才,没有杀他也没有监禁他,还是让他继续做文书方面的工作。对于檄文的过激语言曹操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了一句,你骂我就好了不应连我祖父父亲都骂。
②官渡之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向袁绍献计奇袭许昌,却没有被袁绍采纳。后来许攸的家人因为犯法而被逮捕。袁绍外宽内忌,在审配的谗言下总结各种事件后认为许攸是曹操的奸细,于是便赶走了许攸。许攸左右的人建议他去投靠曹操,于是许攸就星夜前去投靠曹操。曹操听见许攸来了,认为有了许攸所知道的袁军的情报就一定能打败袁绍,于是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帐外迎接许攸。
(3)作者延读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 ... ...
归园田居(其一)
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文,理解大意
(一)诵读诗韵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 适 俗韵,性本 爱 丘山。误落 尘网 中,一去 三十 年。
羁鸟 恋 旧林,池鱼 思 故渊。开荒 南野 际,守拙 归 园田。
方宅 十余 亩,草屋 八九 间。榆柳 荫 后檐,桃李 罗 堂前。
暧暧 远人 村,依依 墟里 烟。狗吠 深巷 中,鸡鸣 桑树 颠。
户庭 无 尘杂,虚室 有 余闲。久在 樊笼 里,复得 返 自然。
押韵特点 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全押n韵)。
(二)初步理解
2.题目中的“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用诗中原句回答:①诗人为何而归?②归往何处?③归后如何?
答案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诗中“______”字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出仕的追悔之意,诗的最后两句则表明了诗人对脱离官场的________之情。
任务活动二 体悟情感,赏析技巧
(一)体悟情感
1.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2.“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案 (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3.“虚室有余闲”中的“虚”是何意?这句诗作何理解?
答案 (1)“虚”有“空、虚空”之意,“虚室”即“陈设简陋的房子”。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住在陈设简陋的房子里觉得很清闲。
(2)“室”还可解释为人的内心,“虚室”则有“空明的心境”之意。如此,这句诗就可以理解为:空明的心境使人拥有了闲适的情趣。
... ... ...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职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隆安五年冬天,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三年(404),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是入幕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辞职隐居。
义熙元年(405)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同年三月,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陶逵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彼时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冠归田。
(2)作者延读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 ... ...
第三部分内容:学习任务二 整合与探究
1.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请分析一下,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
答案 (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2.放弃了自己年轻时的志向,最终选择归隐,你如何评价陶渊明的选择?你还能为他提供怎样的建议?
答案 (示例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我觉得坚守官员的职责,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官场当然应尽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谋福利,努力改变官场昏暗的状况,但是如果力量有限,不能做到,独善其身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示例三)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从教,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使他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陶渊明可以像孔子一样,退而从教,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让学生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3.先秦时代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到了汉代,五言诗逐渐发展兴盛起来。请对比阅读《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并简要分析一下,与四言诗相比,五言诗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 (1)五言诗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句子成分,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
(2)四言诗朗读时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可为“二二一”式、“二一二”式,组合方式较多,在同一首诗中可不断变换,有灵动之美。
(3)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多样,可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而四言诗句式较单调、板滞,其能适应的多为庄重、舒缓的感情,不能适应多种感情表达的需要。
... ... ...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诗三首》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
发布于:2020-05-03 14:10:06
0
语文必修一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①
[伴读] ①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大家要睁开慧眼,仔细甄别哦。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②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文人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伴读] ②他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余秋雨评价说,诸葛亮的文章是君臣之情,曹操的诗歌是宇宙人生,格局不一样。确实如此。
二、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设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本诗表达了曹操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③
[伴读] ③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三、明文体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④
[伴读] ④你还能举出歌行体的诗作吗?
四、拓知识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⑤“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伴读] ⑤魏晋风骨盛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笔。
... ... ...
*归园田居(其一)
一、识作者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⑩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伴读] ⑩见《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 ...
第二部分内容: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任务探究一 出世与入世的碰撞——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通过解读这两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 ... ...
第三部分内容:任务设计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3.(拓展延伸)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
答案 (示例)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
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
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 ... ...
第四部分内容: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下面三首诗词都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体现,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龟虽寿【注】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 本诗写于曹操53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②。
【注】 ①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②沧洲,古人隐居之地。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1.三首诗词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决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材料二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材料三抨击世态污浊,赞美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2.阅读三首诗词,试分析其中感情的抒发原因。
答案 曹操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即使已到暮年,却依旧雄心不改,故而壮志在胸;陆游是一个以身许国、胸怀壮志的爱国词人,他报国无门,而落得心系前线、闲老家乡的境地,故而悲愤不平;汪元亨身处一个恃强凌弱、贪婪不平的时代,刚直不阿的性格决定自己的行为,他襟怀开阔,向往隐居而自觉归隐。
3.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的?请说出自己的观点。
... ... ...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诗三首》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
发布于:2020-05-03 14:10:06
0
语文必修一
《诗三首》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 ... ...
诗三首PPT,第二部分内容:走进文本
归园田居 (其一)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 ... ...
诗三首PPT,第三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 ...
诗三首PPT,第四部分内容:赏析诗歌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 ... ...
诗三首PPT,第五部分内容: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
... ... ...
诗三首PPT,第六部分内容:布置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课外阅读其它三首
2、以“我认为陶渊明是个……的人,因为他……”的句式写一段话。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导入 自学提示: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诗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 读一读 书湖阴先生..
《江南春》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导入 读了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读一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
《浪淘沙》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词导入 解诗题,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自学提示 1.根据注释解诗题。 2.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3...
发布于:2020-05-03 14:08:34
0
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田园诗的始祖”
走近陶渊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以盘桓。”—《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 ... ...
诗三首PPT,第二部分内容:思考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探究、合作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 ... ...
诗三首PPT,第三部分内容:归纳诗歌的写作特点:
一、运用白描的手法
二、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
四、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语言平浅自然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导入 自学提示: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诗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 读一读 书湖阴先生..
《江南春》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导入 读了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读一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
《浪淘沙》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词导入 解诗题,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自学提示 1.根据注释解诗题。 2.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3...
发布于:2020-05-03 14:08:33
0
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诗人介绍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号为靖节先生。一名潜 ,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五斗米的故事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这个时期内,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 ... ...
诗三首PPT,第二部分内容:诗文解析
归 园 田 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 升。 墟:集市
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重点字词解释
韵:气质,品性。
丘山:山林,泛指大自然。
尘网:像罗网一样束缚人的尘世,这里指仕途官场。
羁鸟:羁,马笼头,引申为束缚,这里羁鸟指被关在笼子中的鸟。
池鱼:养在池中的鱼。
... ... ...
诗三首PPT,第三部分内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归
探究、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 ... ...
诗三首PPT,第四部分内容:研究、思考、讨论
一、1.陶渊明笔下的田风光美在哪里?
恬静幽美、清新喜人
动静结合、和谐成趣
朴素自然、平静安详
2、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
3、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恬静、朴素、和谐而有生机。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请找出田园农家生活的句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 ...
诗三首PPT,第五部分内容:情 境 复 原
1.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喻
情-厌恶悔恨
2.为何而归?
A、少无适俗韵: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性本爱丘山: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3.归向何处?
“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所感: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 ...
诗三首PPT,第六部分内容:小结: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小结诗歌的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导入 自学提示: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诗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 读一读 书湖阴先生..
《江南春》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导入 读了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读一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
《浪淘沙》古诗三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词导入 解诗题,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自学提示 1.根据注释解诗题。 2.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3...
发布于:2020-05-03 14:08:33
0
语文必修二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 ... ...
韵:气质,本性
羁:束缚
拙:愚拙
方宅:住宅方圆四周
尘网: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 。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说说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
... ... ...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情 境 复 原
1.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喻 情-厌恶悔恨
2.为何而归?
A、少无适俗韵: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性本爱丘山: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 ... ...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思考: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路?
作 业:
1、背诵本诗。
2、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七年级下册
1.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
2.反复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诗歌。
3.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4.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兴:起床
②荒秽:指豆苗里的杂草。
③足:值得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 ...
1.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思想。
1.本诗“归”字是题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
(1)官场。(2)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3)田园。
2.诗人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 ... ...
向往自然是人的天性,陶渊明这种人生观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现在显然难以选择他的人生道路,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持自然淡泊的心境呢?
示例:陶渊明是可贵的,贵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学陶渊明是难的,但学陶诗是十分有益的,这是一种自然的召唤,生命的召唤——当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时,多留些空间给自己的灵魂,与陶渊明的诗魂倾心交谈,这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读出一种尴尬和艰辛
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艰辛?
尴尬:辞官种田,却“草盛豆苗稀”
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狼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 ...
诗人辞官归隐,遇到的却是生活的尴尬和艰辛,此情此景,诗人是否抱怨、后悔?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两个转折、一个执著。
转折一:“草盛豆苗稀”之尴尬下,依然早出晚归,醉心田园。
转折二:“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执 著:但使愿无违(如何理解“愿”?)
“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诗人面临生活的尴尬和艰辛,并没有心生抱怨和后悔,而是流露出归隐田园之后的适意和愉悦。而这种愉悦和适意在诗中是以优美的画卷形式呈现的。请同学们三读课文,读出一幅图画、一种愉悦!
一幅图画:劳动晚归图——一人、一月、一路、一锄
请同学们分析该图的用意,用“没有……有的是……”的句式说话。
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月下晚归的惬意。没有官场的黑暗,有的是劳动的诗意。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劳动的快乐。
... ... ...
读出一种朴实、一种人格
朴实(文风):用语平淡自然,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的统一起来,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都朴素如随口而出。
人格: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来概括诗人的人格。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作苦中作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适意、愉悦之情。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七年级下册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陶写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辞归彭泽令后的次年(406)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躬耕农事的田园劳作之乐。《归园田居》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友、欢夜饮,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本诗为其三“乐农事”,包含了诗人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亲近自然的那种欣悦,以及远离污浊现实的决心。
... ... ...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首联)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颔联)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 ... ...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全诗中哪一个字揭示了诗歌主旨?
“愿”字表示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 ...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1、《归园田居》采用白描手法,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相映成趣。
3、语言平淡自然又富于情趣。
... ...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6
0
七年级下册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120余首。
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为生计作过一些小官,在最后一个职位彭泽县令任上任职八十余日后,辞官不仕,归隐乡里。他创作了一系列田园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 ... ...
归园田居(其一)课文赏析
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比喻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 ...
拓展阅读: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完成1—2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景对于“人境”是极少的例外。诗中用一“而”字作了坚定的转折。
B.第三句自设宾主,引出下面的回答。“心远地自偏”一句高度凝练地概括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C.由第五句到第八句,细致描绘了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D.收尾两句抒发感情,“此中”指采菊所见,又代指隐居生活。“真意”和“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是“悠然见南山”的,也有认为是“悠然望南山”的。下列辩论词中未能言之成理的是
A.“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时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
B.“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
C.“见”字好——“见”字最能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向往归耕,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D.“望”字好——“望”是诗人当时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0:47:32
0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