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认识干谒文并疏通文意。
3、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4、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栾城,有“小苏”之称,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 ... ...
本文是一篇干谒 (gān yè)文
干谒:有所企图而求见显达的人
以下是典型的干谒诗
溢( ) 嵩山( )
汨没( ) 华山( )
宫阙( ) 仓廪( )
苑囿( ) 翰林( )
恃( ) 惮( )
华之高( ) 斗升之禄 ( )
1、组长带领全组翻译课文。
2、译文中出现的困难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班内交流。
3、译文结束,梳理结构。
... ... ...
讨论: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文气论)
论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第二部分: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张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 豪俊交游
第三部分:申述欲见韩琦的愿望(主旨)
(居家一隅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自广)
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自明心志
... ... ...
1、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为什么?
2、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太尉才略冠天下体现在哪些方面?(原文回答)
3、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原文回答)
4、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你怎么理解为什么?
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文中的“气”是指: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气”淫作者修养的提高、阅历的丰富而形成,正所谓“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首段论述文与气的关系,说明养气为文的重要。其次论述增广阅历对养的作用。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扩大交游,丰富阅历以养气。
... ... ...
文章开头说“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他对做文章想到什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文章的语言、技巧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学会,但文章中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精神、气质则必须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不是学会的。
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作者提出观点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2 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 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
发布于:2020-05-03 11:05:01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00,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 ... ...
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想一想全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意大,发人深省。
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 ... ...
1、“墨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典故?
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
4、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⒈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是自己用精力取得的,不是天赋所致。
⒉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难道他喜爱人的善良,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而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墨池遗迹吗?
了解了这么多通过勤学而终于成就事业的人的事迹,你一定深有感触,请写下你的感受,并抄写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努力上进。
《墨池记》PPT课件3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劝学的主旨。 2、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曲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
《墨池记》PPT课件 关于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曾巩聪敏好学,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受到欧阳修的器重。嘉v二年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做过官..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劝学”的主旨。
2、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曲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曲的表达方法,理解文章“劝学”的主旨。理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写法。
本文选自《元丰类稿》,作者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曾巩聪敏好学,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受到欧阳修的器重。嘉v二年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做过官。
... ... ...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 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杂记的功能。因为所记事物具体可感,此类文章中便多有记叙周详、描写细致的佳作。总体来说,宋人杂记无论在结构还是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完善,成就更要高于唐人。而且宋人善于从所记事物中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
曾巩于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之前,曾在家乡临川(现在江西抚州)讲学。这篇文章是他在庆历八年(1048)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写成的。
本文从墨池落笔,结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完全是“以精力自致”的结果,而并非出于“天成”,进而推及学者深造道德更应该加强学习。文章阐明了勤学苦练对于事业上能取得成就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 ... ...
结构及艺术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具体分析:全文共两大段。第一段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介绍墨池的所在及形态。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第二层介绍墨池之称的由来。王羲之一向仰慕张芝,张芝在水池旁练习书法,到池中洗砚把池水都染黑了。这就是王羲之学张芝洗砚的遗迹,难道是真的吗?作者在这里特地用了一个设问句,那是因为称作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所以作者对此传说持有怀疑态度。
第三层不去追究墨池的真假,转而去写王羲之。王羲之不肯勉强自己去做官,曾经遍游东方,直至乘船出海,自己在山水之间感到心情愉悦,但他岂能恣情任性只满足并停滞在山水之间呢?这是用设问句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随之笔锋一转而进入第四层。
... ... ...
1、你从《墨池记》中领悟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2、《墨池记》用哪些设问句来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样写有何好处?
《墨池记》PPT课件2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00,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
《墨池记》PPT课件 关于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曾巩聪敏好学,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受到欧阳修的器重。嘉v二年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做过官..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
梁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而他本人的创作虽然成就并不很高,但却是自己理论的实践者,为新文学的真正发展开拓了道路。
... ... ...
一、速读课文
1、全文(正文+注释)900字左右
2、先自己读课文,把阅读中不认识的生僻字画下来。
3、生僻字在组内交流,组内解决。
二、齐读课文
读清句子及节奏
三、疏通文意
要求:(5分钟)
1、组长带领全组翻译课文。
2、选出组内最优秀的“译文能手” 准备在班级展示
... ... ...
认真听译文并概括段意
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重任,发愤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 ... ...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少年时期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言壮志。
1、你能找到少年立志的名言名句吗?
2、说出几个人小志大的少年英雄(文学作品中的也可以)
1、老年人看破一切,内心平静,少年人豪情万丈,肝胆忠肠
老年人生命即将干涸,少年人的前途则四通八达
老年人已是日薄西山,少年人则生机初萌
2、排比 老年与少年性格
3、几组比喻意思有交叉重复的地方,而开头两组已把握住了老年与少年最根本的区别
《少年中国说》PPT优秀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 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会写泻等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
《少年中国说》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就像歌中所唱的一样: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人在 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
《少年中国说》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1课时 背景资料 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文是作者在维新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时写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极力的说明中国的未来大有希望,并号召少年一代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他提倡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幼年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著有《饮冰室合集》。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爱国的热血。本文写于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全文共十段,计3000多字,课文选自原作开头两段及末段。
... ... ...
唯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唯知照例;唯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只因为思念往事,而每件事都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所以只知道墨守陈规;
只因为思索未来,而每件事都是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常常敢于打破常规。
唯多忧也故灰心,唯行乐也故盛气;唯灰心也故怯懦,唯盛气也故豪壮;
只因为多忧多虑,所以就心灰意冷,只因为娱乐欢欣,所以就精神旺盛;
只因为心灰意冷,所以胆怯懦弱,只因为精神旺盛,所以豪迈雄壮;
... ... ...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如果全国的少年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们中国将成为新兴的国家,它的进步是不可限量的 。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如果全国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们中国就象过去一样仍然是落后的国家,它的灭亡也将很快到来。
... ... ...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鲜红的太阳刚刚升起,发出万丈光芒;
黄河水从地下流出,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潜藏的巨龙在深渊腾跃而起,鳞爪高高飞扬;幼虎在山谷中吼叫,各种野兽一片惶恐;
... ... ...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我们少年)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我们)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我们的前途就象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美好的日子正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真美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像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同祖国一样万寿无疆!
... ...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全在我们少年人的肩上。
少年人有智慧,国家就有智慧;少年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少年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少年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人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
... ... ...
《少年中国说》PPT优秀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 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会写泻等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
《少年中国说》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就像歌中所唱的一样: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人在 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
《少年中国说》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1课时 背景资料 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韩太尉指韩琦。宋仁宗嘉佑元年曾任枢密使,掌军事;汉代太尉亦掌军事,故又称韩太尉。文章题目即两者兼顾,说的是一种官职。
阅读提示: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干谒文)。在封建社会,文人上书社会名流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体散文很多,但像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本文之所以能长久为人传诵,有两个独特之处:一,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心辱志,卑词厚谀,而是表现了一种高雅拔俗的姿态;二,提出了激发志气、养气为文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
... ... ...
讨论:难点理解
1.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文章怎样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2.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
1.观贤人之光耀
2.闻一言以自壮
3.尽天下之大观
3.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太尉的仰慕之情。
... ... ...
讨论: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文气论)
论点: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第二部分: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张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 豪俊交游
第三部分:申述欲见韩琦的愿望(主旨)
(居家一隅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自广)
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自明心志
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情。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认识干谒文并疏通文意。 3、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4、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2 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韩太尉指韩琦。宋仁宗嘉佑元年曾任枢密使,掌军事;汉代太尉亦掌军事,故又称韩太尉。文章题目即两者兼顾,说的是一种官职。
讨论: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文气论)
1.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论点)
2.孟子的文章宽厚宏博有浩然之气(论据1)
3.司马迁文章疏荡奇气乃周览之果(论据 )
... ... ...
第二部分: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张
1.开拓心胸志气,去国远游
2.游历名山大川,视野开阔
3.见到欧阳公,知天下文章
4.尚欲见韩太尉
第三部分:申述欲见韩琦的愿望(主旨)
1.于山已见终南、嵩、华之高
2.于水已见黄河之大且深
3.于人已见欧阳公宏辩秀伟
4.犹以为未见太尉
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自明心志
... ... ...
讨论:难点理解
1.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文章写太尉,为什么说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2.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
1.观贤人之光耀
2.闻一言以自壮
3.尽天下之大观
3.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太尉的仰慕之情。
... ... ...
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情。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认识干谒文并疏通文意。 3、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4、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
《上枢密韩太尉书》PPT课件 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
1876年1月12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弗朗西斯科。被父亲遗弃后由母亲和继父伦敦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抚养长大,并随继父姓伦敦。14岁时因贫困辍学,开始冒险活动。他乘单桅小帆船在圣弗朗西斯科湾探险,曾充当水手去过日本,当过白坐火车到处流浪的无业游民,19岁时在一年内学完中学4年课程,然后进入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离开学校, 加入1897年的克朗代克河的淘金大军。但在第二年返回时,依然两手空空并找不到工作,于是决心以写作谋生。他研读各种杂志,为自己制订写作日程表,撰写十四行诗、民歌、笑话、轶事、惊险故事和恐怖故事.
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
《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 ... ...
1.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味。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一、感知情节,明确主题
1.听课文朗读,感知故事情节。
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明确: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过程中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 ... ...
二、再读课文,赏析品味
(一)精读课文重点语段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体会。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二)学生自主选句探究
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及,“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 ... ...
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
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剽悍与强大。
《热爱生命》短文三篇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
《热爱生命》短文三篇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趣味情景导学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
《热爱生命》短文三篇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
发布于:2020-05-03 11:05:0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的?
... ... ...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1、自译与质疑想结合。
2、补充注释:
以:用来;广才:使……广博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年与时驰:年华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 ... ...
问题设置与探究: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吗(道理或事实均可)?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 ...
探究文章的结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 ...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以”字:
楚人以晏子短 吾欲辱之,何以也? 静以修身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非学无以广才
2、解释重点词语:
⑴夫(fú) :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 ... ...
《诫子书》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
《诫子书》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 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导入 《诫子书》全文虽只有..
《诫子书》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
发布于:2020-05-03 11:04:5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自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2、听读课文,标注字音及语气停顿;
3、提问范读,听范读字音、停顿是否有误;
4、随录音轻声跟读课文,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5、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互助解难。
3、班级内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 ... ...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 ... ...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志、学、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无以···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 、惜时句,再次品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 ...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1、完成本课《伴你学》;
2、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3、《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诫子书》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
《诫子书》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 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导入 《诫子书》全文虽只有..
《诫子书》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
发布于:2020-05-03 11:04:5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 ... ...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 ... ...
组内合作翻译
读一读,议一议,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的?
【注 释】
⑴夫(f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⑶行:操守、品德。
⑷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⑸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淫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⑽励精: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⑿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 ... ...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发言,分数计入小组)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 ... ...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④年与时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
《诫子书》PPT(第2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 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导入 《诫子书》全文虽只有..
《诫子书》PPT(第1课时)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
发布于:2020-05-03 11:04:5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 。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著有《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在29岁那年曾特意到西湖游览,写了十多篇游记。其中以“西湖”为题的有四篇,本课选的是《西湖》中的前两篇。
... ... ...
请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w ù ) 棹(zhào )
颊(jiá ) 丁酉( yǒu )
朝烟(zhāo) 夕岚(lán)
苏堤(d ī) 罗纨(wán)
艳冶(yě) 夕舂(chōng)
... ... ...
找出文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前两句用女子来形容西湖的娇艳;后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写出了令人目眩神迷,陶醉其中的西湖美景,一连四个比喻把西湖描绘得生动而清新。
这几句描写都有典据,你能说出来吗?
宋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
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____ 。”
宋 林升《题临安邸》:“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 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______________。”
... ... ...
第一自然段里描写的西湖最盛之景是什么?
写梅花有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哪几句话描写春景?主要写什么?
第三自然段写晨昏月景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些?
品味最后一句话的表达作用。
... ... ...
作者是用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
作者通过对西湖春天的自然风光、动人景象的传神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满心喜爱和深切感受。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活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拓展思考:
试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跟课文中的一段文字相比较,说说二者的写景方式有什么不同。
发布于:2020-05-03 11:04:5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曾巩聪敏好学,十二岁即能著文立论,受到欧阳修的器重。嘉v二年举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做过官。他也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名列于唐宋八大家。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 。
墨池,写字时供洗笔洗砚的水池。文中所记墨池在江西临川,相传为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墨地遗迹。
... ... ...
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⒈以临于溪 靠近
⒉岂信然邪 确实
⒊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本来
⒋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影响
二、辨析下面词语的意思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形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当……时候
有地隐然而高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岂信然邪? 代词,这样
... ... ...
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想一想全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墨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典故?
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
4、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 ... ...
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 ... ...
三、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⒈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是自己用精力取得的,不是天赋所致。
⒉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难道他喜爱人的善良,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而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墨池遗迹吗?
《墨池记》PPT课件3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劝学的主旨。 2、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曲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纡徐屈..
《墨池记》PPT课件2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00,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
发布于:2020-05-03 11:04:5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西门豹简介
战国时期魏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西门是复姓,如:欧阳、司马。豹是他的名字
1、 熟读课文,理清事情发展顺序,会给课文三部分写小标题。
2、读中感悟,能从西门豹的言行中,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学习他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邺 魏国 巫婆 苇席
灌溉 绸褂 开凿 官绅
磕破 渠道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 ... ...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西门豹治邺的原因、经过、结果的段落。为这几部分写小标题,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学习提示:
原因:第—至第—自然段 讲的是——
经过:第—至第—自然段 讲的是——
结果:第—自然段 讲的是——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调查研究
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下列表格,同桌交流。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破除迷信
自由朗读(11—12)自然段,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做的?体会他这样做的巧妙所在。
... ... ...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并批注理解。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魏国邺县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媳妇,榨取民财,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相信迷信,老百姓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
... ... ...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
... ... ...
课堂检测:
1、根据意思写词语。(每题5分,共20分 )
(1)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
(2)居住的人少,十分荒凉。( )
(3)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4)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
2、西门豹治邺的过程:——、——、——。详写的是—— 和——。
略写的是 ———(每空10分,共60分 )
3、西门豹是一个——、——的明智官员。(每空10分,共20分)答案还可以是有勇有谋 尊重科学 为民除害 敢作敢为
... ... ...
搜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名言和故事读一读,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西门豹治邺》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我爱学字词 西门豹 娶媳妇 巫婆 官绅 干旱 徒弟 提心吊胆 磕头 流淌 凿开 灌溉 词语解释 田地荒芜 田地因无人打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 形..
《西门豹治邺》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提起封建社会,我们常常联想到一个词语,那就是封建迷信。可是你知道吗? 封建时代,也有一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物。他就像一..
《西门豹治邺》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说一说 西门豹到了邺县这个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景象?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查一查 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
发布于:2020-05-03 11:04:5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分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课后129页生字和172页本课词语)
3.能正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谁,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了)
... ... ...
我会认,我会写
管理 田地 旱灾 迎接
徒弟 扑腾 渠道 灌溉
收成 老百姓 眼睁睁
人烟稀少 提心吊胆
1.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2.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3.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4.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5.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十分害怕。
... ... ...
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的是( )时期,( )治理( )这个地方,运用了( )的方法,破除了( ),惩治了( ),教育了( ),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这儿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老百姓一起惩治巫婆和官绅,并开凿渠道,引水入漳河,使庄稼获得好收成。
... ... ...
1.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读一读,想一想
1.齐读第10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
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漳河边上怎么会站满了老百姓呢?
2.自读第10-15自然段,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 ... ...
再读课文10—15自然段,想一想:
1.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
2.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西门豹帮老百姓破除了迷信,为什么还要帮他们新修水利呢?邺这个地方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温馨提示: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
... ... ...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西门豹了解到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造成的。
2、西门豹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借口说___________,把巫婆和官绅头子___________。同时也给了其他官绅一个警告:_________。然后,他兴修________,开凿________,使农田得到了________,农民有了___________。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穷人家受害最深,纷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 ... ...
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
2、居住的人少,十分荒凉。( )
3、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4、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
《西门豹治邺》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我爱学字词 西门豹 娶媳妇 巫婆 官绅 干旱 徒弟 提心吊胆 磕头 流淌 凿开 灌溉 词语解释 田地荒芜 田地因无人打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 形..
《西门豹治邺》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提起封建社会,我们常常联想到一个词语,那就是封建迷信。可是你知道吗? 封建时代,也有一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物。他就像一..
《西门豹治邺》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说一说 西门豹到了邺县这个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景象?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查一查 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
发布于:2020-05-03 11:04:5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学常识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等等。
... ... ...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情节)
《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
分析课文:
描写罗敷采桑时的器物的句子是:_____,___
描写罗敷装饰和衣着的句子是:_____,___
别人对罗敷的美的反应的句子是:_____,___
罗敷夸耀夫婿官高位显的句子是:_____,___
罗敷夸耀夫婿仪表堂堂的句子是:_____,___
... ... ...
诗歌的第一部分:描写罗敷的惊人美貌。
诗歌的第二部分:写“使君”仗着权势强要罗敷与他一起坐车回去,遭到罗敷的断然拒绝。
诗歌的第三部分:描写罗敷向“使君”盛夸自己的夫婿,说他官居要职,才貌出众 。
... ... ...
关于烘云托月法写人的的解说
烘云托月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 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的陪衬。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文学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意通过对环境气氛和各种景物的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学习和借鉴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是有帮助的。
... ... ...
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
4. 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6. 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
7.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8.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 ... ...
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明确:罗敷采桑、罗敷拒诱。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
明确: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 ...
探究本诗写作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明确:这首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的美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了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
明确: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夸耀,是由排比句构成理想化的夸张;作者又将使君的鄙陋平庸与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进行对比。
《陌上桑》PPT课件6 文学常识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这..
《陌上桑》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乐..
《陌上桑》PPT课件4 解题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
发布于:2020-05-03 11:04:5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陌(mò)隅(yú) 敷(fū)笼(lóng)系(xì)
倭(wō)堕(duò)髻(jì) 缃(xiāng)绮(qǐ)
襦( rú )捋(lǚ)髭(zī)须 著(zhuó)
(qiào)踟(chí)蹰(chú) 姝(shū)
宁(nìng)载(zài)不(fǒu)
骑(jì) 婿(xù)骊(lí)系(jì)马尾
络(luò)皙(xī)H(lián)盈(yíng)
冉(rǎn)趋(qū)
... ... ...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脱帽著俏头( )
2)但坐观罗敷( )
3)使君遣吏往( )
4)问是谁家姝( )
5)使君谢罗敷( )
6)五马立踟躇( )
7)宁可共载不( )
8)何用识夫婿( )
9)皆言夫婿殊( )
10)盈盈公府步( )
... ... ...
读了文章之后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首民歌叙述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义正辞严拒绝封建权贵使君的调戏并机智地斗败使君的故事。
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罗敷形象的刻画手法
1.虚写:
a.侧面描写:采桑工具(青丝、桂枝)、发饰(倭堕髻、明月珠)、服装(缃绮、紫绮);
b.烘托手法:旁观者的反映(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陈祚明:“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今止言服饰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着笔,诚妙手也。”
2.实写—正面描写:
a.动作、语言:前,致辞—坚贞、勇敢。
b.独白:夸夫—机智、辩才:威势 、富贵、 秩迁 、风度
... ... ...
阅读下列关于烘云托月写法写人的解说及范例,进一步领会烘云托月写人的技法之高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运用烘云托月法写人,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的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
(如用景物渲烘托、器物的陪衬、借助其他人的反应表现人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对比突出人物等。) 学习文中的描写人物手法,并试着摹仿写一位同窗好友,作为毕业留恋
《陌上桑》PPT课件6 文学常识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这..
《陌上桑》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乐..
《陌上桑》PPT课件4 解题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
发布于:2020-05-03 11:04:5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熟悉诗歌内容,能理解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3、探讨诗歌主题,归结人物形象。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 ... ...
思考每节的层意
第一层 从各个方面渲染罗敷的美丽
第二层 刻画使君的无耻
第三层 罗敷夸夫,巧斗使君
1段作者是如何充分展现罗敷非同寻常的美的?
正面描写 美好景物的渲染 精美器物的陪衬 美丽服饰的描绘
侧面描写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来归相怨怒”
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罗敷的聪明机智的
表现在她拒绝使君求爱的巧妙上:
(1)、先说“使君一何愚”“罗敷自有夫”,斥责其愚蠢贪婪。
(2)、然后夸夫婿,对比使君。使君自然听得扫兴,自感狼狈。
... ... ...
罗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⑴夸耀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⑵夸耀夫婿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⑶夸耀夫婿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⑷夸耀夫婿接连升迁,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
⑸夸耀夫婿仪表堂堂:“为人洁白晰,HH颇有须。”
⑹夸耀夫婿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⑺众多官员盛赞夫婿:“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 ...
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夸耀夫婿,压倒对方,使他自惭形秽。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表现她机智勇敢,善于斗争、忠贞不二、不畏权势。
《陌上桑》PPT课件6 文学常识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这..
《陌上桑》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乐..
《陌上桑》PPT课件4 解题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
发布于:2020-05-03 11:04:5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
【难读字音】
隅(yú) 敷(fū) 笼系(jì)
倭(wǒ) 堕(duò)髻(jì)
缃(xiāng) 绮(qǐ) 襦(rú)
捋(lǚ ) 髭(zī)须 著头(zhúo qiào)
踟蹰(chí chú) 姝(shū)宁可(nìng)
千余骑(jì) 骊(lí)HH(lián)趋(qū)
... ... ...
【词语解释】
〔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 ... ...
三 、古今异义
坐:古,因为,由于。
今,乘、搭。例,坐车。
谢:古,请问。
今,表示感谢。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夸赞其环境、器物和服饰?
夸赞环境、器物和服饰的目的在于烘托罗敷之美。
为何要极力写众人被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写众人的表情是用侧面描写衬托罗敷之美
本诗的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觉得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例说明。
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怒”,其动作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且夸张得合情合理 ,真实可信。
... ... ...
这些夸张描写对刻画罗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铺叙手法,写得文辞飞动,酣畅淋漓。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含蕴着一种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高超的侧面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换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陌上桑》PPT课件6 文学常识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这..
《陌上桑》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乐..
《陌上桑》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理解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3、探讨诗歌主题,归结人物形象。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
发布于:2020-05-03 11:04:5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幼年起靠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著作大多探讨生死问题,强调人性尊严正直。杰克·伦敦在其精彩而短暂的一生中写了19部长篇和150多部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马丁·伊登》、《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等。
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的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盯着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 ...
三要素一:情节
开端:两个淘金者在荒原中艰难前行
发展:“他”被比尔抛弃,独自在荒原中前行
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狼漫长的对峙
高潮:人与狼殊死搏斗并胜利
结局 :比尔死了,“他”获救了
三要素二:环境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烘托渲染气氛
荒凉、恐怖、充满未知的险恶
2.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
痛苦、挣扎,但始终坚持活下去的信念
3.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不断地变化,生命受到了不同的威胁
4.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小说主题
荒原的荒凉而辽阔,旷远而神秘,广袤而寂静,象征着原始和自然,艰难和险阻,野蛮和凶险,威严和公正。
... ... ...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小说的主题:生命的意识和信念的力量
主人公不断地追求同伴的踪迹,虽然孤零零一个人,却没有退路,心里的目标很明确:活着回去。他心存希望:找到子弹、食物、工具和船。他一路挣扎,一路相信前方就是希望,相信同伴在等他。正是这种信念在鼓舞着他坚持下去。在自然险恶环境的威胁中,主人公凭着本能和强烈的生存欲望,勇于抗争,战胜困难赢得了胜利,这就是生活的强者。
... ... ...
关于小说的象征意义
1.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为什么他连个名字也没有?
2.为什么小说多次提到数火柴,有什么象征意义
3.荒原和狼有何象征意义?
4.“他”最后被捕鲸船所救,捕鲸船有何象征意味?
作为淘金者,他遇到了饥饿、寒冷、野兽这些困难,但是凭借他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生的辉煌,他的成功。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
(1)要勇于面对失败。
(2)要勇于面对孤独。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热爱生命》短文三篇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
《热爱生命》短文三篇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趣味情景导学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
《热爱生命》短文三篇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
发布于:2020-05-03 11:04:5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 ... ...
张抗抗(1950— ),浙江杭州人,当代女作家。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长篇小说《分界线》,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
张抗抗是从那些大是大非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有很沉重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他们那一代人甚至几代知识分子和正直人们的骨子里散发出来,那是没办法克服的。张抗抗怀有远大志向而羁于田垄之间。自恃有才却长期被湮没,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浩瀚无垠( ) 袅袅( )
万籁俱寂( ) 鼎盛( )
沙砾( ) 啾啾( )
镜泊湖( ) 瘠薄( )
郁郁葱葱( ) 嶙峋( )
沉湎( ) 窥测( )
孱弱( ) 吝啬( )
徘徊( ) 愤懑( )
簌簌( ) 崛起( )
... ... ...
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第二部分(3—20):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第三部分(21—27):描写亲眼所见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仰之情,并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1、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韧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2、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3、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地下森林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1)煎熬:毁灭、沉寂、没有生命。
(2)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3)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 ... ...
1、 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文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情感的强度有所不同。用“你”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 ... ...
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但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大家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地上路!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干枯的小草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爬下去,爬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请你代写几句格言警句。
... ... ...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韧顽强,不怕艰难,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能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二、1、课文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情感的强弱度有所不同,用“你”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2、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地下森林断想》PPT 第一部分内容:走近作者 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
《地下森林断想》PPT课件5 走近作者 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
《地下森林断想》PPT课件4 作者简介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
发布于:2020-05-03 11:04:5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学习重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如何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训练。
... ... ...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其他的作品还有《莎士比亚》《歌德》《伏尔泰》《凯撒》《米开朗基罗》《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
勃兰兑斯出生于犹太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等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著作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 ... ...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也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1、课文第二段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如何理解“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就会越多,后来发生的事情和以前的事情看起来“似曾相识”。
2、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 ... ...
1、“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龄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2、“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这是什么意思呢?
写出了阿基米德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为了劳作、为了事业甚至可以忘却生命。
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根。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开始变得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人的一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叶子到底是挂在树尖还是树梢。
... ... ...
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1、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2、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像凯撒大帝、秦始皇等。在工厂劳作的人:像爱迪生、张衡、毕N等。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PPT 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古典名著 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红楼梦》、《西游..
《接受挫折笑对人生》PPT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祝愿他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但是并没有人真的能够像他人祝愿的那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那些祝福只是人们良好..
《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PPT 班会主要流程 活动一:我认识挫折。 活动二:挫折助我插上翅膀。 活动三:职场挫折我支招。 活动四: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 ... ... ... ..
发布于:2020-05-03 11:04:5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和重要虚词用法。能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释义,理解重点语句的特殊用法
2.欣赏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3.学习并体会晏子的论辩技巧
4.了解其他外交家利用机智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明确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 ...
走进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
一、了解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止。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重要的辅助手段。楚自从庄王一鸣惊人之后,迅速崛起,国力日强,骄横日甚。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要称霸诸侯,经常派兵攻打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以显示自己的强大。一时间,迫于楚国的压力,诸侯国纷纷到楚国称臣朝贡。此时齐桓公去世已近百年,齐国在诸侯中称霸的盛世已过,虽国力远不及楚国,但作为大国,雄风犹存。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间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二、晏婴及《晏子春秋》
晏子(?—前500),名婴,字仲平. 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战国时期的人搜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全书共8卷,215章。每章由于一个小故事构成,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 ... ...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准确翻译。
3.复述课文内容,进行点评。
精读课文,小组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晏子和楚王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并创作一个课本剧,组内交流后推荐到全班进行点评。
(学生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往往过度强化了晏子的能言善辩,言辞激烈,以致情绪激动而忽略晏子与楚王、齐国与楚国地位的不同和晏子不卑不亢的气度)
点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更加细致地感悟晏子形象,发现文章“事核而言练”之美
... ... ...
小结:文章描写楚王和晏子的问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练,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又运用了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描写。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警过人,习辞善辩都跃然于纸上。体现了我国文言文言辞之美
下面一则短文写了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请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尝试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词汇和特殊语法现象
2.尝试分析晏子在这篇短文中使用的论辩技巧
《晏子使楚》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翻译课文。 (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
《晏子使楚》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分析晏子的形象。 4、学习并体会晏子的论辩技巧。 ... ... ... ..
《晏子使楚(二)》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资料宝袋 晏(yn)婴(yīng) 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有政治远见和外交能。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
发布于:2020-05-03 11:04:5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性格特点的方法。
二、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三、学习区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 ... ...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文言文学法指导
1、读—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能流利背诵。
2、译— 能从词语入手,准确翻译课文方法:增、删、调、换、补、直。
3、析— 分析课文:分层次、知内容、探主旨、品名句。
4、积— 积累:成语、名句、名段。
5、拓—拓展迁移:相关名篇、名句。
... ... ...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增)加字解释法: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2、(删)虚词不译法:无实际意义的字词不译;
3、(调)句式调整法: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调整倒装句的句序
4、(换)换字解释法: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5、(补)省略补充法:补出省略成分
6、(直)不变直译法 :专用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时间及现代文中仍沿用的单音节词不变
... ... ...
分组讨论,高效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区寄只是一个小孩,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
2、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文章是如何体现的?
3、柳宗元极善用笔,丰富的故事情节,只用了简洁的笔点画勾勒,却处处动人心魄,但文章仅为了写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故事吗?如果不是,透过字面,作者真实的目的会是什么呢?
4、找出反映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 ... ...
1、区寄只是一个小孩,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
1、区寄利用了常人认为的孩子胆小、体弱、幼稚的认识来麻痹敌人。
2、他还利用了强盗的自私贪婪,见利忘义的特点。
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文章是如何体现的?
... ... ...
穿越历史的长河,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有的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舍生忘死,直到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今天应该做些什么?
语言积累 归纳训练
1、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郴( )州 荛( )牧儿 恐栗( )
遽( )曰 僮( ) 惧惮( )
大号( ) 疮( )手 区( )寄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指虚所。
(2)恐栗,为儿恒状。
(3)州白大府。
... ... ...
5、 了解作者:作者( ),( )代著名文学家。字(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 )、苏辙、( )、( )、曾巩。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2)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3)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童区寄传》PPT课件3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性格特点的方法。 二、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三、学习区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了解当..
《童区寄传》PPT课件2 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一般只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立传。 这篇传却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写的。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
《童区寄传》PPT课件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性格特点的方法。 二、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三、学习区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了解当..
发布于:2020-05-03 11:04:5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你都搜到了哪些描写落叶的优美诗词?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6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
... ...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体味作者由落叶引发的生命感悟。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
你会读吗?
妩媚 忌妒 憧憬
婀娜 凋落 寒伧
绰约 停滞
... ... ...
速读,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法桐的叶子由——到——再到——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到——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哲理。
细读,品味语言
方法提示:可以从用词美、修辞美、哲理美、写作手法运用美等角度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赏析。
1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落叶具有着同样的精神,你能试举几例,并简述他们的突出事迹以及你对他们评价?
2自然界中有很多跟落叶一样的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能给人启迪。请就你熟悉的某种自然现象,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两张唯美女孩落叶PPT背景图片;
这是一套金灿灿的落叶背景PPT模板,共22张。
这是两张唯美风格的,秋天落叶PPT背景图片。
发布于:2020-05-03 11:04:56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