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因官至工部检校员外郎,他也被后人称为杜工部。作品集有《杜工部集》,自唐朝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二十四岁游吴、越归洛阳,应进士不第。次年漫游齐、赵,当时他的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于开元二十八年至兖州探亲,登泰山时作了《望岳》。这首诗被称为吟咏泰山的“绝唱”,被刻于碑碣,立在山麓。
... ... ...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翻译: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
“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实写)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 ... ...
课堂小结: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而暮进而想象,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既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 ... ...
课文原句默写:
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远望中泰山的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凝望之景,突出傍晚云气升腾,飞鸟归林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作者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壮志与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 ...
思考:下列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之情。
B、颔联写近观泰山,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色彩,突出泰山的神奇阔大。
C、颈联通过动态画面进一步写泰山的高大秀美,写出了诗人长久凝望泰山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D、尾联写孔子的话,表达了诗人已经登顶泰山后的豪迈之情。
《古代诗歌五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
《古代诗歌五首》PPT下载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古代诗歌五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
发布于:2020-05-03 11:33:57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曹操(155—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曹操的诗作,几乎全是乐府诗,代表作是《短歌行》。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旧题乐府诗 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的其它三篇是《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它是我国诗歌史上较早的以写自然风景为主的作品。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建安”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写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出兵征乌桓(今辽宁省东部),途中经过碣石山,大战在即身为主帅的曹操, 登上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曾经也登过的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 ... ...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 ...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颔联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主旨句是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望岳》一诗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
《观沧海》古代诗歌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走近作者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
《观沧海》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结合诗人生平和作品特点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2.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方法。 3.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新..
发布于:2020-05-03 11:33:57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体会诗中的意境,赏析诗歌语言。
2.初步掌握诗歌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用法
3.理解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听配乐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了解作者、背景,初读课文。
2、本文是篇优美的诗歌,请问:美在哪里?
3、想象一下: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四幅画面?
4、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在这首诗里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 ... ...
1、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作品有诗集《
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2、理解词语
(1)缥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2)陈列:把物品摆出供人看。
(3)定然:必定。强调说话人的主观分析和主观看法。
(4)珍奇:稀有而珍贵。珍:宝贵的东西;奇:不常见的。
(5)天河:银河的通称,由无数恒星所组成,形状如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3、本文是篇优美的诗歌,请问:美在哪里?
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
... ... ...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诗歌第一节以明星和街灯互喻有什么作用?
以明星和街灯互喻,用喻很有特色,回环往复,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而又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2、作者为什么会把天上写得这么美?(联系背景:21-22年)
作者对当时军阀混战,黑暗如漆的现实十分不满,但在人间又无法找到光明、自由、幸福,只能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出天街美好、自由的生活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中国的情人节也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关于牛郎织女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据说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因..
《天上的街市》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结合创作背景理解并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培养热爱生活,执著并不懈地追求..
《天上的街市》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阅读素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训练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
发布于:2020-05-03 11:33:57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体会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现代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就在这个时期,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 ...
一、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恬静、自然、清新的感情。
三、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四、精读课文、鉴赏品析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 ...
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就在这个时期,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 ...
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
1.夜空里弯弯的月亮,…………
2.月光照在大地上, …………
3.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4.关在笼中的小鸟,…………
《天上的街市》PPT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新课导入 中国的情人节也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关于牛郎织女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据说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因..
《天上的街市》PPT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结合创作背景理解并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培养热爱生活,执著并不懈地追求..
《天上的街市》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阅读素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训练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
发布于:2020-05-03 11:33:57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人郭茂倩编的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 ... ...
隅( ) 敷( ) 笼系( )
倭( ) 堕( ) 髻( )
缃( ) 绮( ) 襦( )
捋( ) 髭( )须 著( )
( ) 头 踟蹰( )
姝( ) 宁可( )千余骑( )
骊( ) HH( )
... ... ...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个美好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罗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头上梳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下身穿着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耕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把住犁耕田;锄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握着锄锄地;回家之后相互嗔怨,只是因为观望罗敷。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美貌,人们为之倾慕。
第二段:使君无理要求。
第三段:罗敷断然拒绝并夸赞夫婿。
... ... ...
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
4.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作用?
5.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6.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
7.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8.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 ... ...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夸赞其环境、器物和服饰?
正面描写却避实就虚的夸赞环境、器物和服饰的目的在于烘托罗敷之美。
为何要极力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写众人的表情是用侧面描写衬托罗敷之美.
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诗歌主要采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罗敷是一个美貌的采桑女,怎样才能写出她的美貌呢?如果光采用正面描写,不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太概念化了也不行,没有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形象的感觉。因此,作者在这首诗里巧妙地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使罗敷这个美貌的女子得以充分的表现。比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但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衬托出罗敷的美貌,给读者以尽情的想像,无论怎样认为罗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不是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很难达到这样好的艺术效果。
... ... ...
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女性形象。
本文是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 ... ...
探究本诗写作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明确:这首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的美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了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
明确: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夸耀,是由排比句构成理想化的夸张;作者又将使君的鄙陋平庸与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进行对比。
... ... ...
1.本诗和《陌上桑》都写了_______之事,表现了女子不畏权势,坚强反抗的性格特征。
2.“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四句诗运用_______的手法,通过写胡姬卖酒器皿之美,衬托胡姬容貌之美。
3 两文中表现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句子分别是:
陌诗中,“_______,_______”
羽诗中,“_______,_______”
... ... ...
一、填空。
1《陌上桑》选自宋人_______编的《乐府诗集》。
2 乐府,本是_______代专门掌管_______的机关,其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1 问是谁家姝( )2 青丝系( )马尾
3 皆言夫婿殊( )4 青丝为笼系( )
三、解释括号前的词。
但坐( )观罗敷 2 使君谢( )罗敷
3 使君一何( )愚 4 何用( )识夫婿
四、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
2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
3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 )
4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陌上桑》PPT课件6 文学常识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这..
《陌上桑》PPT课件4 解题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
《陌上桑》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理解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3、探讨诗歌主题,归结人物形象。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
发布于:2020-05-03 11:33:56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最早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 ... ...
自学指导1
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手中资料疏通诗句,5分钟后检查字音和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隅( )襦( )绮( )
髻( )姝( )H( )
倭堕( ) 捋髭( )
踟蹰( ) 骊驹( )
陌(mò)隅(yú) 敷(fū)笼(lóng)系(xì)
倭(wǒ)堕(duò)髻(jì) 缃(xiāng)绮(qǐ)
襦( rú )捋(lǚ) 髭(zī)须 著(zhuó)
(qiào) 踟(chí) 蹰(chú) 姝(shū)
宁(nìng) 载(zài) 不(fǒu)
骑(jì) 婿(xù) 骊(lí) 系(jì)马尾
络(luò) 皙(xī) H(lián) 盈(yíng)
冉(rǎn) 趋(qū)
温馨提示:记住下列字在诗中的读音
系、著、骑 (多音字)
... ... ...
读了文章之后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首民歌叙述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义正辞严拒绝封建权贵使君的调戏并机智地斗败使君的故事。
请分别概括诗歌的三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小节:写了罗敷惊人的美貌.
第二小节:写使君垂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小节: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自己的丈夫,使使君自惭形秽.
1、第一段还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试举例说明。
夸张、排比、铺陈
2、从第二段描写使君的语句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厚颜无耻。
3、面对贪婪无耻的使君,罗敷是怎样应对的?
4、罗敷是个怎样的女子?
... ... ...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非凡、不畏权贵、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PPT课件5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乐府的一般知识。 2 .掌握诗中的主要字词。 3 .学习通过侧面描写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 .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乐..
《陌上桑》PPT课件4 解题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
《陌上桑》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理解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人物表现手法。 3、探讨诗歌主题,归结人物形象。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
发布于:2020-05-03 11:33:56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被贬谪的地方。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号称“七绝圣手”。他这次被贬是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细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听说他的不幸遭遇后,写了这一首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 ... ...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声谐音“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现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与关切。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雄溪、严、酉溪、溪和辰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写出了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随风一直送到那夜郎以西!
运用拟人手法,借助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托月寄情,使明月成为诗人的化身,形影相随的送老朋友到贬谪之地,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又表现了对其的关心与劝慰。
... ... ...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四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
发布于:2020-05-03 11:33:56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我国共有四川龙门、江苏、杭州、浙江绍兴、安徽五处此景观。
本诗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飞来峰宋有王安石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嘉v三年(1058)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 ... ...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翻译:我登上了飞来峰上高高的应天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这两句既有写实,又有联想。紧扣诗题,点明了地点,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塔的高峻。为下文抒情、说理蓄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野,都(只)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浮云”常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一切困难、挫折等)。这两句语意双关,表面写“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是“身在最高层,”包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生活哲理;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在政治上胸怀大志、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 ... ...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主题思想)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和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古代诗歌五首》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难点)..
《古代诗歌五首》PPT下载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古代诗歌五首》PPT 第一部分内容: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
发布于:2020-05-03 11:33:56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 ... ...
1.入:进入。
2.初日:初升的太阳。
3.竹径:一作曲径,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
4.禅房:僧侣的住所。
5.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
6.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7.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
8.但:只。
9.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
... ... ...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古寺”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静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欢快与空灵的心情。
成语:“曲径通幽”。
蕴含哲理:要达到能够参禅悟道的胜境,
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 ... ...
“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写法。假如周围一片喧闹,人们也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而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诗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境是吻合的。
1.开头两句点出了入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情?
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 ... ...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后禅院清幽的环境,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 2.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 ... ...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第二部分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PPT 第一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常建,生平不详,唐代诗人,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
发布于:2020-05-03 11:33:56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三峡之首------瞿塘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亦称夔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形成“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滩多水急的------西陵峡
西陵峡,得名于三峡名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秭归香溪河口。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猿猴难攀。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 ... ...
一、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据记载,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人民比较同情,对权贵有所不满;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作者对祖国的雄伟江山、秀丽风光作了形象的描绘,记述了不少生动的故事,抒发了爱国胸怀,文笔简洁精美,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起了先导作用,影响很大。
二、关于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 ...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的正确理解: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直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意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次到了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 ... ...
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t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清”“荣”“峻”“茂”
... ... ...
全文从从山、水两方面来写。总写山,分写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各自特点是?
先总写“山”:连绵高峻、雄奇险拔——高峻美
后分写“水”:
夏水:浩大湍急、迅猛凶险——奔放美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清幽秀丽——清幽美
秋景:凄清寂静,猿鸣凄凉。——凄婉美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先写山高、山连、峡窄的特点,是为写水作铺垫。既提示水速的原因,又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在写水,而水以夏季最盛、最疾、最有特点,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同时寄予作者对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悯。
... ... ...
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答:1、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
2、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
本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答:(1)夸张(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三峡夏季水流疾速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2)引用(如引用渔歌)照应前文,突出了三峡秋天清幽寂静、山高峡长的特点。侧面渲染三峡秋天凄清哀伤的气氛,突出凄婉美。
... ... ...
课文小结(主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长江黄河,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一. 熟读成诵。
二. 从文中选你最欣赏的一节,改写为一段现代写景文字。
三. 喜欢绘画的同学可根据课文画一幅山水风光图。
《三峡》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研讨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三峡》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2.学习作者总分结合、动静相生的写景方法。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三峡游》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相关资料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3米,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
发布于:2020-05-03 11:33:55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你知道吗?
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郦道元:南北朝北魏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写的《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课文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 ... ...
一、默读课文,注意字音。
阙( ) 叠嶂( )
襄( )陵 沿溯( )
曦( ) 素湍( )
绝( ) 漱( )
属( )引 哀转( )
裳( )
二、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思考讨论:
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两个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
三峡的山、水
读“三峡之山”
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连绵 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峻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正面描写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侧面描写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读“三峡的夏水”
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水势盛大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迅疾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2、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
... ... ...
读“三峡之秋景”
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渔者的歌谣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 ... ...
一、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二、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三、为本文找2个理由,写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
我来当导游……
示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旅游胜地三峡。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杜甫等文豪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这里还有许多像白帝城、张飞庙等名胜古迹,它们同这里的山水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研讨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三峡》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2.学习作者总分结合、动静相生的写景方法。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三峡游》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相关资料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3米,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
发布于:2020-05-03 11:33:55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及《 清稗类钞 》。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悟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4、通过本课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徐珂(1869—1928)字仲可,浙江杭州人。光绪举人,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公车上书”活动,曾为南社成员,为《辞源》编辑之一。著述甚多,有《清稗类钞》等十余种著作。
本文选自《清稗(bài)类钞•敬信》《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 ... ...
1、把握朗读节奏。
2、注意朗读语气。
解释文言字词
亡友:死去的 敦风义:重视
寄之:寄存,存放 立券:票据,凭证
亡何:不久 愕然:惊讶
未尝语我:告诉 致之:送还,归还
蔡U,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 ... ...
剖析重点文言句
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1)友人之子当时是什么表情?
惊奇、诧异的神情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这句话是什么语气?他为什么不相信这是事实?
反问语气。
父亲未有遗嘱,家中又无字据。
(3)“父未尝语”是何原因?
父亲相信蔡勉旃的人格,因为他特别讲信用“重诺责”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1)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义
表现了他以诚待人,讲究信用。
(2)从“券在心,不在纸”这一点看,蔡勉旃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至信至诚,守信重诺
... ... ...
1、“券在心,不在纸”的含义,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时刻守诚信。
2、在当今社会,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明确:在当代的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消除邪念产生。
1.抄写、翻译、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3.完成本课课时设计。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PPT课件2 学习目标: 1.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能从课文中认识到做人要重诺守信,并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新知探究 1.作家..
发布于:2020-05-03 11:33:55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能从课文中认识到做人要重诺守信,并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1.作家作品:
徐珂(kē) 字仲可,原名昌,近代人,浙江杭州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本文选自《清稗(bài)类钞•敬信》。
《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2.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
蔡U,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立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 ... ...
演练提升(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1、人们对蔡勉旃的评价是怎样的?课文是如何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重诺责,敦风义)
以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侧面衬托蔡勉旃是个重诺责,敦风义的人;-------
以友人的儿子不知情却仍坚持归还千金更体现蔡勉旃是个重诺责,敦风义的人——
2、“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一做法?为什么?
“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告诉我们:“诚信为做人之根本”。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 ... ...
1.通假字
亡:通“无”,没有。
2.词类活用
重诺责: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且父未尝语我:名词作动词,告诉
而翁知我:把……当知己,意动用法
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3.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诚信为做人之根本
... ... ...
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红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 ... ...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PPT课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 清稗类钞 》。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悟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4、通过本课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作者..
发布于:2020-05-03 11:33:55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感悟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4、通过本课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戴震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 ... ...
走近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谥号“徽国公”,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词结有《晦庵词》。
段玉裁(1735-1815),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早年跟随戴震研读经文朴学,成为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所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 ... ...
1、把握朗读节奏。
2、注意朗读语气。
是年:这一年
盖:大概,表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靠近
休:停,停止
何以:以何,凭什么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是:代词,这。
乃:副词,才。
言:动词,说话。
盖:副词,大概,表示推测。
译:老师(戴震)这一年(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太久的缘故吧。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就:动词,靠近。
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言:名词,字。
休:动词,停。
译:(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 ... ...
人物形象分析(一)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文章用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少年戴震的这些特点的?
... ... ...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在学习中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结论,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2、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
这位老师实事求是,对戴震予以高度评价,是位好老师。
3、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出成果。
如何正确看待“戴震难师”所提的问题?
这篇短文写了戴震读私塾时向老师提出疑问,难住老师的故事。一般来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发生的事情的。戴震以此为出发点,来问老师:“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对于一个尚处于启蒙时期的儿童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老师也称他为“非常儿”。但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朱文公完全可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这是为幼儿的戴震所不能了解的,所以,我们学习本文,重在学习戴震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 ...
1、通假字:
亡何: 亡:同“无”,没有。
而翁知我:
而:通“尔”,你,你的
2、词类活用:
重诺责,敦风义:
重,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
敦,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把……当知己,意动用法告诉,名词用作动词
卒辇而致之:用车子运,名词用作动词
... ... ...
1. 抄写、翻译、背诵课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3. 完成本课课时设计。
发布于:2020-05-03 11:33:55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 ... ...
说说“我”眼中的木兰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4、十年征战
5、辞官还乡
6、合家欢聚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 ...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展开想象写一段场景和人物的心理描写。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 ... ...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 ... ...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
《木兰诗》PPT精品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重点) 2.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
《木兰诗》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
《木兰诗》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
发布于:2020-05-03 11:33:54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诗鉴赏指要: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 ... ...
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著(zhuó),开放;著花,开花。
... ...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 ... ...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述说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而今“我”只身独处边远异乡,什么时候回到长安,夜晚与妻剪烛夜谈“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思乡的愁情。这两句是虚写,想象回家后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
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 ... ...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公元848—909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他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
... ... ...
(1)修辞: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比喻:“沉舟”“病树”“千帆”“万木”同时也是对比
(2)表达方式:事、情、景、理熔于一炉事则坎坷遭遇,政治失意。情则哀乐相生。景则:“沉舟”“病树”“千帆”“万木”并举。理则意高蕴深。情因事发,景以情生,借景说理。
1、首联中“弃置”一词,饱含诗人无限的( )也流露出他内心的( )
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分别是( )是( )
3、下面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B 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变化,蕴含哲理
C 诗人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显得十分悲观
D 诗人借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他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 ...
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 ... ...
一、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按内容来分类: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行旅诗、酬谢v答w诗等。
《短诗五首》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味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2.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画面,..
《短诗五首》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含义的深刻性。 3.揣摩品味凝练、贴切、丰富..
《短诗五首》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解析 月 夜 沈尹默 一、新课引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滥殇;沈尹默《月夜》赫然便是其中之一。一定..
发布于:2020-05-03 11:33:54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外号“诗佛”。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和孟浩然合称为“王孟”。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时候。
3.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着花未:花开了没有?着(zhuó),开放;着花,开花。
请你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 ...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离家人向来客询问家中的情况,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杂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句式运用:问句结尾,可见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杂诗》通过描写游子询问家乡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思乡之情)
... ... ...
作品与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品读、停顿、会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 ... ...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约848-约909),晚唐诗人,字守愚,袁州人。有诗集《云台编》。
淮上,即扬州。江苏省的城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 ...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自然的变化安示社会的发展, 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 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短诗五首》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味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2.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画面,..
《短诗五首》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含义的深刻性。 3.揣摩品味凝练、贴切、丰富..
《短诗五首》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解析 月 夜 沈尹默 一、新课引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滥殇;沈尹默《月夜》赫然便是其中之一。一定..
发布于:2020-05-03 11:33:54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诗中形象意义: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 ... ...
诗歌的特点
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
采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分行分节的句式章法。
多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 ... ...
作品与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创设了一个怎样的情境?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创设了一个与亲人团聚的欢乐情景,表达了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离家人向来客询问家中的情况,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杂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句式运用:问句结尾,可见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 ... ...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痛苦、寂寞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
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
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 ... ...
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短诗五首》PPT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时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味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2.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画面,..
《短诗五首》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含义的深刻性。 3.揣摩品味凝练、贴切、丰富..
《短诗五首》PPT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诗文解析 月 夜 沈尹默 一、新课引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滥殇;沈尹默《月夜》赫然便是其中之一。一定..
发布于:2020-05-03 11:33:54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陈尧咨擅长射箭,(他的射箭技术)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以这一点自夸。他曾在自己家的射箭场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久不离开。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 ... ...
1、找出陈尧咨态度变化的词语。
自矜——质问——忿然——笑。
2、找出卖油翁动作及语言的描写。
动作:观射(释、立、睨、颔)
献技(取、置、覆、沥)
语言:“无他,但手熟尔。”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故事要素:
地点:家圃
人物:卖油翁 陈尧咨
起因:尧咨善射,卖油翁“但微颔之”
经过: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熟能生巧”的道理。
结果:陈尧咨明白了道理,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
... ... ...
1、卖油翁和陈尧咨谁是主人公?
因为故事的题目是《卖油翁》,更因为文章所讲的道理是通过卖油翁表现出来的。
2、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而不是说陈尧咨善射,所以对卖油翁酌油情况的记叙较为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使重点突出。
... ... ...
解释下列之字,并说出用法
1睨之 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
2但微颔之 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 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 指葫芦
5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 指卖油翁
... ... ...
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1 公亦以此自矜 介词 : 凭 、靠
2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
3 以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介词 : 用、拿
《卖油翁》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重点) 2.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卖油翁》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读文解意 (一) 明字音,读课文 (要求:准确、流利,声音洪亮 ) (二)释词句,译课文 尝射于家圃 尝:曾经 汝亦知射乎 汝:你 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
发布于:2020-05-03 11:33:54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唐宋八大家
韩愈[唐] 、柳宗元[唐]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 ... ...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你想起哪些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 ... ...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代词,代指陈尧咨射箭
2、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代指射技精湛的道理
3、徐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代指葫芦
4、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代指卖油翁
... ... ...
3、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开始反感、恼怒,后来佩服、认输。
原因:看到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自夸。
4、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请写一两句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卖油翁》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重点) 2.学习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卖油翁》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读文解意 (一) 明字音,读课文 (要求:准确、流利,声音洪亮 ) (二)释词句,译课文 尝射于家圃 尝:曾经 汝亦知射乎 汝:你 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PPT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
发布于:2020-05-03 11:33:54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 ... ...
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三步习读法。
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期:(古义)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尊君在不(fǒu)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顾:回头看。
... ... ...
小组合作学习
1划出重点字词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 至。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 ... ...
问题思考
1、分析文中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课内延伸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你发挥想象,依《陈太丘与友期行》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 ... ...
诚信是什麽?
诚信是砍倒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仍敢于承认的勇气
诚信是十指被插入竹签后仍不出卖同志的信念
诚信是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诚信是推倒了墙变成桥,是人与人之间真切的情感纽带
诚信是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是我们担起历史的重任时对祖国母亲自信的一笑。
... ... ...
品 读
1.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创 读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 ... ...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原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二则PPT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翻译,能流利翻译课文;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 ... ... 陈太丘与友期行PPT,第二部分..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PPT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初识文言文 2.诵读课文 3.积累文言词语 4.了解文章大意 5.积累文言常识 6.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 ... ... 咏雪P..
发布于:2020-05-03 11:33:53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导入学习:
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可是,当他官
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伤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 ...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读准下列字音:
邑 扳 谒
称 泯 还
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 ... ...
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学习合作组,共同研讨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做好标记。
动手做一做
(一)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二)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三)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
伤仲永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感到惋惜。
父异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即书诗四句 名词用作动词,书写。
邑人奇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奇怪。
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宾客的礼节款待。
... ... ...
(一)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有作诗才能,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二)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从父亲的角度看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导致仲永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学习和教育而荒废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这是关键原因。
从相邻的角度看原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这个诱因。
从仲永自己的角度看是其后来没有坚持正常的学习。
... ... ...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仲永一步步沦为平庸,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 ... ...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成才与勤奋的名言: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
《伤仲永》PPT课件10 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
《伤仲永》PPT课件8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阅读文言文。 了解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懂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道理。 读出停顿 1.借旁..
《伤仲永》PPT课件7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 3、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
发布于:2020-05-03 11:33:53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集》等。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伤仲永”就是表达作者对仲永这样的神童变成普通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住。
... ... ...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语气
2、父利其然也。——愤怒语气
3、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语气
4、泯然众人矣。——痛心语气
四、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
1伤仲永 伤: 哀伤、叹惜
2世隶耕 隶:属于
3养父母 养:赡养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立就:立刻完成
5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乡:全乡
6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
7邑人奇之 邑人:同县的人
8从先还家 从:跟从
... ... ...
七,翻译课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 ... ...
1、理解下边加色的字词
未尝识书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即书诗四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余闻之也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从先人还家(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或以钱币乞之( )世隶耕( )
曰“泯然众人矣”( )忽啼求之( )
复到舅家( )并自为其名( )问焉( )
... ... ...
本文语言简练而精当。“啼”、“忽”、“立”三个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仲永的变化与结局,仅用“见”、“闻”、“问”概括。议论部分更是言简意赅。
试从文中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伤仲永》PPT课件9 导入学习: 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
《伤仲永》PPT课件8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阅读文言文。 了解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懂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道理。 读出停顿 1.借旁..
《伤仲永》PPT课件7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 3、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
发布于:2020-05-03 11:33:53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了解乐府民歌
文学常识—乐府
乐府本是汉代的音乐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诗体,所以后世乐府诗多能配乐演唱。
汉乐府的特点是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后世乐府诗具有写实的特点。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2、理解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 ...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
燕(yān)山 胡骑(jì)
戎(róng)机 朔(shuò)气
金柝(tuò) 啾啾(jiū)
溅溅(jiān) 策勋(xūn)
阿姊(zǐ) 扑朔(shuò)
傍(bàng )地 云鬓(bìn)
朗读节奏:
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 ...
再读课文:读通诗意
疏通文意,要求:
(1)对照课下注释,调动已有的文言积累,独立翻译全诗。
(2)组长主说,其他组员补充,组内疏通文意。
(3)班上交流每个组存有质疑的句子。
复:又 当:对着 闻:听到 惟:只
织布机唧唧又唧唧地响,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息声。
何所思:“所思何”的倒装。 愿:愿意
市:名词作动词,买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她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到征兵的文告,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已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 ... ...
诵读课文:读懂诗情
1、用简洁语言概括各段大意。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请具体分析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诗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代父从军—— 详 写
十年征战—— 略 写
还朝辞官—— 详 写
还乡团聚—— 详 写
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因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
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 ... ...
“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将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 ... ...
理解性背诵: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夸张的表现木兰行进迅速,军情紧迫的句子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用环境衬托木兰思乡的句子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通过夜景描写征战生活艰苦: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 ...
“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的头饰来称的);
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 ;
意思是: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男子差。
《木兰诗》PPT精品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重点) 2.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
《木兰诗》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
《木兰诗》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
发布于:2020-05-03 11:33:53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我国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秦时已设乐府令,到汉武帝时乐府已具有较大规模。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歌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乐府便由原来的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 帖花黄 傍
勋 赐 将 姊 鬓
... ...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唧唧:形容叹息的声音。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怀念。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军帖:军队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数量多,不是确数。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 ... ...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木兰纺织;
第二部分:木兰从军;
第三部分:木兰征战;
第四部分:木兰还乡。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的优秀品质。
... ... ...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3、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穿。
... ... ...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出自《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 ... ...
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它们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互文。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顶真(顶针)
顶真,亦称顶针,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修辞方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 ...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把木兰为替父从军作准备的繁忙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把木兰还乡、亲人准备迎接的欢乐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既写出了他们的欢悦心情,也写出了欢乐的场面。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诗》PPT精品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重点) 2.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
《木兰诗》PPT免费课件下载 第一部分内容: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
《木兰诗》PPT免费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文导入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
发布于:2020-05-03 11:33:53
0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