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惠子是好友。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 ...
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答: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gR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答: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4.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答: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 ... ...
庄子讲gR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gR的故事里,gR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gR,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gR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 ... ...
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 ... ...
3、比较庄子与惠于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
学习两则故事,初步领略了《庄子》文章的特点,你能说出一、二点吗?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 ... ...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注意表达人物的语气,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讲gR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3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
发布于:2020-05-03 11:06:3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了解庄子的思想。
2、感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 ... ...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4、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作品简介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庄子》亦称《南华经》。在哲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 ... ...
1、庄子讲gR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gR的故事里,gR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gR,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说说文中gR、鸱、腐鼠、梧桐、练实、醴泉分别代指什么?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1、分析庄子和惠子的人物性格。
庄子: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2、分析文章的精彩之处。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gR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 ... ...
1、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 ... ...
说说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或者成语。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子、孟子的区别。
... ...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 ... ...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3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 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惠子是好友。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具有很高..
发布于:2020-05-03 11:06:3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 ...
读一读,并给红体字注音
相梁( ) gR( )( )
醴泉( ) 鸱( )
濠梁( ) 鱼( )
从容( ) 吓( )
精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答: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gR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答: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4.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答: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 ... ...
文章的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gR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 ... ...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 ...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梧桐不止( )
②非练实不食( )
③非醴泉不饮( )
④固不知子矣(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⑦请循其本( )
⑧或谓惠子曰( )
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⑩欲代子相( )
...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②夫gR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gR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 ... ...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 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惠子是好友。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具有很高..
发布于:2020-05-03 11:06:3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 锋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问 题。
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主人公介绍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所 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huán)公,蔡国(现在 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
... ... ...
给下列句中的斜体字注音。
1.立有间( ) 2.君有疾( )在腠( )理
3.寡人( ) 4.医之好治不病( )
5.桓( )侯不应( ) 6.汤( )熨( )
7.骨髓( ) 8.桓侯遂( )死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1 立有间 1.古义:一会儿。今义:之间。
2 居十日 2.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住所。
3 将益深 3.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4 索扁鹊 4.古义:寻找。今义:索取。
5 故使人问之 5.古义:特意 。今义:所以。
6 望桓侯而还走 6.古义:跑。今义:走。
... ... ...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扁鹊见蔡桓公(huán)
立有间(jiàn)
B.君有疾在腠里(còu)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hào)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huán)
汤熨之所及也(tàng)
D.火齐之所及也(jì)
桓侯不应(yìng)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D.桓侯/故使人/问之。
... ... ...
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桓侯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地方,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 ... ...
(一)填空:
1.课文中扁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表明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2.从课文中蔡桓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可以说明他的病得不到根本治疗的原因。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4.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
(二)改正下列错误的翻译:
1.扁鹊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还走了。
2.桓侯故意派人去问他。
3.医生总喜欢治疗没病的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4.病到骨髓里,那是司命可以治,医生是没有办法了。
《扁鹊见蔡桓公》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韩非子,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扁鹊见蔡桓公》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6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书中保存了不..
发布于:2020-05-03 11:06:3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你知道吗?
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
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主人公介绍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huán)公,蔡国(现在 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
韩非子其人
韩非子是战国末年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韩非子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韩非子》是集法家学说之大成 的著作,善于用寓言说明问题,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
... ... ...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 疑难字词注音.
2、学生听课文朗读,进一步纠正字音、朗读节奏及语气。
3.齐读课文。
扁鹊 蔡桓公 立有间 腠理 不应
还 走 汤 熨
火齐 骨髓 遂死
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5个难理解的字词,2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
... ... ...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之间,不治疗将恐怕加重。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在骨髓,是掌管生死的神管辖的,没有什么办法了。
3、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 ... ...
1.小组分工合作,推选代表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及旁白到讲台前表演。
2.集体评议,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予以表彰。
A、逃秦后的扁鹊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B、写一篇读后感。
《扁鹊见蔡桓公》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韩非子,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扁鹊见蔡桓公》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6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书中保存了不..
发布于:2020-05-03 11:06:3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原来是韩国贵族。他和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
《史记》记载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
韩非见韩国国力日益削减,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可是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他就奋力著述十余万言,宣传自己的主张,(著《孤愤》、《五蠹(dù)》、《说难》等)书传至秦国,受到秦王嬴政赏识,秦王发兵攻打韩国,索取韩非,韩王只好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结果当然被留在了秦国,可惜还没受到秦王重用,就遭到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狱治罪,死在狱中。
... ... ...
重点词语翻译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有间(jià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 ... ...
内容和主题
本文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盲目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
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
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扁鹊见蔡桓公》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韩非子,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扁鹊见蔡桓公》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
《扁鹊见蔡桓公》PPT课件6 书山有路 1.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书中保存了不..
发布于:2020-05-03 11:06:35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 ...
朗读课文,并思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
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拓展延伸: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提出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孟子》两章PPT课件3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孟子》两章PPT课件2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
发布于:2020-05-03 11:06:3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 ...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4 .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落实掌握生字词情况,读顺课文。
3、落实课文翻译,积累文言知识、名言警句。
4、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明白“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 ... ...
自学目标: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2)作者有否对此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假如有,是怎样论证的?
3)作者论证这个观点之后,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4)本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谈政治呢?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即提出观点。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 ... ...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写战争是为了借战争来表达政治观点。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加强语势。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三句,铺排而下,从反面否定了“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使后文主旨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突出“人和”的实质是要施行仁政,即“得道”,而并非此三者。了解孟子文章的铺排气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掌握背诵的条理性。
... ...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至理名言。
4、分析课文的论证思路,领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课前复习检测:温故知新
1、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时期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_____统一天下。
2、《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现存_____篇,南宋教育家_____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头揭示_____,接着从_____两方面分两层进行论证,得出“_____”的结论,进而推出“_____” 的结语。
4、得“人和”的实质:_____ 。
5、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
... ... ...
自学指导:自行阅读课文一次,结合课文注释弄清生字词读音,完成《全品》听课手册64页“三、1”题。
方法指导:
1、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百里奚 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2、注意读准下列节奏。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用时:2分钟。
... ... ...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百里奚 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学习指导:
辨明“发”与“举”的意思:
发:起,被任用,被起用。举:被举用,选拔。
“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分。“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 ... ...
自学指导一:
自学要求: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桌交流探讨,得出答案。
方法指导:
(1)课文第一段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①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结论作铺垫。
朗读并理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内容。
这段话推断归纳了六个人之所以在事业上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了才干。
②可作为论据,证明忧患使人有所作为。
(“忧患使人有所作为”是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中概括出来的)。
... ... ...
课外积累:
有关“困境”助人成才的名句:
1、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
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关的事例:
1、司马迁忍辱负重,搜集资料,发愤著书,写成不朽之作《史记》。
2、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3、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孟子》两章PPT课件3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孟子》两章PPT课件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
发布于:2020-05-03 11:06:3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重点字词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 ...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
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2、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
3、能准确的翻译课文。
4、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自读课文,说出蓝字的意思
1、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
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
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 ...
词类活用:
(1)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
(2)名词作动词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资财贫乏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孟子》两章PPT课件2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
《孟子》两章PPT课件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
发布于:2020-05-03 11:06:3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 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 齐读全文。
3.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4. 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 ... ...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给。)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而,连词。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连词。 却。)
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介词。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于,介词。对于。)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 ... ...
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孟子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论述观点的?
正面: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甚于死才,患有不避
反面: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
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
... ... ...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把握本文比喻、正..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
《鱼我所欲也》PPT教学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激趣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 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 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 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 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 文,从..
发布于:2020-05-03 11:06:3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字词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箪( ) 蹴( )
苟得( ) 不屑( )
羹( )
... ... ...
作家作品简介: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山东)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主张“法先王”。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对照注释互译第一段,小组代表发言: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本心。
... ... ...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4、“故患有所不辟”中的“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 ... ...
对照注释互译第二段,小组代表发言: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它食品的器皿 。
蹴尔:用脚践踏。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四斗为一钟。本词是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 ... ...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讨论,归纳本文的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开头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2、正反对比论证。第一段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第三段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得出结论,使读者心悦诚服。
3、道理论证。第一段先用喻证法提出论点,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推理的方法,分辨证、假设、因果三个层次进行说理,逻辑严密,因势利导;最后用层进式作结。全段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4、举例论证。第二段用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证明义重于生,二者不能得兼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
... ... ...
(1) 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 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 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 与通“欤”,语气词。
1.你能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与文章的中心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相同的诗句或事例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芬)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孟子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把握本文比喻、正..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
《鱼我所欲也》PPT教学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激趣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 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 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 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 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 文,从..
发布于:2020-05-03 11:06:3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 ... ...
通 假 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 ... ...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2、最能体现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是心”具体指: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或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表达了孟子 性善说的思想。
... ... ...
本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 ... ...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把握本文比喻、正..
《鱼我所欲也》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
《鱼我所欲也》PPT教学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激趣导入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 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几 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 这些问题的呢?这节课我 们学习《鱼我所欲也》一 文,从..
发布于:2020-05-03 11:06:34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2、体会本词的艺术特色
3、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 ... ...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
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
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吹角连营
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梦醒之后,不禁浮想联翩,耳边似乎听到了军营中鼓角齐鸣,边声四起,不由使人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
... ... ...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中回到接连响起号角之声的军营。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了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位白发苍苍的将军,手捧着一把宝剑,这是随他多年征战的朋友,他会对这位朋友说什么呢?
... ... ...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 2.能够赏析词句,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能够体会词人的爱国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知导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靖康事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达到顶峰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豪放词..
《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这四首词的内容,背诵这四首词。 2.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
发布于:2020-05-03 11:06:33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 ... ...
《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麾( ) 炙( )
的( )卢 霹雳( )
... ... ...
醉里挑灯看剑,
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
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吹角连营
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梦醒之后,不禁浮想联翩,耳边似乎听到了军营中鼓角齐鸣,边声四起,不由使人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
... ... ...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 2.能够赏析词句,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能够体会词人的爱国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知导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靖康事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达到顶峰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豪放词..
《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这四首词的内容,背诵这四首词。 2.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
发布于:2020-05-03 11:06:33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墨 子 简 介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注意下列红色的字的读音:
公输盘 械 郢 荆
胡不见 文轩 敝舆
糠糟 犀兕 鼋鼍
雉 梓 牒 圉 诎
... ... ...
一词多义
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说 公输盘不说(yuè)
请说之
已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虚 词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子墨子解带为城。
必为有窃疾矣。
... ... ...
第一部分:楚国将攻宋,子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宋。
第一层:写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1、第一段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
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提出了矛盾,即一方准备攻宋,一方设法阻止。
2、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墨子首先向公输盘提出他求他帮杀仇人的要求,并用金钱来诱使和刺激他,让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话。然后抓住这句话,据理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攻宋是”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这五个”不可谓“,步步深入地揭示了公输盘的行为是不正义的,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3、墨子如何说服楚王的?
墨子为了说服楚王,先用了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接着,用对比,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使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承认“善哉”。
4、墨子为什么要与公书盘进行一次假想的攻守战呢?
在这次假象战中,公输盘被打得无力还手,已经技穷了。墨子想通过这次的胜出,要楚王明白如果要真正动手的话,楚国也不一定能取胜。
... ... ...
人 物 分 析
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总 结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墨子先生的伟大形象。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表现了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本色。
《公输》PPT 第一部分内容: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战国中叶为..
《公输》PPT课件8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
《公输》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思想; 2、理解墨子的人物形象;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4、理解虚词为之以的用法。 墨 子 简 介 墨子(约前476~前390..
发布于:2020-05-03 11:06:33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了解墨子的政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墨子(约前468一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为宋国人(一说为鲁国人)。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他的“兼爱”和“非攻”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之际,反映了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要求和愿望。墨家源于低贱的手工业者,所以墨家与下层人民结合得比较紧密,是一门劳动人民的学说。
墨子一生的活动、事迹、思想和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汉书·艺文志》存《墨子》71篇,现仅存53篇。《墨子》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理,语言质朴无华、浅白易懂。
... ... ...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掌握下列字词读音
公输盘( ) 郢( ) 愿藉子杀之( )
胡不见我于王( ) 敝舆( )
犀兕( ) ( ) 鼋鼍( ) ( )
雉兔( ) 请说之( ) 鲋鱼( )
文梓F楠豫章( ) ( ) 以牒为械( )
诎( ) 圉( ) 禽滑厘( )
... ... ...
一、你能说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及含义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
公输盘诎 “诎”通“屈”,折服,理由
二、 “之“的用法
子墨子闻之
宋何罪之有
臣以王吏之攻 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为”的用法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之为梯
此为何若人
... ... ...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明的语言予以概括。
本文写墨子知道楚国要攻打宋国,就到楚国游说楚王, 经过与公输盘、楚王进行几个回合的较量,终于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意图。
2.公输盘为楚造了云梯,而墨子却把战争消弭于无形,他是凭借什么办法让楚王停止攻宋的?
以“见”字一线穿珠。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题?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2.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说。
墨 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楚 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说理巧妙。A、激怒公输盘,义正辞严;婉劝楚王,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B、逻辑性强。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C、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②机智善辩。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 ...
《公输》PPT 第一部分内容: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战国中叶为..
《公输》PPT课件8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
《公输》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思想; 2、理解墨子的人物形象;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4、理解虚词为之以的用法。 墨 子 简 介 墨子(约前476~前390..
发布于:2020-05-03 11:06:33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中了解墨子在文中的思想,进而了解墨子其人,初步感知诸子散文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传统文化,用古代思想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充实自己的心灵。
练读熟悉课文
请结合注释朗读课文,不懂之处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注意:文言知识的归纳)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特点等
... ...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②吾义 固不杀人(坚持道义)(顽固)
③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④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坏的舆论)
⑤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⑥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贼)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②胡不见我于王?
译:为什么不把我献给楚王呢?
③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牺牲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④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楚国的五千里,宋国的地方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 ... ...
1 墨子抓住公输什么心理,辩得公输盘“服”?
2 如果墨子用说公输的方式方法说楚王,结果会怎样?
3 你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练笔,《“墨子说公输”之我见》
《公输》PPT 第一部分内容: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战国中叶为..
《公输》PPT课件8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
《公输》PPT课件7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思想; 2、理解墨子的人物形象;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4、理解虚词为之以的用法。 墨 子 简 介 墨子(约前476~前390..
发布于:2020-05-03 11:06:33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自号“东坡居士”。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 ...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 ... ...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述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2、“亲射虎,看孙郎”引用了什么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即孙权。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3、下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 ... ...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 ... ...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妙在哪里?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是这首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4、在下阕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作豪迈风格。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 ... ....
《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这四首词的内容,背诵这四首词。 2.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
《江城子密州出猎》PPT课件7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婉约派:..
发布于:2020-05-03 11:06:3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会背诵、默写本词
掌握苏轼的相关信息(时代、字号、称谓、评价、代表作)
了解全词内容
理解本词中用典的作用
你了解苏轼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的主要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人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 ...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代表作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可谓一代才子,然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贬谪中度过,但他那豪迈旷达的襟怀却始终未改。
文体小知识
词大致可分两派:
婉约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豪放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你能分别说出代表词人吗)
... ... ...
结合注释散译本词
聊发:姑且显示
千骑(jì):形容随从之多。骑: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
卷平冈: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为了报答
倾城:万人空巷,倾城而出
太守:指苏轼自己
分别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片:描写密州出猎的场面(写景)
下片:表达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愿望(抒情)
请以豪迈奔放、高亢激昂的语气腔调再读本词
本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 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 ... ...
小结:全词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
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词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作豪迈风格。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 ... ....
《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这四首词的内容,背诵这四首词。 2.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
《江城子密州出猎》PPT课件7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婉约派:..
发布于:2020-05-03 11:06:3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女子的多愁善感,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之悲,情调感伤。
李清照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 ... ...
1.梳理文意,把握内容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以及内心的沉重、无奈。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 ... ...
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万念俱灰的惆怅与悲伤之情。
诗词中的“愁”
“愁”被称为“离人心上秋”,试析下面的诗句中的“愁绪”。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武陵春》PPT课件3 自主预习 掌握要点 1.掌握作家作品常识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3.理解词的大意。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武陵春》PPT课件2 作家作品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
《武陵春》MP3课文朗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 ....
发布于:2020-05-03 11:06:3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家作品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武陵春》等。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 ... ...
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情感的?
2.全词所要表达的是作者无尽的痛苦、难以排解的愁绪,是通过什么样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词中哪个句子表达了这种愁绪之浓之重?
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浓重愁绪,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在地上残留着花的芬芳。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
该句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 ... ...
《武陵春》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徐志摩:“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愁有了 味 道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了 重 量
秦少游:“无边雨丝如愁。”
愁有了 形 状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有了 体 积
... ... ...
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其他名作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
《武陵春》PPT课件3 自主预习 掌握要点 1.掌握作家作品常识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3.理解词的大意。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武陵春》PPT课件 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
《武陵春》MP3课文朗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 ....
发布于:2020-05-03 11:06:3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自主预习 掌握要点
1.掌握作家作品常识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读准字音,读懂意思。
3.理解词的大意。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流离异乡,无依无靠,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 ... ...
内容探究 师生互动
1 简要概括本词的上下两片。
2 主人公“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从中你能体会到其什么心态?
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4 简要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运用比喻。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作者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使抽象的“愁”变得更具体、形象和生动;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居然重得到了“载不动”的地步。“舴猛舟”可谓是夸张、比喻手法皆用也。到底是船小,还是“愁”之重?其间已不言而喻!
5 本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 ... ...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武陵春》PPT课件2 作家作品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
《武陵春》PPT课件 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
《武陵春》MP3课文朗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 ....
发布于:2020-05-03 11:06:3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智勇双全,将相之才。
早年身怀抗金救国大志,21岁就投笔从戎,23岁时集合几十人突袭队突入军营,生擒叛将;
由于主张抗金,遭到南宋朝廷内主和派打击,43岁即去职归隐,一直闲居在农村。
词作多为抒写爱国情怀、倾吐壮志难酬的悲愤。词风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继承和发扬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词的传统。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 ... ...
疏通文意 读懂内容
沉醉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 ... ...
醉里挑灯看剑:
写了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
当时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都受到南宋投降派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在现实生活中,韬晦之不暇,不可能触发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使他能暂时忘却现实,而通过“挑灯看剑”的举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曾经驰骋疆场的情景,并融入自己独特的境遇和感受,表达出一种壮中含悲的情感。
此词作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结局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梦境相互照应、对比。结构上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片的一般定式。
...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 2.能够赏析词句,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能够体会词人的爱国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 第一部分内容:新知导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靖康事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达到顶峰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豪放词..
《词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这四首词的内容,背诵这四首词。 2.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
发布于:2020-05-03 11:06:32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温庭筠(yún)(约812~866)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词风艳丽华美,代表作有《花间集》,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反复朗读这首词,回答:
你能感受到本词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本词描述了她怎样的故事?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 ...
过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对比,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通过拟人手法来刻划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
... ... ...
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望江南》PPT课件4 花间词派婉约派的前身,以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为创作主题。 温庭筠花间派鼻祖,被王国维评为惊艳绝人。 倚楼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
《望江南》PPT课件3 词的常识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诗余。和乐可唱。 豪放派、婉约派。 词牌、题目。 小令、中调、长调 温庭筠: 太原祁人。温庭筠诗和..
《望江南》MP3课文朗读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 ... ... 名师泛读,感情丰富,是很好的语文教学课件
发布于:2020-05-03 11:06:31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诗余”。和乐可唱。
豪放派、婉约派。
词牌、题目。
小令、中调、长调
温庭筠: 太原祁人。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浓艳精巧,“花间鼻祖”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多写闺情,称为花间词派。
... ... ...
言有尽而意无穷
时间:清晨——黄昏
景物:楼头—千帆—斜晖—江水——白O洲
情感:希望——失望——肠断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望江南》PPT课件4 花间词派婉约派的前身,以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为创作主题。 温庭筠花间派鼻祖,被王国维评为惊艳绝人。 倚楼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
《望江南》PPT课件2 温庭筠(yn)(约812~866)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词风艳丽华美,代表作有《花间集》为花间词派的..
《望江南》MP3课文朗读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 ... ... 名师泛读,感情丰富,是很好的语文教学课件
发布于:2020-05-03 11:06:31
0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