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 ... ...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 ... ...
1、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3、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代词,他。例:跳往助之。
助词:的。例:隐土之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甚矣,汝之不惠。
表承接: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面山而居
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 ... ...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壤”,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3):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二者是同时到来的。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的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 ... ...
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用两山的高大反衬移山的艰难。
(1)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2)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对寓言的理解要通过故事叙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义。而不要纠缠这个故事是否“真实”,神话是否与迷信有关,甚至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愚公的形象等。这些都与阅读寓言的本义有违背的。
... ... ...
1、《愚公移山》选自(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 )著,战国前期( )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
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2)指通豫南
通“直” 一直
(3)阳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阴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 ... ...
1、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假如我是当代愚公。
2、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假如我是当代智叟。
《愚公移山》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愚公移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2. 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
《愚公移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列御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
发布于:2020-06-30 10:44:52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zhǐ)。
... ... ...
深入思考:
“所谓伊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我们苦苦追寻、渴望拥有的某种美好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指所爱的女子。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一、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 ...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蒹葭》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这里说说的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
《蒹葭》PPT 第一部分内容:疏通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伊人:那人,..
《蒹葭》PPT课件8 复习旧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现存305篇。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
发布于:2020-06-30 10:44:1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原名《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始称《诗经》。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05篇乐歌。作品按乐调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品味作品的情韵美和音乐美。
分析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 ... ...
艺术特征:
一、语言富于音韵美
1、四言为主,富有节奏美。
2、重章叠唱,富于旋律美。
3、使用尾韵、叠音词、双声词、叠韵词增强声韵美。
二、比、兴的表现手法。
比:相当于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词”
... ... ...
思考与练习
•诵读本诗,体会作品的声韵美。
•分析诗中比兴手法的使用方法
《关雎》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
《关雎》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关雎》PPT课件8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发布于:2020-05-03 11:06:51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 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 ...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在河之洲 黄河(现指一般的河流,词义扩大)
君子好逑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左右流之 寻求择取
寤寐求之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寤寐思服 想(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亲爱(名词作动词用)
左右d之 选择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 ... ...
各节大意:
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目中姑娘的向往之情。
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心中女子日日夜夜的追求。
第三节:直接抒写男子对心中爱慕的姑娘追求不到的苦恼。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表达男子要用琴瑟亲近心中的姑娘。
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表达男子要用钟鼓取悦心中的姑娘。
写作特色: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二、韵律和谐:
1、运用叠音(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一唱三叹的手法。
... ... ...
《关雎》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
《关雎》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关雎》PPT课件8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发布于:2020-05-03 11:06:51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背景材料
《诗经》本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一)《诗经》的编定
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作
产生的地域范围广
作家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的人士
(二)《诗经》“六义”
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有15国风,160篇。
雅:“王畿”之乐,分为大雅、小雅,105篇。
颂: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40篇。
赋:铺陈直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 ... ...
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也就是说,用伊人来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治国有希望。”
二是“求贤”或“招隐”说。 “伊人”即“贤才”或“隐士”。
“贤人隐居水滨,慕而思见之。”姚际恒《诗经通论》
“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方玉润《诗经原始》
三是“爱情”说。如有人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有翻译家就将这首诗翻译成 “a love song”,伊人是 “the lover”。
... ... ...
(三)艺术特色分析
1、悦耳悠扬的音乐美
语言形式上,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旋律感;
2、意境朦胧的画面美
伊人——朦胧、虚幻、求之而不得
蒹葭——萧疏清冷、彷徨凄切
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
伊人之所在——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
3、赋兴运用的韵味美
每章开头赋中见兴,以景托情,增加了诗的韵味。
《关雎》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
《关雎》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关雎》PPT课件8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发布于:2020-05-03 11:06:51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
蒹葭萋萋 白露未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水中坻 水之 水中b
三节诗有什么特点?
1、韵脚 2、叠词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
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
苍苍 为霜 一方 且长 水中央
凄凄 未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 且右 水中b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 ... ...
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试一试,相信你也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译读余下的两章。
芦苇初出青翠翠,清晨露水变成霜。
伊人呀,你在哪?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 ... ...
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的画面。
读________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让我________。
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围。
细读:感受诗人的情感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1)思念向往。
(2)执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 ... ...
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 ...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字简约。通过简约的文字将主人公那痴迷执着的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
b、形象朦胧。虽然主人公的执着和追慕对象的高洁的形象令人深刻,但在外貌等方面却显得朦胧让人遐想无限。
c、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本只称《诗》,或举其整数城“诗三百”。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 兴”
... ... ...
《诗经》的“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的“赋”“比”“兴”
赋就是陈述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辞。
比 、兴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蒹葭》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这里说说的诗,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
《蒹葭》PPT 第一部分内容:疏通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伊人:那人,..
《蒹葭》PPT课件8 复习旧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现存305篇。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
发布于:2020-05-03 11:06:51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i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邹忌/修/八尺有余 皆以/美于徐公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语气、语调……
... ... ...
1、读准句子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勾画出不懂的词句
合作探究,研习课文
第一段:诵读指导:
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
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
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发的深思,他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 ... ...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与徐公比美
2、邹忌如何与徐公比美的?
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以及妻、妾、客的三答。
3、妻、妾、客为什么异口同声肯定邹忌比徐公美呢?相同的语意,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妻由于爱而有偏私,妾由于畏而不敢直说,客由于有所求而要讨他的欢心。
妻语气极尽赞美,表现了一种偏爱的感情;妾不像妻那样热情称赞,表现出一种逢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客人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
... ... ...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节奏感很强,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第三、四段:
1、说说这两段的内容。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
2、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邹忌(进谏者):由小见大,设喻巧妙,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 ... ...
合作探究,鉴赏品味
1、你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段内容吗?
邹忌比美、威王受蔽、威王除蔽、除蔽结果
2、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等。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 ... ...
主 题
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劝谏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优质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故事的情境。 2.结合课下注释,与同桌疏通文意并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3.以读代讲..
发布于:2020-05-03 11:06:5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2. 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 ... ...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
b.杂曰。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 ...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3.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 ... ...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移山》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愚公移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2. 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
《愚公移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列御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
发布于:2020-05-03 11:06:5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出处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 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和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原本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对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 ... ...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 ... ...
字词补充注释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竭尽 险:形作名, 险峻大山
以君之力 以:凭 杂曰 纷纷说道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于是 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凿 垦:挖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到
而山不加增 加:副词,更加 增:增高
指通豫南 指: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聪明)
一厝朔东 厝:措(放置)
无陇断焉 陇:垄
... ... ...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 ... ...
《愚公移山》通过对愚公的赞美,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和顽强毅力。愚公是一个敢于斗争,勇于实践,具有真知灼见的典型形象,实际上一点也不愚。智叟则是一个目光短浅,缺乏斗志,而又自以为是的被批评的对象,名为“智叟”,实际含有讽刺意味。
“愚公移山”今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这件事情是否是笑谈?为什么?
决心:山高——年老——移山
行动:聚—谋—率—叩—垦—运
影响:家人—邻居—智叟—山神—天帝
结果:神惧—帝感—负山—无垄断
... ... ...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2008年奥运会的金牌第一?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愚公移山》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
《愚公移山》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2. 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作家作品的介绍 《愚公移..
《愚公移山》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列御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
发布于:2020-05-03 11:06:5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 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3、重点掌握词语:关雎、窈窕、参差、寤寐、辗转、悠哉悠哉、乐、友、荇菜
教学难点:
1、双关和叠韵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 ...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160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105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
2、《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触景生情。
... ... ...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在河之洲 黄河(现指一般的河流,词义扩大)
君子好逑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左右流之 寻求、捞取(与下文“采”“d”有动作上的先后)
寤寐求之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寤寐思服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左右d之 拔取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 ... ...
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2淑女:美好、贤惠的女子。
3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4求之不得:十分想要,但得不到。
5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 ... ...
译第一章: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
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
... ... ...
思读课文,把握诗意,品味诗情。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反复吟诵诗歌,讨论探究
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歌抒发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了《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中的哪种)
3、诗歌是如何抒发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的?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写出自己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这个青年男子所思念的是一位在水边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姑娘劳动是窈窕的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极写追求、思念的迫切心情;“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彻夜不眠的程度。悠,长,相容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情思,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出之,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的相思之苦,深深的表现出来。
第三部分,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是这位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并陶醉在自己预想的成功喜悦之中。
... ... ...
六、小结。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腻,有止所当止。她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作品。
七、当堂训练
1、达标训练: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 荇菜()
⑵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__篇,包括____ 、____、____三部分。
2、能力提高:
本诗以____、____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 ...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澹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澹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 ... ...
八、课后作业
1、“之”字的用法
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d之”
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关雎》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
《关雎》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关雎》PPT课件8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发布于:2020-05-03 11:06:5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根据同学们对于中国的古典诗歌了解,大家能说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才称为《诗经》。分为《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大类。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包括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 ... ...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 ... ...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关 雎、参差荇菜这些州上之物即景生情,从“求“这个全篇的中心到“友““乐“二字的逐渐加深,表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爱慕之情,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 “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 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 了恋人的相思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 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 名句。而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 的故事的原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 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
《关雎》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
《关雎》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关雎》PPT课件8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发布于:2020-05-03 11:06:50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复习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特殊句式;
综合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方法:
学会总结 学会迁移
抓住规律 举一反三
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左传》,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 ... ...
一、区别下列各组词的含义
又何间焉(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望其旗靡,故逐之( )
既克,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二.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
复习检测 考题呈现
1.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君为长者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与“肉食者谋之”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B.公将鼓之
C.辍耕之垄上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文中表明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 ...
1 .紧扣课本,打好坚实基础。
2.把握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学会总结,举一反三。
《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 也许是人..
《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限,领会全文主旨。 3.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取..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
发布于:2020-05-03 11:06:4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了解《战国策》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留下了多部历史、文学名著:《战国策》《说苑》《烈女传》等。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 ... ...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是有差别的。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 ... ...
1.文中的“三比”可以理解成哪几种“比”呢?
对比:家庭小事和国家大事形成对比,以小见大,小事中寓含大道理。类比:邹忌、齐王都是人,两人身份地位都很高,两人都有受蒙蔽的事,形成同类比较,邹忌的切身体验更容易让齐王接受。
暗比:妻、妾、客喻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小家喻国家。
形象具体,真切自然。
2.“三比”中,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谁?
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受蒙蔽的根本原因在于齐王的权威。这样,就使齐王在得意于自己位高权重的同时,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他的劝谏,劝得很委婉。
3.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从他“三问”后的“三思”看出来;
实事求是,缘事及理,从他“三思”后的“三比”看出来;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
... ... ...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要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优质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故事的情境。 2.结合课下注释,与同桌疏通文意并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3.以读代讲..
发布于:2020-05-03 11:06:4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及举措效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纳谏的。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2、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邹忌讽谏齐威王,齐威王纳谏,从而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 ... ...
局部赏析
(一)阅读本文第1段.思考: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 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邹忌问其妻、妾、客时的语气以及三者回答问题时语气是有差别的。请说说有何不同?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用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他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而悟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所以,人们往往出于种种原因很难有勇气说出事情的真相。以至于使别人受蒙蔽。
... ... ...
精巧的结构
1、“三叠法”
邹忌比美 :三问、三答
邹忌受蒙蔽 :三个原因
邹忌进谏 :三比
齐王纳谏 :三赏
纳谏效果:三变
严谨的结构
三段的关系:
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为第二部分进谏作了铺垫,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 ... ...
1、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原因:①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
建议:(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进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 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说明,要想劝谏成功,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还需要臣子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同时也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采纳正确建议,从谏如流.
... ... ...
1)邹忌敢谏乃忠臣,齐王纳言是明主。
2)邹忌讽喻进谏以小见大;齐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
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优质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故事的情境。 2.结合课下注释,与同桌疏通文意并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3.以读代讲..
发布于:2020-05-03 11:06:49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 ... ...
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强(qiáng)假
惴(zhuì)惴
庋(guǐ)藏
俟(sì)
素r(yín)
随园主人:袁枚自称。随园,在江苏南京市北小仓 山上,袁中年辞官后居住的别墅。
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
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短语,不用说、不必说。
虑人逼取:虑,担心。俟异日:等他日。俟,等。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 ... ...
参阅课文注释默读课文。
进一步给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正音,初步了解文句意思。
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课文中引号用法,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第二部分(4-5段):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 ... ...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①这部分共3段,第1段先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再以“授以书而告之曰”统领下边两段内容。这里的“授以书”应是“以书授(之)”,把状语后置了。
②学生自读第2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理解下边加线词的意思: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可是。 无论:不要说。 非独书为然:这样。 强假:勉强借的。 若业:如果已经。 为吾所有:被。 俟异日:等到。 高束:束之高阁。把东西捆好,放在高处。
这段提出论点,再用藏书者不读书的实例加以证明。
... ... ...
读第3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理解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家贫难致:得到。 所览辄省记:览,阅读。辄,就。省(xǐng)明了,明白。 俸去书来:薪俸。 可惜:值得珍惜。(今义:表示惋惜)
这段文写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中心论点。讨论如下问题:
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
b.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总结:这段以作者读书的亲身经历,把少时借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层。
... ... ...
齐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课文以社会实例和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发奋读书。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本文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认真真地读。
注意:不能理解为“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读”。请读“子不闻……子孙弃者无论焉。”
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这一新颖独到的见解,使读者产生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吸引力。紧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同学们看看这样的例证有几个?
明确:三个。①天子──七略四库,②富家──汗牛塞屋,愤慨地指责位高书多而不读。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更不屑一提。历数三种人藏书不读书,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板书:反证)有书而不读,依此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如何呢?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4 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文章..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3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2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
发布于:2020-05-03 11:06:4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 ... ...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你)祖父积子孙弃(儿子)
然:然天子读书者(但是)非独书为然(这样)
为:为一说(写)非独书为然(是)
若:若不相类(相同)赋若夫(你)
焉:子孙弃者无论焉(语气词)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代词,代有书的人)
与:往借,不与(给)幸与不幸(和)
... ... ...
原文&翻译:
【原文】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译文】(青年)黄允修来借书。我(作者)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
【原文】书非借不能读也。
【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原文】子不闻藏书者乎?
【译文】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怎样读书)吗?
【原文】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译文】《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皇帝读书的有几个?
... ... ...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 ... ...
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r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地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的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4 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文章..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3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学习目标: 1、 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作者简介 课文作者袁枚..
发布于:2020-05-03 11:06:4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奢华。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著有《小仓山房文集》、诗评《随园诗话》、志怪小说集《子不语》等。
【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
【借书】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某一个道理!
... ... ...
汗牛塞屋( )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俟 ( )
辄 ( ) 俸 ( )
素r( ) 吝 ( )
重点句子:
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那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认真读书的有几个?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认真读书的有几个?那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认真读书的有几个?其余那些祖父、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
... ... ...
对比手法的运用
借书苦读与藏书不读
“我”借书时苦读与当官后不读
“我”遇到张氏的“不幸”与黄生遇到“我”的“幸”
从全文来看,第5段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照应开头;
【思想】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关怀之切,期望之殷。
... ... ...
文章主旨
《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学习。
战国时苏秦刺股提神
汉代孙敬头发悬梁
汉代的匡衡凿壁借光
晋时的车胤囊萤夜读
晋时的孙康映雪诵书
南北朝的江泌随月取光
... ... ...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知幸与不幸”和“归书也必速”?
“知幸与不幸”这句话是要黄生以作者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的不幸,知道自己能借到书是非常幸运的。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要珍惜眼前难得的机遇,勤奋地读书。“归书也必速”表面上的意思是希望黄生能尽快把书还回来,似有吝书之嫌,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黄生要抓紧时间读书,要珍惜“少时之岁月”。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4 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文章..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2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学习目标: 1、 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作者简介 课文作者袁枚..
发布于:2020-05-03 11:06:4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2)生:年轻人。
(3)授:授给、给予。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诫他说:
... ... ...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现按 假:借 翻译,不作通假)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r灰丝时蒙卷轴
④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 guǐ ryín 省xǐng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 (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r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地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更有力的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 ... ...
1、本文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用原文回答)的论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知幸与不幸),珍惜时光(归书必速),发奋学习(读书必专)。
为了证明的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藏书者不读书的事实,分别是:(用原文回答)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⑵“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⑶“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进而推论其他事物:“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一方面在于 劝勉人们: 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
⊙另一方面提醒人们: 不要因条件优越而滋长贪图安逸、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 ,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
2、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既担心主人讨还又非常珍爱借来的东西的心理。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借读书时“故有所览辄省记”;做了官后却“落落大满,素r灰丝时蒙卷轴”(用原文回答)。
在此,作者将自己幼年时贫穷却借书苦读的情形与做官后有钱买书、收藏很多书却不读书(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的情形形成对比,这样写目的是:以亲身体验作为事实论据,在对比论证中,进一步有力证明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
... ... ...
1、本文选自 《小仓山房文集》 ,作者是清朝的袁枚,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自称为随园主人 。
2、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书籍极多。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束之高阁,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3、“说”的文体特点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 ... ...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3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2 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学习目标: 1、 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作者简介 课文作者袁枚..
发布于:2020-05-03 11:06:4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2、通过探寻“论战”, 基本解读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文句,抓住“论战”,基本解读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语言积累卡片1
给黑体字注音:
1)又何间( )焉
2)肉食者鄙( )
3)弗( )敢加也
4)小惠未蹋 )
5)小信未孚( )
6)望其旗靡( )
7)登轼( )而望
... ... ...
语言积累卡片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虚词:
1.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 )
3.神弗福( )
4.再而衰( )
5.牺牲玉帛( )
6.望其旗靡( )
7.小大之 狱( )
8.何以 战( )
9.公与之 乘( )
10.夫 战,勇气也( )
... ... ...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美品和美悟:
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 ... ...
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他虽出生下层但忠君爱国。谨慎、果断、机敏、持重。
方法:对比、详略安排人物对话和行动
我看《曹刿论战》
要求: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自己的发现。
(1)从《曹刿论战》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从《曹刿论战》谈“民不可失,机不再来”。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 ... ...
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他虽出生下层但忠君爱国。谨慎、果断、机敏、持重。
方法:对比、详略安排人物对话和行动
《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 也许是人..
《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限,领会全文主旨。 3.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取..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
发布于:2020-05-03 11:06:4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长勺之战”的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jǔ)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 ... ...
朗读课文,订正读音
曹刿请见 忠之属也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又何间焉 齐师败绩
肉食者鄙 下视其辙
弗敢专也 夫战,勇气也。
小惠未 望其旗靡
1. 齐师伐我
「师」,军队;「齐师」,指齐国的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因《左传》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以鲁国的立场记事,故此称「我」)
2.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位高禄厚的人。
「谋」,谋划。
「之」,代词,指迎战齐国这件事。
「间」,参与。
3.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 ... ...
第一层:曹刿请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表现曹刿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和敢于负责的态度。
①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鄙”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同时衬托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③ “远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第二层:曹刿和庄公的问答,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说明:获取国人的信任,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即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二段: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本段运用对比的手法: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表现庄公的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
... ... ...
一、曹刿的优点s
勇于承担,爱国s
担心鲁国官员识见浅陋,不能担当重任,于是自动请求谒见鲁庄公,提出自己的意见。
远见卓识s
对鲁国政治有深入认识,知道官员没有远大识见,不足以抵抗齐师。
指出鲁庄公的小惠,只惠及亲信r而小信又未能感动上天r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是取胜关键。
军事上的非凡谋略和指挥上的卓越才能s
曹刿在战争中知道大国虚实难测,可能诈败而布下伏兵r及至下车看到辙乱、旗靡,才下令追击。
能掌握齐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心理,待彼竭我盈时才出击。
二、鲁庄公
鲁庄公的优点s
平日善待臣下s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对神灵诚信s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对百姓尽心s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纳贤听谏s接受曹刿的意见并向他请教,信任而不干涉。
鲁庄公的缺点s
急躁s未能沉着应战.
谋略不足s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没有做好作战的准备,分析敌我形势,便决定迎战。
政治上没有长远的计谋,未能明确指出爱民的重要。
在战略运用上,没有全盘周详的计划。
... ... ...
本文通过记叙齐、鲁于长勺之战的经过及曹刿与鲁庄公对战术的议论,
刻划曹刿的忠君爱国,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冷静沉着的性格;
同时说明致胜的关键在于民心的归向和适当的作战策略而非军队的多寡。
1、位卑未敢忘忧国。
2、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
3、做事情要一鼓作气。
4、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赞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赞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 ... ...
1. 给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伐我(fá)虽不能察(suī)肉食者谋(móu)
B. 小信未孚(fú) 遂逐齐师(suì) 夫战勇气也(fú)
C. 公与之乘(chéng)登轼而望(shì)小大之狱(yù)
D. 又何间焉(jiān)忠之属也(shŭ) 牺牲玉帛(bó)
2. 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曹刿请见( )
A. 拜见 B. 看见 C. 引见 D. 见到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A. 相信 B. 信服 C. 确实 D. 信用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
A. 充满 B. 有余 C. 旺盛 D. 节约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A. 因为 B. 按照 C. 用 D. 把
... ... ...
《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 也许是人..
《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限,领会全文主旨。 3.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取..
《曹刿论战》PPT精品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
发布于:2020-05-03 11:06:48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疏通句意,体会本文政治寓言体的特点。
体会刘基高超的思辨艺术,体验感知古人言语背后的思维智慧。
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刘基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以柑喻人,借柑讽政”,托物言志进行逻辑推理,这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当时的元政权,君主昏庸,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刘基目睹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局,并不气馁,仍以国事为重,清廉刚直,效命朝廷,忠于职守,总想为国家民族干一番事业。可是在元代民族歧视严重的官场上,他并不得志,虽小有迁升,但浩然之气仍受到抑制。加上此时全国性农民起义已风起云涌。他面对现实,逐渐认识到元朝灭亡、改朝换代已成必然之势。
... ... ...
落实关键句子的翻译
1、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
你出售给别人的柑子,是准备用它装满祭祀用的容器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来迷惑傻子和瞎子呢?——这是刘基对卖柑者的质疑。
2、甚矣哉,为欺也!
干这骗人的勾当,太过分了啊!——愤愤不平的语气,对卖柑者的斥责。
3、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卖柑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还没有听见说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不光彩,可已是众人默认的,怎么刘基还这么不识时务?又以刘基的不识时务,冷嘲众人的太“识时务”。
... ... ...
1、置于市:集市 2、 置于市:在
若所市于人:卖 若所市于人:给
3、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从事(某种职业)
建伊皋之业耶:功业
1、贾:通“价”,价钱
2、f:通“炫”,炫耀
3、糜:通“靡”,浪费,消耗
4、疾:通“嫉”,憎恶,怨恨
5、食;通“饲”,供养,养活
... ... ...
1、怪:以……为怪,认为这件事是奇怪的,形容词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2、业:以……为业,从事(某种职业),名词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3、峨:高戴着,矗立着,形容词作动词。
第一段:不愉快的交易(第1、2节)
卖柑者出场: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柑的颜色:出之烨然
柑的质地:玉质而金色
柑的价格:价十倍,人争鬻之
气味:如有烟扑口鼻
形状:干若败絮
第二段:卖柑者的辩解与反讽(第3、4节)
第三段:刘基的反思,明示主题(第五节)
... ... ...
1、“柑”的内在与外表的矛盾——达官贵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特点:类比。
2、文章作者由日常生活的现象思考到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事一理,一事一议。全文以柑喻人,借柑讽政,托物言志:比喻论证法。
3、关于文中的“卖柑者”:可以将他理解为一个浊世中的隐者,既有玩世的不恭,又有智者的清醒。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作者本人吗?
本课词解表
课题,朝代作者,字,身份,出处,中心,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善,涉,溃,烨然,置,于,市,贾,鬻,贸,败絮,怪,若,实,笾豆,f,惑,愚瞽,甚,业,赖,食,售,独不足,寡,夫,佩虎符,坐皋比,玻干城之具,果,授孙、吴之略耶,峨,昂昂,庙堂之器,业,御,荆坐,糜,廪粟,饫,孰不,子,退,类,滑稽之流,岂其……耶 ,愤世,疾邪,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PPT课件5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
《卖柑者言》PPT课件4 教学目标 简介作者,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
《卖柑者言》PPT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基及其文章风格。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课文。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等语法现象。 二..
发布于:2020-05-03 11:06:4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刘基,字伯温 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
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
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刘基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好学深思,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
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
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
元至顺四年(1333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 ... ...
指斥卖柑者的柑表里不一,卖柑者欺骗顾客。
指出“柑”与元末文武百官烧呦嗨浦处,构成讽刺,并进一步指出无能的高官造成了政治上的腐败黑暗。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贪污,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在位的文武大臣,说他们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骗子,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
... ... ...
层次分明 :全文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写柑桔之外形有金玉之美,人们争相购买。(全文的引子)
第二阶段 写剖开柑桔之后的情形。这与第一自然阶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责备卖柑者的欺骗行为。
第三阶段 写卖柑者的大段议论。说武将、文臣,揭露出将军、大臣“金玉其外”的一面,继而又用五个排比句揭露他们“败絮其中”的实质。
第四阶段 作者对卖柑者的思考,假托柑桔,讽谏世事。
设辞问答,反诘推理
本文采用设辞问答,反诘推理的形式,借卖柑者言,辛辣的讽刺武将文臣的庸碌无能,赤裸裸地揭露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
《卖柑者言》独出心裁地通过设辞反诘造成的悬念,启发读者的思考来完成论证推理。
具体地说,即是在设问中质疑,在质疑中论辩。这样在强烈的情感色彩中(如讥讽,鄙夷,蔑视,指责),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从而充分显现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艺杂文的特点。
... ... ...
本文以托柑以讽寓。
表面上,故事的角色是作者与卖柑者,但实际上“卖柑者言”就是“作者自言”。
就是事物之间的类比言柑与官僚的外表都是“金玉其外”,其实质也都是“败絮其中”,不只是柑,真正的黑心才是朝中的武将文臣。
文笔犀利,语言精练
以简练的文字勾画出行动的人物形象。柑者的责问显得理直气壮,而卖柑者的答辩更是泰然自若,给人印象深刻。
例子: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 而独不足于子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在买卖双方的问答中大量采用的和反诘语,义正辞严,酣畅淋漓,使文章气势跌宕,淋漓尽致。
例子:“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 矣哉,为欺也!”
... ... ...
作者提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你卖给人家的柑子,是准备把它装在盘子里用来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
还是炫耀他的外表,用来欺骗傻瓜和瞎子呢?
这里连用了两个反问句,增强了责问的语气,咄咄逼人,置卖柑者于无言可答的困境。
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卖柑者连用五个排比相连,使语气紧奏、咄咄逼人。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
吏奸而不知禁,法径不知理,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 ... ...
语言简明精练
全文只用了三百余字,却揭露了封统治阶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可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例如:作者描写“柑”,用了“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干若败絮”等语,准确的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语言灵活多变
文章的开头,写柑,全用简短的陈述句,简明扼要。
接着“予怪而问之”,则是两句一叹,极有层次。
第一句:摆出事实,语气缓和。
第二句:暗点下句的“欺”字,指责意味已明。
第三句:一声惊叹,严厉指责,似乎使对方无可驳辨。
但卖柑者一“笑”之后,却又另一番高论:“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他直说事实 ,并不否认“为欺”的问题。
... ... ...
文中的第二段里,卖柑者所指出的“五不知”有哪些?
1.盗贼来了不知如何抵御
2.老百姓穷困不知如何救助
3.官吏奸贪不知如何禁止
4.法纪败坏不知如何整顿
5.白白的消耗国家的俸米而不知羞耻
请列出卖柑者的对答中的三层意思。
第一层:说明惑愚欺世者举天下都是,不必大惊小怪。
第二层:以封建统治者阶级文官武将的欺世盗名,证实他所说的“世之为欺者不寡也”的论断。他还得出统治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的结论
第三层:对作者的反击。卖柑者对作者面对世人欺人极甚的现象视而不见却反而挑剔他的柑子大为不满。卖柑者的反击让作者处于无力反驳的地步。
《卖柑者言》PPT课件5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
《卖柑者言》PPT课件4 教学目标 简介作者,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
《卖柑者言》PPT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基及其文章风格。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课文。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等语法现象。 二..
发布于:2020-05-03 11:06:4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基及其文章风格。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课文。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等语法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
... ... ...
请大家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注意课下注释的通假字。
烨然 贾十倍 人争鬻之
剖 f 笾豆 以惑愚瞽
以食吾躯 皋比
作者:刘基
刘基: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谥号“文成”。著作《诚意伯文集》、 《郁离子》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文家之一,有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他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
刘基于元文宗时考上进士,为官清廉。但是元末政治黑暗,文官贪懦,武官虚威,他曾批评监察御史的失职,因而遭排斥,于是弃官回乡。刘基对官场和社会有很深的了解,对那些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知根知底,所以满怀愤世嫉俗之心,写下如此刺世奇文。
... ... ...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卖柑者所卖之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责问卖柑者的欺骗行为。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译:卖橘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从来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有欺骗行为的人不少了,难道就只有我一个吗?您真的没有好好思考这件事啊。
... ... ...
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
若:干若败絮(好像);若所市于人者(代词,你)
市:置于市(市场、集市);若所市于人者(卖)
业: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果能建伊、皋之业耶(事业、伟业)
坐:坐皋比者(乘坐)坐糜廪粟(徒然地,白白地)
买: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
那些: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观其坐高堂
有才能的人:干城之具;庙堂之器也
... ... ...
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埠醺沙侵具也: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
峨大冠、拖长绅者:高戴,形容词用作动词
予怪而问之曰:以……为怪,形容词作意动
若所市于人者(名词作动词,卖)
贸:古代:买 。今天:贸易,交易。
器(具):古代:有才能的人 。今天:器具
... ... ...
通假字和形容词连用
贾(jià):同“价”,价钱
f(xuàn):同“炫”,炫耀,夸耀
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形容词连用表示“……的样子”
玻ㄍ武的样子)昂昂(高昂的样子)
巍巍(高大的样子)赫赫(显赫的样子)
《卖柑者言》PPT课件5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
《卖柑者言》PPT课件4 教学目标 简介作者,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
《卖柑者言》PPT课件2 作者简介 刘基,字伯温 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故..
发布于:2020-05-03 11:06:4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简介作者,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谥号“文成”。著作《诚意伯文集》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文家之一,有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他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
... ... ...
1.作者用了哪几个词语来写柑子的外观?“贾十倍”为何“人争鬻之”?其内在如何?
2.卖柑者是针对前文的什么而论述的?其言可分为哪两层?又是如何来论述的?
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听了卖柑者之言,“我”为什么“默默无以应”?
4.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
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
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
何况“世之为欺者不寡,而独我也乎?”
... ... ...
“柑”和所谓的“干城之具”、“庙堂之器”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揭露统治者“败絮其中”的句子是?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径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统治者与“柑”一样,外表和内在是矛盾的!
托柑以讽 比喻说理
... ... ...
作者为什么“无以应”?
“我” 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
你读懂了吗?(文章主题)
本文可看作一篇政治寓言,言在此而意在彼。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托柑以讽,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1.夹叙夹议,托物喻理
2.比喻和对比
3.辛辣、犀利的语言
... ... ...
四、归纳总结:
1.通假字
贾通价(价钱) 糜通靡(浪费)
2.一词多义
若、坐、市、业、而、之
3.词性活用
市、实、业、峨、饫
4.古今异义
贸、是、子、绅、具、器
《卖柑者言》PPT课件5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
《卖柑者言》PPT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基及其文章风格。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课文。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等语法现象。 二..
《卖柑者言》PPT课件2 作者简介 刘基,字伯温 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故..
发布于:2020-05-03 11:06:4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谥号“文成”。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文家之一,有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他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
刘基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胸怀救时济世之志,著有《郁离子》。
50岁时,向朱元璋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从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并逐渐失云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
... ... ...
请梳理文章议论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从“买柑”过渡到针砭时政的。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卖柑者“为欺”的行径的?
具体描写卖柑者“为欺”:
外表:“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价格和销路:“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实质:“剖之,如有烟雾扑鼻,视其中,干若败絮。”
归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遭到批评后,卖柑者反而“笑曰”,体会其“笑”的背后蕴含的心理。
卖柑者的态度:
卖柑者“笑曰”,说明他不以为然;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一句说明他有些激愤,认为作者不识时务。
思考:卖柑者何以会出现这种表现?
... ... ...
文中哪些语句是对文臣武将“金玉其外”的描写?哪些语句是对朝廷“败絮其中”的描写?
金玉其外: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埠醺沙侵具也”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
败絮其中:
“盗起而不知御,民因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致而不知理,坐糜粟而不知耻。”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腐败弊政,统治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种“托物喻理”的写作手法。
统治者与“柑”一样,
外表和内在是矛盾的!
... ... ...
最后一段中,作者听了卖柑者之言,为什么“默默无以应”呢?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者最后之所以被驳得“默默无以应”,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当时社会之“大欺”,只看到卖柑者之“小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难人家“甚矣哉,为欺也!”
作者为什么要假借卖柑者的话来针砭时弊呢?
作者巧妙地借卖柑者之口来揭露政事腐败,却煞有介事地说:这个卖柑者也许是东方朔一类人,由于“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讽”,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
文章主题:
本文以作者和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含蓄地揭露了元代末年统治阶层的腐败。
本文可看作一篇政治寓言,言在此而意在彼。
《卖柑者言》PPT课件4 教学目标 简介作者,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章主题,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作者简介 刘基(13211375)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
《卖柑者言》PPT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基及其文章风格。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课文。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等语法现象。 二..
《卖柑者言》PPT课件2 作者简介 刘基,字伯温 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故..
发布于:2020-05-03 11:06:47
0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