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简介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 ... ...
惊骇 惶急 疮疤
掳去 渴慕 霹雳
震悚 诘问 惧惮
疏懒 孤孀
听读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3、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4、如何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除了吃福橘,阿长还有哪些规矩?
“老掉了”
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吃下去。
最清楚的还是元旦的古怪仪式
长妈妈的繁琐规矩
... ... ...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 ... ...
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她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 ... ...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 ... ...
写法学习: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的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写法。
2、欲扬先抑的手法及特色的人物描写。
3、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
4、合适的过渡与照应。
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缺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 ... ...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1.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2.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将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
《阿长与山海经》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把握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重点) 2.掌握欲扬先抑及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写法;分析关键语句,体..
《阿长与山海经》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阿长与山海经》PPT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
发布于:2020-06-04 11:01:14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陆游: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现存9300多首,是我国古代高产诗人之一。
他的诗中,抗金北伐是其中心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有《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除此之外,还写了大量描绘山川名胜、自然风物和人民生活的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 ... ...
首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农家酿的酒不好,丰收之年用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
颔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座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走时,忽然看见在柳色浓绿,鲜花明丽的地方,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颈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箫打鼓声此起彼伏因为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农家穿衣戴帽的朴素古风犹存。
尾联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以后假如您(农家)允许我随时拜访。那闲来时,我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敲你家门。
... ... ...
作品主题:
诗中表现了农家的纯朴,热情好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1.作者——陆游(朝代、字、号)
2.体裁——七言律诗
3.内容——写农民的好客和古朴的风俗(意趣浓郁的风情画)
4.诗中的名句——(写景,富有哲理)
5.(1)写农民朋友好客习俗的句子是?(2)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3)表现深厚友情的句子是?
... ... ...
读一读试比较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相同:内容上都是描写作者做客农家的情形
前一首《过故人庄》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
后一首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五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
《游山西村》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词导入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
《古代诗歌五首》PPT下载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9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I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 ... ...
李白一生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句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渡荆门送别》诗作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
渡远:远渡。楚国:楚地。
平野:平原。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四川,乘船沿江游览楚地。(叙送别缘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
平野:平原。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作者描绘了山势,流水,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尾联)
描写了水中映月,还有画于天边的云霞图。
... ... ...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皓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依然依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远万年,依然陪伴着我这位游子。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3、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 ... ...
首联——远渡地点和此行目的
颔联——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气势磅礴的长江画图
颈联——月夜俯视 明月倒映
白昼眺望 天空高远
尾联——故乡的水 载我远行
依依不舍 远别故乡
《渡荆门送别》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
《渡荆门送别》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7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
发布于:2020-05-03 11:06:1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自学指导一(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书,找出相关文学常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本诗出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伟大的______诗人,字______,号______,被誉为“______”杜甫曾给予他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 ... ...
自学指导三:反复诵读诗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送别”?
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3、颔联写景,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山的美景的?
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6、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 ... ...
当堂练习: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
《渡荆门送别》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7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
发布于:2020-05-03 11:06:1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人及写作背景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 ... ...
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晚上,江面平静,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
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
... ... ...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两诗的比较鉴赏:
两首诗都写了自己出游的经历,都展示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写景技法高明,均有名句彪炳千秋,让世人时时吟诵。两诗景物描写皆融注感情。
《渡荆门送别》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
《渡荆门送别》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7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
发布于:2020-05-03 11:06:1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能读准诗歌的字音和感情。
2、能通过画图体会诗歌所写美景并感知写景诗句的妙处。
3、能体会尾联情感表达的巧妙。
... ... ...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 ... ...
李白的故乡
李白自小在蜀中(四川江油)长大,从“五岁诵六经”开始,遍访蜀中名山,早年读书于江油县的戴天山中,后来又游览峨眉,隐居青城,一直到24岁出川漫游,因此李白对蜀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挚的情感。
“随”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送别”二字不可删。
全诗紧扣“送别”二字,从为何送别到送别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娓娓道出诗人离开家乡开始新生活时,既喜悦、兴奋,又带着点惆怅、忧伤的少年情怀。这首送别诗虽没有送别时惯有的悲伤,但一样真挚动人。
《渡荆门送别》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
《渡荆门送别》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7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
发布于:2020-05-03 11:06:1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彰明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瑰丽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韵和谐多变。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 ...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 ... ...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语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 原时欣喜的感受。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情景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
《渡荆门送别》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6 学习目标 1、能读准诗歌的字音和感情。 2、能通过画图体会诗歌所写美景并感知写景诗句的妙处。 3、能体会尾联情感表达的巧妙。 ... ... ... 渡荆门送别 (唐..
发布于:2020-05-03 11:06:1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1、诵读、欣赏、品味诗歌。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
... ... ...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 村落。
诗中记叙了村行沿途风光和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学习活动一 :吟诵,读出诗的味道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 ...
学习活动二 :想象,丰富诗的意境
这首诗是记游的,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先概括画面,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首联画面——农家酒宴
青色的石桌上,一碟炒春韭青翠诱人,一盘剖开的咸鸭蛋溢着红油,两个瓦盆热气腾腾,山蘑菇炖公鸡,冬笋煨猪肉,肉香扑鼻。几位山民陪着陆游,手捧粗瓷碗品尝自酿的黄酒,酒色虽浊,酒味虽薄,但他们开怀畅饮,谈兴正浓。
学习活动三 :揣摩,感受诗人情感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江南山村的秀美画卷。
山村的人情美:山民热情好客。
山村的风景美:山环水绕,柳暗花明。
山村的风俗美:祭社祈年,箫鼓齐鸣。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你能揣摩出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吗?
... ... ...
学习小结
诵读、欣赏、品味田园诗,我们在心底常常忆起“农家、山水、腊酒、春社、鸡豚、桑麻、重阳……”,常常哼唱《乡间的小路》,常常吟咏《游山西村》、《过故人庄》,也许它会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田园风情的诗句。
《古代诗歌五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
《游山西村》PPT 第一部分内容:诗词导入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
《古代诗歌五首》PPT下载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8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读出一种尴尬和艰辛
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艰辛?
尴尬:辞官种田,却“草盛豆苗稀”
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狼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 ...
诗人辞官归隐,遇到的却是生活的尴尬和艰辛,此情此景,诗人是否抱怨、后悔?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两个转折、一个执著。
转折一:“草盛豆苗稀”之尴尬下,依然早出晚归,醉心田园。
转折二:“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执 著:但使愿无违(如何理解“愿”?)
“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诗人面临生活的尴尬和艰辛,并没有心生抱怨和后悔,而是流露出归隐田园之后的适意和愉悦。而这种愉悦和适意在诗中是以优美的画卷形式呈现的。请同学们三读课文,读出一幅图画、一种愉悦!
一幅图画:劳动晚归图——一人、一月、一路、一锄
请同学们分析该图的用意,用“没有……有的是……”的句式说话。
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月下晚归的惬意。没有官场的黑暗,有的是劳动的诗意。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劳动的快乐。
... ... ...
读出一种朴实、一种人格
朴实(文风):用语平淡自然,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的统一起来,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都朴素如随口而出。
人格: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来概括诗人的人格。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作苦中作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适意、愉悦之情。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
2.反复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诗歌。
3.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4.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兴:起床
②荒秽:指豆苗里的杂草。
③足:值得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 ...
1.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思想。
1.本诗“归”字是题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
(1)官场。(2)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3)田园。
2.诗人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 ... ...
向往自然是人的天性,陶渊明这种人生观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现在显然难以选择他的人生道路,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持自然淡泊的心境呢?
示例:陶渊明是可贵的,贵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学陶渊明是难的,但学陶诗是十分有益的,这是一种自然的召唤,生命的召唤——当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时,多留些空间给自己的灵魂,与陶渊明的诗魂倾心交谈,这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 ... ...
韵:气质,本性
羁:束缚
拙:愚拙
方宅:住宅方圆四周
尘网: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 。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说说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
... ... ...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情 境 复 原
1.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喻 情-厌恶悔恨
2.为何而归?
A、少无适俗韵: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性本爱丘山: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 ... ...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思考: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路?
作 业:
1、背诵本诗。
2、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律诗、绝句小知识
律诗——包括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叫七律。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计四十字。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计五十六个字。
绝句——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五言绝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字。
七言绝句: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计二十八个字。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
... ...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为判官。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便作于赴边塞的途中。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的情形。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 ... ...
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过了居延,感觉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 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 ... ...
王维的《使至塞上》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朗读吟诵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奇特壮美的西北边塞,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使至塞上》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出示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重点)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
《使至塞上》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使至塞上》PPT课件6 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开元25年,被排挤出朝廷,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王维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把握诗歌节奏
2、掌握诗歌重点字词
3、理解诗歌大意
... ... ...
一、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
二、赏析颔联
解释诗意: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
具体赏析:诗人以“蓬”、“雁”自比(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传达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想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诗中有画。有构图、有线条、有色彩。
... ... ...
品技巧:诗中有画
首先,它有构图,有大漠、孤烟、黄河、落日,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第三,有色彩,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品字词:孤、直、圆
“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却又表现出劲拔、坚毅之美。
“圆”:把落日写得亲切温暖而又有苍茫之感。
“孤”、“直” 、“圆”三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大漠雄浑辽阔的景象,而且将自己落寞、孤寂的情感融入在该景象中。
... ... ...
四、赏析尾联
诗歌大意:来到萧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具体赏析:表明行程似乎还要继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残缺美)
总结: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时的苍凉、落寞、孤寂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使至塞上》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出示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重点)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
《使至塞上》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使至塞上》PPT课件6 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首联 叙事—出使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出示目标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重点) 2.品析诗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
《使至塞上》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
《使至塞上》PPT课件5 作者介绍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
发布于:2020-05-03 11:06:17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翻译重点语句,把握文意。
自学检测一
铺毡( )对坐
雾凇( )
拥毳( )衣炉火
( )一小舟
更( )有此人
沆( )砀( )
更( )定矣
自学检测二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
2、是日,更定矣( )
3、独往湖心亭看雪 ( )
4、雾凇沆砀( )
5、惟长堤一痕( )(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8、客此( )
9、及下船( )
... ... ...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白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淡淡的)一道像墨痕一样的长堤,如一小点似的湖心亭,如小草一般大的小船,和船中米粒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 ...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正面写雪大的句子是:________,侧面表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 、总写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写雪中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什么?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作者半夜到湖心亭看雪。“痴”
2、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晚上八点)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3、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写作者的“痴”有什么用意?“痴”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包含了对作者“痴” 的赞赏,同时也衬托了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
“痴”包含着作者痴情于山水,痴情于自然,痴于偶遇知音之乐,痴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4、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5、文章表达了作者的那些情感?
... ... ...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拉”表现客人的热情和喜悦,写出了“天涯遇知己”之乐。
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在,反映出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
... ... ...
当堂训练(一)10分钟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表现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写金陵人可以体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写出了“巧遇知音,醉情自然”的意境,是作者写“痴”的一部分。
《湖心亭看雪》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重点) 2.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
《湖心亭看雪》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
发布于:2020-05-03 11:06:16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陶渊明集》。
陶写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辞归彭泽令后的次年(406)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躬耕农事的田园劳作之乐。《归园田居》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友、欢夜饮,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本诗为其三“乐农事”,包含了诗人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亲近自然的那种欣悦,以及远离污浊现实的决心。
... ... ...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首联)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颔联)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 ... ...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全诗中哪一个字揭示了诗歌主旨?
“愿”字表示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 ...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1、《归园田居》采用白描手法,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相映成趣。
3、语言平淡自然又富于情趣。
... ...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魅力作家 1.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PPT 第一部分内容:课前自主学习 短歌行 一、识作者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
发布于:2020-05-03 11:06:16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全文仅68字)
... ... ...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 ... ...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2、本文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3、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 ...
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 ... ...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写出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 )。
2、青林翠竹,四时( )备。
3、晓雾将( ),猿鸟乱鸣;
4、夕日欲( ),( )竞跃。
5、未复有能( )其奇者。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结构 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课后任务:熟练背诵全文。
《答谢中书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
《答谢中书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介绍 陶弘景DD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
《答谢中书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意,学习文章的写景手法。 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文。 知人论世 陶弘景(..
发布于:2020-05-03 11:06:1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陶弘景DD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v谢征w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 ... ...
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业
1、默写课文
2、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现代文大胆的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v可任选其中的一句加以想象扩展w
《答谢中书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
《答谢中书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介绍 陶弘景DD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
《答谢中书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意,学习文章的写景手法。 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文。 知人论世 陶弘景(..
发布于:2020-05-03 11:06:1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背诵这篇短文。
2.学习《答谢中书书》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高雅情怀。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答谢中书书》写自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 ...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②四时:四季。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①歇:消散。
②夕日欲颓:太阳快要下山了。颓,坠落。
③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④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⑤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 ... ...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全文可分三部分。开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是写景部分,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吗?
... ... ...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答谢中书书》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
《答谢中书书》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介绍 陶弘景DD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
《答谢中书书》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意,学习文章的写景手法。 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文。 知人论世 陶弘景(..
发布于:2020-05-03 11:06:1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境中写的。
... ... ...
有味的欣赏
苏轼真的是闲吗?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①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作者把自己说成是“闲”,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闲”字所体现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贬谪的落寞,更有自我排遣的达观。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文章表现出的作者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 ... ...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 ... ...
1、积累关于“月”的诗句。
2、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你心目中的最美的月亮描绘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目标导航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 ... 记承天..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
发布于:2020-05-03 11:06:1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苏轼(1037__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 ... ...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作者的是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苏轼、苏辙、苏洵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①考虑,想到 ②就 ③睡觉 ④共同,一起
... ... ...
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
用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的人生!
《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目标导航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 ... 记承天..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
发布于:2020-05-03 11:06:1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073)
... ...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一)找生字、读准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藻荇( )
(二)提示: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M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议一议:我们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有无规律可循?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
三、品读欣赏,把握情感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
提示:你头脑中浮现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苏轼?你能从其他诗中看到他的影子吗?苏轼自己有没有问自己?有没有问别人?自己怎么回答的?
... ... ...
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1、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
2、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
3、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人。
难言的人生况味!感慨!
1、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3、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
... ... ...
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
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说法。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 ... ...
训练建议:
请用现代汉语描绘此句所呈现出的画面,以此指导学生如何使描写形象生动。
写法要点:
1、恰当的修饰语;2、准确的修辞手法;3、适时的联想与想像;4、作者的主观感受等。
《记承天寺夜游》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目标导航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的韵味。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 ... 记承天..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
《记承天寺夜游》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
发布于:2020-05-03 11:06:15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介绍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 ... ...
生字注音
骨骼 gé 鸟臀目恐龙 tún地壳 qiào (子弹壳 ké )
岛屿链 yǔ liàn 深渊 yuān驮 tuó
流逝 shì 天衣无缝 fèng 褶皱 zhě zhòu
两栖动物 qī 薄 báo金属铱 yī 潮汐 xī 尘埃 āi
大劫难 jié 将来 jiāng(将领 jiàng 将进
酒 qiāng)应急措施 yìng cuò 硅 guī
排斥 pái chì 趋势 qū
陨石yǔn(损害 sǔn 殒命 yǔn)衍射 yǎn
... ... ...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 ... ...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5-17),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 ... ...
作者是怎样证明“撞击说”是成立的?
1、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10
2、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12
3、推理: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当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 ... ...
这两篇短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能说出几个恐龙灭绝的原因吗?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褶皱的褶、两栖的栖等字的读音;熟记携骨骼追溯潮汐等字的字形;理解冰天雪地天衣无缝等成语的意思;了解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
发布于:2020-05-03 11:06:14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后来他投身写作,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 ... ...
一、读一读
遗 骸 褶 皱 劫 难
致 密 扩 散 排 斥
陨 石 熔 化 追 溯
请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仔细阅读文章: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得出了怎样的推论?
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
... ... ...
一、初读课文 探讨内容
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二、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比较下面两句话与原文的区别,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
(1)板块上有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运动。
(原句: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要破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学实际。
(3)第六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这句话中的“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无生命的东西借助外力移动,“迁移”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目的的朝某一个地方去,换了以后就不准确了。
... ... ...
1、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 ... ...
四、速读课文 比较阅读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内容上比较)
相同点: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易通俗。
说明的角度:
《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无处不在的角度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证明恐龙的死因是外星撞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褶皱的褶、两栖的栖等字的读音;熟记携骨骼追溯潮汐等字的字形;理解冰天雪地天衣无缝等成语的意思;了解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
发布于:2020-05-03 11:06:14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请以“从文中,我了解了______”的句式搜集信息。(在找出各段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给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的生物叫做“生物入侵者”。
一、说明 “生物入侵者”的概念(1)
二、具体介绍“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2-4)
三、“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径和增多原因(5)
四、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两种不同态度(6-7)
五、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8)
... ... ...
1、下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
2、列数字:增加文章观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打比方:使说明更具体更形象生动
4、举例子: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浅显易懂。
你还搜集到哪些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
... ... ...
走上辩论台
辩题: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
1、语言清晰、声音洪亮
2、观点明确、立场鲜明
3、辩驳时要有“理”、还要有“礼”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另外,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 ... ...
你知道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试着搜集一些资料,写一篇科学小品文。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内容,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品位说明语言。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
《生物入侵者》PPT课件4 作者简介 梅涛 我国当代科普作家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学习目标 1. ..
《生物入侵者》MP3课文朗读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
发布于:2020-05-03 11:06:14
0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